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下午5点多,在大连数码广场软景E居一高层楼下围聚不少警察,周围的空气凝聚着一股悲伤的气氛。十几分钟前,就在这幢楼里,一个大约十六七岁的男孩从楼上坠下,年轻的生命就此消逝,让人扼腕叹息……
刘女士就住在这栋楼里,下班回家看到的一幕让她揪心。她说,当时只有警察还有小区物业的人在,孩子的家人应该不在家还不知情。
“孩子长的浓眉大眼的,还穿着校服,实在太可惜了!”刘女士说,之后在小区的业主群里也开始有业主询问此事,大家无不惋惜。
17点45分许,刘女士在楼上听到了孩子父母呼天抢地般的痛哭声。“父母当时应该还没下班,赶回来都没来得及跟孩子见最后一面,哭声撕心裂肺。”刘女士说,随后120急救车也赶到了现场,孩子老师也随后赶到。但此时男孩已经没有了心跳。
据了解,坠楼的男孩大约十六七岁,是大连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目前男孩坠楼的具体原因还需警方做进一步的调查。
只要高考的独木桥教育体制还存在,我们还一直以分数为核心,那么,即使减负多少,也至多只是表面工作,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任何一个孩子都很难至始至终适应此种应试教育的竞争状况,升学的竞争无比的剧烈,应试教育的压力不断的转嫁到学生和老师的身上,而此种教育的情形,其实牺牲的,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忽略。
别再说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了!学习文化、探索知识,原来应该是快乐和充满激情的,但在我们的脑海里,怎么就一直是“苦”的呢?
就是这样的一句名言,写的确实是现实的问题,但也许就是这样的观念,让我们的孩子一直处于“生病”的状态中, 从而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在不堪重负的压力下选择轻生,但让学生“生病”的,罪归祸首的还是那“病入膏肓”的教育体制,因此,我们只能但愿其能早点病逝,才能早日解救那些“生病”的孩子们。
爱与关心是维系情感的桥梁。只有爱存在,生活才会融洽,现在很多中学生自闭自卑、不善交流沟通,也与父母没有及时引导有关。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尚可理解,但对孩子的关心却不仅应该仅停留在学习层面,还应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只有融于集体之中,抱有积极向上态度的中学生,才能像沐浴着雨露的花朵,向阳积极成长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年来,独生子女被众星捧月,既没有兄弟姊妹的竞争,也没有长辈们必要的限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自尊心过分强大,外在表现就是“气性大”。
这样的人格,遇到挫折,容易因缺乏思想准备和因应能力,而出现过激行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引入挫折教育十分必要。让他们正确估量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位置,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避免他们一出家庭、学校的温室就变得弱不禁风,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气性大”,实际上是过去受的气太少了的缘故。
深圳市疾控中心曾公布过一份《深圳市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2.1%的受试学生表示曾考虑过自杀,2.2%的学生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
深圳市某区各中小学随机选取近千名中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对生命状态的现实是主体意识缺失、归属意识淡漠。中学生缺乏生命教育力度,存在生命教育盲区。16%的中学生表示生命教育“非正规地接受过一点”,16%的中学生表示“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过”,18%的中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则缺乏对生命、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生存技能的正确认识。其实,就连大学生自杀的问题,主要也是源于中小学阶段心理埋下的隐患。很多老师、家长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导致了一些青少年走极端以自杀处理问题的后果。
“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也许我可以把它姑且称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来看下“空心病”的主要表现,它不能算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但却是我过去三四年间通过接触这样一些同学,不断总结出来的共同特点,他们往往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或者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它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所以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同学或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
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他们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和成就,这些成就似乎是一种瘾,一种毒品。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是当他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惫不堪。
这种自杀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和挫折,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我不是那么想要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活着。我完全不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每天的生活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点结束。”
所以他们倾向于不用那么痛苦和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比如烧炭、自缢、服药。
可能他之前已经有过尝试自杀的行为——但你会发现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不错,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冲突,但是总的来说不是那种典型父母离异、早期依恋、早期寄养的问题。
面对较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焦虑是不合适的,并且不容易把事情做好,中等程度的焦虑会更有效率。
每个人一生中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面临他人的期望,我们首先要看到父母的动机是好的,我们做我们能做的,不能做的交还给父母和其他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父母也是希望我们能轻松应对考试的。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内心感受,需要尝试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也许他们比我们想的要简单得多。
不要把学习的好坏和自我价值感等同起来,学习只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 首先,如果父母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信任自己的孩子,不期望孩子超常进步,只要保持自己的实力就可以了,那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将会有更好的影响。
☑ 其次,要注意爱孩子的方式,不要让爱成为负担,或者让孩子们理解到的是更多的要求和限制。适当运用鼓励和肯定,指出孩子的进步,对于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会换位思考,多用理解和接纳,少用失望的表情和态度。
☑ 再次,或许我们需要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状况而非其他,比如问孩子最近累不累啊,有没有需要父母帮助的事情等,甚至有些时候我们给孩子一个简单的拥抱,也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理支持。
空心病的学生为什么找不到自己?因为他们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没有能够让他们看到一个人怎么样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这个大概是根本原因。
我们家长尊重自己吗?我们尊重自己的职业吗?我们有没有把自己的职业当作是一种使命和召唤,去体会其中的深切的含义?
作为父母,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哪里?我们有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和陪伴?
在这个买椟还珠的时代,我觉得我们扔掉了很多东西。我们像婴儿一样,只追求即刻的满足。当我们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挣钱上,没有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和爱,这时候孩子不出问题才怪。
真的要救救孩子!他们带着严重的问题进入高校,进入大学,他们被应试教育,被掐着脖子的教育摧残了创造力。
他说一个学生做研究老出问题,是非常小儿科的问题。这个导师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怎么办?这个学生是笔试第一进来的,他说:“老师,那我把我犯的错误重抄一百遍。”一个研究生,用重抄一百遍的方式改正他的错误。我们这些孩子根本没有长大,还在小学阶段。
教育干什么去了?我觉得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去做值得学生和孩子尊重的人,我们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请许给他们一个美好的人生!
声明本文来源于半岛晨报、滨城家长会(ID:binchengjzh)、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由高中生学习公众号(ID:gzsxuexige)编辑整理。
学习哥团队尊重版权,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