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是一个特殊的技术工种,是需要一辈子踏实学习的,踏实下去了,就会有长进,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和喜悦。”编辑是穆涛最引以为傲的身份。1993年他从河北来到西安一头扎进刚创刊的《美文》杂志,一晃25年过去。在拿下不少专业编辑奖的同时,爱读史书的他还凭“业余爱好”的写作得到了鲁迅散文奖等大奖。穆涛笑称:“这是意外收获,属于割草打着了兔子吧。”
穆涛曾在河北工作过10年,当过中学教师,也当过《热河》《文论报》《长城》杂志的编辑。1993年他来到西安刚创刊的《美文》杂志当编辑,5年后担任《美文》常务副主编至今。25年间《美文》杂志影响力持续,穆涛在工作之余扎进史书史料里,写出大量优秀文章,感受到另一番天地。
“我到《美文》之前是小说编辑,来了之后转为散文编辑。所以一切都要向同事学习。”穆涛说这不是客套的虚话,因为《美文》倡导“大散文”写作,和一般意义上的散文有区别。不断的钻研学习收获了更多的肯定。穆涛相继获得了陕西省政府“炎黄文学编辑奖”、中国作协颁发的“郭沫若散文奖·编辑奖”、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优秀编辑奖”等。他说:“这是我工作方面的一点成绩,我的职业就是文学杂志编辑,所以让我引以为荣的是编辑业务方面取得的一点一点进步。”
“1998年我做了《美文》副主编,主持常务工作。”穆涛回忆,那就更需要对主编贾平凹的“大散文学说”有到位的理解和认识。他注意到,贾平凹谈创作体会的文章经常用汉代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石雕等)做例子。于是穆涛就找来汉代的史书和文学作品来读,慢慢就读进去了,甚至上瘾了。
他读了《史记》《汉书》,又开始看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董仲舒的《春秋繁路》,还有《淮南子》……“我这些书都是认真读完的,读的过程也是和贾平凹主编的文学观拉近距离的过程。”他笑着说做贾平凹的副主编是荣誉但也真累,他珍惜这个荣誉,所以就得自己找累受。
就这样,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扎在史书与史料里。一度把研究重点放在汉代的贾谊和董仲舒,甚至写下了上百万字的笔记。他试图从古看今,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再对照今天的社会现实下笔。有评论认为他的文章似乎说的全是旧人旧事,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却又全在当下社会,让人回味无穷。
穆涛说正是因为读这些书,除了工作上有些长进之外,还带来两个意外收获。一个是《先前的风气》这本书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这本书就是稍文学笔法的读书笔记。”再一个收获是被西北大学聘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文》倡导大散文,穆涛却爱写短文。他说大散文,指的是文章的格局和境界以及气象。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文章的内涵与品质不是用文字的长短来界定的。《先前的风气》在获得“2014 中国好书”时颁奖词是这样评价的:“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先前的风气》追往而开新,既有隐逸情怀,又见烟火人生。他的文字短小自由,经纬百态,包容万象,既有来自古典文化的自信,又力图恢复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问题发言的能力。”这也是穆涛的文学视野和格局。
这些年其实他收获多个文学奖。1998年获得陕西省文学奖、2010年获冰心散文奖-理论奖、2013年获中国大学出版社文学类图书一等奖、陕西省第二届图书奖。2014年就是他提到的《先前的风气》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和2014中国好书。他还获得了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并在2016年当选为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对于这次被授予“西安之星”,穆涛的感受有点不同。“真的不好意思,给我发这个是超标了,承受不住。但我感谢这份厚爱。”他说自己是从河北调来的,这些年经常有人说“你不是西安人吧”。但算上在西北大学念书的时间,穆涛在西安生活快30年了。“如果我是一根苗,是西安让我发芽破土的。如果我是一棵树,是西安让我成长起来的。感谢这个巨大的荣誉,今后再有人问我,我就说自己是西安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