中国古代不乏优秀的传统价值理念,凡主张弘扬者无不对之推崇备至。既为“优秀”,自然值得弘扬。然而,近年来汗牛充栋的“弘扬”文字仅止于罗列古代的名言警句,诸如“和而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等,某些优秀的传统价值理念确实是至理名言,但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对之给予追问式思考。
比如说“和而不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专制皇权从来都是只允许“和”,而不允许“不同”。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大量的“文字狱”和因言获罪者不胜枚举。其实,“和而不同”的原话是“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当然是有教养的,这在有限的知识阶层中间或许能够做到,而历代专制帝王则鲜有如此君子风度者!这样看来,说“和而不同”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显然是有些牵强的。但“和而不同”的思想确实存在,它印证了我国古代先贤的胸襟与智慧。
再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千古传诵,然而我们是否需要追问一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忧”?“忧”的效果如何?中国历史上那些“忧心如焚”者如伍子胥、岳飞、文天祥、于谦、夏完淳、谭嗣同等,或因本朝昏聩而铸成千古奇冤,或因国破家亡而谱就烈士魂曲。侥幸善终者如陶渊明也只能寄情于“世外桃源”之中,范仲淹本人亦因锐意革除弊政而被贬黜偏远之外。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反倒成了历史上可以印证的一种“传统”,而这个“传统”并不优良。
近读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他在讲到抗日战争时,特别引用了日军侵略者板垣征四郎说的一段话:“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民众有联系的,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因此,它是一个同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归根到底,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的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金将军痛切地认为这段话是我们中国人今天也应该牢牢记住的话!开启民智、更新国民精神,使人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进而能够“为国分忧”,则“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扩展成为社会公众普遍的价值共识。
总而言之,我们对于古代的一些价值理念需要用现代的眼光去加以审视,而不是喋喋不休地强调我们自古以来就有这个或有那个。“有”固然好,但仅仅“有”是不够的。有“传统”并不等于就实现了有效的“继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赋予古代优秀价值理念以生命力的关键,取决于我们当代的实际作为,取决于我们现实中的成功实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