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广水市一中校长向军(右五)带领学校德育工作团队一行11人参加三大步励志教育启动仪式
当今教育界,许多学校立足自身实际,着眼未来发展,都提出了各自的教育理念,如“幸福教育”、“生命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理想教育”、“扬长教育”、“赏识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理念,或侧重过程,强调教育的措施和手段;或侧重结果,凸显教育的目标和方向,都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广水一中在秉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以生为本”,实施励志教育,唤醒学生的自主教育意识,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近日,本报记者就这一创新之举专访了广水一中校长向军。记者: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气象万千,抓手多多,怎么就想到了以励志教育来践行“生本主义”?
向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每一所学校都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同的学校,其历史和现实情况不同,师资状况和学生来源存在差异,因而在办学理念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中学,也是广水市最好的重点高中,生源来自本市,既有城镇的孩子,也有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是以农村为主。当前,农村的孩子少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绝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过分重视对孩子的物质供给,弱化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在人生的基本信条和基本道德方面严重缺失。因此,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些“非道德作为”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很多孩子们带着“重智育、轻德育”的价值取向来到了学校,给学校的德育实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学校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学习知识与学习做人相互促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好基。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我们想到了励志教育。
向军: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战胜挫折、健康成长,最终成人成才。概括地说,学生励志教育的手段为“每日三大步”,就是一日内实现德育的三个层面,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动,采用的育人办法是读、思、行。第一步,朗读励志信(认知);第二步,成长记录(反思);第三步,自我评价(行动)。
励志信是一封有序的励志教育的纸质信函,装在信封里,信封装订在教材《我们有线封励志信。因为励志信采用了传统信函的收纳和装订办法,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生读完一封期望下一封,这种好奇,一封接一封,可以持续几个学期乃至整个中学阶段。枯燥的德育内容,用励志信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非常好的创新。集体朗读励志信,对学生的要求是:全班同学起立,挺胸抬头,双手捧信,齐声朗读。读信的时间全校统一规定,每封励志信每天读3次,一般是读3周,反复增加刺激强度,使学生不断想像、不断自我确认、不断自我积极暗示。3周以后,才可以读后边的励志信。励志信由全校师生集体朗读,仪式庄重,教育意义深刻,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励志信的内容积极向上,进步和快乐的累积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树立了学生的自信。
第三步是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道德行动打分,极好记4分,很好记3分,好记2分,差记1分。荀子曰:“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在填写成长记录的同时,还要做自我评价,反省自己。
向军:根据不同年级,我们把励志教育分为3个学段,对每个学段的励志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给出了基本构架。通过学生励志体系、班级课程体系、导师育人体系和学校评价体系,从学生、班级、导师和学校四个维度进行落实。高三的大部分内容,关注了中国社会的重大教育制度和应试文化的顽固性,研究设置了“高考励志”特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励志教育的课程目标,对励志正能量进行整体规划;励志教育的课程内容,对励志正能量进行具体落实。励志教育主题班会课,成为正能量的“导向标”和“加油站”。而励志教育的学段递进,使学生成长得到持续正能量,获得不竭动力。
导师育人体系的主体是教师。我们结合三大步模式,研究了便于见实效、便于操作、便于行政管理的导师“每月三大步”的育人理论。第一步,每天批阅一次成长记录。对学生填写的成长记录,要求导师每天、隔天或每周批阅一次,批阅时,要求导师善于发现与呵护学生的优点、特长和进步,给予学生肯定、赏识和鼓励;第二步,每月进行一到两次小组活动。活动围绕励志信的主题展开,形式可以多样,或游戏,或赛球,或公益活动,或社会实践,可以是传统活动,也可以是创新活动;第三步,导师每月对三个典型学生重点工作。工作方式可以是家访、谈心,或者其他。
班级课程体系的主题围绕励志信的主题设计课件,课件的栏目有“励志视频”、“我们有话对你说”、“每周一歌”等,时间30分钟左右。课程体系安排与励志信的周期同步,同为3周,3周的教学分别是解读、巩固和提高,递进推进。
向军:我们把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课题实施,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了班主任和导师的育人艺术和素质。教师实现了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从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从工作型教师到事业型教师再到幸福型教师的转变,实现了由单纯的学校教育到“家校一体化”教育的转变,学校总体教育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
在实施励志教育前,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目标指向就是高考。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单纯就教学抓教学,质量是难以提高的。我们进一步调整教育教学的策略,从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励志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校风和学风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的基础差,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是被动的“要我学”。励志教育就是从增强学生的信心入手,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要求降低教育重心,以学定教。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引领探究”的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选择基础不同的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调动了各种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可以通过励志教育成长册和任课教师、导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思想碰撞的结果是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现在,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我要学”。
有人在网上这样来解释工作和事业的区别:所谓事业,是今天干了,明天还想干;所谓工作,是今天干了,明天还得干。教师这个行业,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如果把教师工作当成一项单纯的学科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发展,那么我们就体验不到职业的乐趣所在。励志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明确了人生目标,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增强了学习的动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的秩序好了,学生的问题少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从过去处理学生的思想问题中解脱出来,拿出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研究教学方法。在励志教育研讨会上,许多教师说,批阅学生的励志成长记录,就像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在这些生动的教育实践中,找到了育人的感觉,找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励志教育,在改变学生的同时,也改变着教师自己。
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努力的方向。实施励志教育后,孩子的成长记录被家长批阅,家长对孩子不再是“雾里看花”。由于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教育成果得到彰显和巩固。一位家长给学校反映:“孩子入学一年多,比以前改变了很多,以前回到家就坐在电脑前上网打游戏,从来不和我们沟通交流。现在不但成功的戒除了网瘾,周末回家还向我们倾诉,学习也有了信心,感谢学校开展励志教育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