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在申论写作时习惯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引用名言警句一般可以归入说理论证,而这些“理”,有很多是哲理。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能在引用名言警句时揭示其背后的哲理,这样既增加了名言的说服力,又比单纯引用哲理更生动,让名言警句和哲理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意思:不要无谓抱怨他人和社会,应该正确地面对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
背后的哲理:尊重客观事实,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说到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通过这句话中的“不怨”一词和“志”一字,基本可以推理出,在这里,荀子是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背后的哲理:尊重客观事实;但是这句话并没有否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这句话再次展示了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1、“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背后的哲理: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一个人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学会自强。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意思:不攀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涉深水,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听先人的良言,不知道学问有多大。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鲁国人。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一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