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2019-01-18 17:21:17  阅读 168 次 评论 0 条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作业。它能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的问题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度和探究取向,因此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在数学探究性作业的命题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开放性原则二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对探究性作业的内容、结果、形式、过程作出不同的多种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能力的释放。

  层次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探究性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

  合作性原则——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尤其是那些社会调查、数学应用类的探究活动更应如此。

  生活性原则——探究性作业问题的来源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完成探究作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情趣性原则——探究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该是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就要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选择趣味性较强的话题,如数学实验、数学谜语等。

  生成性原则——教师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向纵深发展。

  多元性原则——学生选择的课题要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决问题,探究活动形式应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

  探究性作业是一种适合学生体验数学探究过程、培养数学素养的作业,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可作为探究性作业的内容。探究型作业因其自身性质的特殊;涉及知识层面的多样,问题的来源不一,可分为不同的作业类型。我们试从探究的题源来具体研究探究性作业的类型。

  题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从教科书中寻找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学生自己发现的跟所学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或是对教科书上的知识的更进一步的探究;社会生活问题,即选择一些社会生活中跟数学有关并符合学生探究能力的现象、问题进行探究。因此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

  就内容形成的主体而言;一般有如下两种基本策略:1.教师设计并直接呈现探究性作业,可根据现阶段的学习内容或案例进行二度设计;2.学生自己发现并形成问题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平时积累,选择和自己原有的经验水平、认知结构相冲突,同时又感到有趣、有意义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水平的关注。在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多次评价,体验成功;多向评价,重视过程;多元评价,互动参与;档案评价,张扬个性;人性评价,关怀生命;发展评价,面向未来。

  评价时必须从探究性作业完成的结果、态度、能力、方法、过程等进行多向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到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不能过于繁琐,而应体现具体、全面的评价理念,应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同时还要考虑到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与学生心理认同性,不能过于繁琐和严肃,而应体现人性化、发展性的评价理念。

  数学课程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只有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内容类型,并以多元评价为保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整体发展。(马惠丽,现在浙江省诸暨市江东小学任职)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01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