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早,烈日炙烤 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 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 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 在早已焦渴 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 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 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 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 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 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 润鲜灵有流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 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了。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 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 敢而执著的荷,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 不变应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⑥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 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 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 荡气,掷地有声。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 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 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 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 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马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⑨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 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 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 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 尚思想灵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彼, 有薄与荷” 、 而后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娉婷玉立在诗人华美、 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 轻扣动羞红尘人的心扉。 ⑩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 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 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走进了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选自《美 文》) 1.第③段说“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荷创造了哪些生命奇迹? 请仿照下列句子④,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①烈日炙烤下,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②在沉睡千年后,仍能绽放;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暴雨突至,清音飞扬,回肠荡气;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而第④自然段所写内容却不是 任一季节的荷,与前后文不一致,是否应当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本文语言优美形象,意蕴丰富。请从第②段和⑥段画线的两 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1)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 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 (2)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 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 我来品析第____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说说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扣 动着红尘人的心扉”中“红尘人”是指什么人?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红尘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说,“荷,不答”,你在“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后,又有怎样 的回答?请把你的回答写下来。1.③狂风袭来,静立如山,依然故我;⑤风雪翻卷,独立自尊,不馁不屈。 2.不能删。这一段写由眼前的荷联想到千年古莲一经挖出便可奇迹般生长的状况,突出强 调荷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这段内容也是对第 3 段“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的进一步补 充和照应。在写法上体现丰富独特的联想。 3.(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在干涸龟裂的恶劣环境中生长的荷、荷尖拟作一群壮硕 挺拔、如常地站立的勇士,生动地写出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满面春风地迎接严酷考验的 顽强生命力。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满塘“亭亭的荷”拟作站立的“舞姬”, 将“荷塘雨声”比做“舞姬”弹古筝发出的“清音”,写出骤雨袭来时,荷依然保持空灵、洒脱的美好神韵。 4.红尘人: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为名利得失纷争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诗文中所赞美的荷的高尚人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物欲横流的世俗 社会中的人,还在纯洁着为名利得失纷争的心灵。 5.示例: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随相伴。生命需要忘却名利,忘却 宠辱,生命需要恪守淡泊,坚守情操,才能闪烁着高尚灵魂的光辉。(开放题,能体现唤起 人们坚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努力创造生命的奇迹,语句通顺即可。)听松 熊召政 今天,我又想去泰山,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 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听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 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 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朝气勃勃,穷极变 幻。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禀赋予的整个生命 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①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瑟如僵 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在这样的气氛里,我长大了。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初似霓裳, 继如乱发,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进,变成 一色的乌黛,一林松骚动起来。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松涛响了。 带着松涛给予的启迪,我离开 了故乡 —群山环抱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 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在北国的长城上, 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 我听过风暴。 他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巨大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山万壑上的好千顷松涛,那气吞山 河的震动,多么地摄人心魄! 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 纷,竟使我渐渐忘怀了童年的耳中世界。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汹 涌。 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的蜀僧, 不久前的那一夜, 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电话,他似乎有消息奉告我, 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 我问他话简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 他说是松涛。 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我重又获得了朝气勃勃的耳中世界,这简直是 一个奇迹。 我放下听简,可是我仍在听,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繁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啸剥剥的火 声,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蜕变成轰轰隆隆 的荒漠炮声。最后响走石破天惊的雷声。白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 拨去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②那可怕的松涛,在幽深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 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到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 到了龙叫。 山川震怒, 让我听到中国魂的怒吼。 松既有情, 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 在此振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放下听简,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 我觉得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洗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 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从此,他不仅听松,感受猛烈的震动。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 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参加巨大的呐喊。 11.说说文章第一节在文中的作用。(6 分) 12.从表达技术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一两个句子作简要 赏析。(6 分) 13.最后两小节人称有所变更,这种变更有何艺术效果 ?(5 分) 14.联合全文,探究一下作者从“听松”中获得了哪些启迪?(6 分) 11.(6 分)【答案】①开篇点题,暗示文章宗旨;②与文章的结尾形成照顾;③为后文叙写 童年“听松”及成年后的城市生活做铺垫。(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2.(6 分)【答案】(1)对照(或烘托)(1 分),用寒冬的草木尽枯来突出青松不畏严寒 的茂盛生命力,(1 分)突出对青松的夸奖之情(1 分)。(2)夸张 (1 分),突出松涛 声响之大,声势之强,声威之猛、孕育之久(1 分),突出表现松涛对作者的心灵震荡。(1 分)。 13.(5 分)【答案】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性,有利于抒发情感(2 分),表达了对松涛的感谢之情(1 分);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 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2 分,意思对即可)。 14.(6 分)【答案】①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处所都要像青松一样朝气勃勃;②像青 松一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傲然矗立,响彻天地;③一个人要像松一样充溢正气,不 可在“风月”“缤纷色彩 ”之中消磨掉锐气; ④中国正处在一个巨大变迁的时代 , 要把个 人的豪情融入到这洪流之中。(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得满分)许东林《少年读》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①回眸处,是一段葱绿葱绿的时光,潭水一样宁静,青草一样蓬勃。那是一段悠长的少 年时光,沉湎于阅读的时光。 ②唐诗,宋词。《红楼梦》,《简·爱》。席慕蓉,三毛。是那些美妙的书香将我的少 年岁月浸染,浸染得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每每回忆,内心充满感激。感激岁月年华,感激 文字。 ③犹记当年读宋词。读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 已。那个少年的人呀,也化作了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风里,在流水上,到了远方。 后来又读苏轼,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门前的浑浊江水, 全然又是另一种景致!那么多樯橹灰飞烟灭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绎。从此,我看到的长 江,不再只是空间上的长江,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江,是飘散着酒香墨香的长江。它苍 茫,雄浑,深邃,风雅,我摇曳激荡。 ④大雪天,读《红楼梦》,真的是拥炉夜读啊。记得老师曾偶然说过,中国人不读《红 楼梦》,都算不得中国人。寒假一开始,就借了《红楼梦》回来。晚上,母亲早给准备了个 手炉,是那种红陶的手炉,里面盛了碎碎的炭。手搭在手炉的拎手上,书也搁在上面,一夜 夜地翻阅,连书也添了木炭火的香。就着那一炉温暖,一个寒假,读一本《红楼梦》。读到 黛玉焚稿,然后病死,一时悲痛不已,手炉也不要了,只歪在枕边无声大哭,泪湿枕巾。窗 外寒风萧萧,只觉得满世界苍凉空旷孤独,再读不下去了。一部《红楼梦》,写到黛玉之死, 就可以收尾了, 再不必写了。那时这样以为。换夜再继续读,又读到宝玉出家, 茫茫的大雪, 雪影里一个人,在船头躬身拜别父亲。这一回,倒没落泪,可是心上却是闷闷沉痛好久。是 岁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际。回头体味文字里弥漫的那种辽阔无涯的哀伤, 和空寂,仿佛没懂,又似乎懂得了。 ⑤后来, 又抄席慕蓉的诗歌在小本子上, 一首又一首。 书依然是借来的, 《七里香》 《无 怨的青春》,好几大本诗集,抄得满心欢喜又沉醉,哪里嫌累!然后,自己的枕头底下便多 了个湖蓝封面的本子,那里面有我写的诗歌,席慕蓉体的诗歌。偶尔借给体己的女同学看, 她也给我看她写的诗。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在被窝里,打手 电筒读三毛。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呀?荷西是个大胡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吗?长大后,我 们也一道远走天涯吧!那时,我们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已在密谋大计。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 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都想到那远走天涯的队伍里,一定会添加新成员,他是我们各自的荷 西。他要不要也是大胡子呢?再想想,再瞧瞧?? ⑥如今, 回头想这些读书的琐碎细节, 深感文字的魅力, 一个人在一本书里活了几辈子, 大悲大恸大欢喜,小忧小愁小甜蜜。就这样长大了,内心丰富了。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沧海 桑田;窗外阳光刺进来,啊,世上已千年。⑦是啊,世上已千年。每每看到现在的孩子有那么丰富的课外读物,我总禁不住心底苍 老地一叹。当我在一所中学自编的校本教材《文海撷英》里,又看到了那些喜欢的文字时, 忽然有一种血液倒流的激动,仿佛回到青涩年少。 “唐诗四季”, “魏晋风度”,豪放派词, 婉约派词,《红楼梦》《简·爱》??看到这些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字,仿佛在单调无聊的长 路行走中,看到一处深谷碧潭,看到一丛篱下白菊,看到春水涣涣处云生,看到青草离离处 鸟飞。 (选自 2014 年 1 月 22 日 《滁州日报》,有改动) 1.选文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时光”指什么时候? 2.选文中“我”读李清照和苏轼时心境有何不同? 3.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作者在第⑤段写 “我” 与 “体己的女同学” 密谋与 “各自的荷西” 远走天涯有何作用? 5.选文结尾段加波浪线的句子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名句? 参考答案: 1.少年时沉湎于阅读的时光。 2.读李清照忧伤惆怅,读苏轼摇曳激荡。 3.夸张;强调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4.生动地表现出年少的我们读书 的痴迷以及三毛的作品对我们的巨大影响。 5.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离离原上 草,一岁一枯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生死胡杨 ①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惟有一处,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 愈久,迷恋愈深。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 ②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A)熊熊燃 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响 声不时爆起。③远远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在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 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 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 浓浓的翠绿在天 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 好一派 “泰 山石敢当”模样。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 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④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胡 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 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尘。 于是,(B)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奇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⑤越往前行,越显幽静。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眼前。阳光轻洒,映现高 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缎般的光来。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冽怡爽。在这仿佛混沌 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 ⑥怀着依依不舍的心绪,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 ⑦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景象啊! ⑧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在静默中挽一抹斜阳,被岁月消弭了生命颜色的身躯紫 黑发亮。 (例 1)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腾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如骏马嘶鸣;有的虽树 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瞠目的脊梁。大气中闪跃着“生当作人杰,死亦 为鬼雄”的威光。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 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⑨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 已是屈指可数的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遭遇,认认 真真地思量。我忆起了劬劳(劬:劳苦)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 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 是的, 不深入胡杨林, 也许永远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 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撼人心的本象 ⑩这时,“打道回府”的唤声响了!(例 2)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然而心却 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6.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苍凉”“壮丽”在此段中分别具体表现在哪里?(4 分) 答:7.第⑨段中, 作者看到胡杨林, 为什么会忆起劬劳的张骞、 艰辛的玄奘、 骁勇的霍去病、 刚正的林则徐等人?(3 分) 答: 8.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人手,参 考下面的示例 1 和示例 2,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文中画线的(A)(B)两处加上批注。(4 分) 示例 1:这组排比句从多个角度细致地描绘出胡杨千姿百态的特点。 示例 2:“只得”二字表达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 A B 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惟有一处(指胡杨林),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 迷恋愈深。”除胡杨奇特的外形及生长环境外,还有什么让作者如此向往迷恋?请结合文章 内容具体回答。(3 分) 答: 10.常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读完本文,你也许会有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 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 分) 答: 《生死胡杨》参考答案 6.苍凉: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壮丽: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 云, 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 巍巍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 严严实实。(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即可)(点拨:“苍凉美丽”在文中属总结性语言,故 答案往往在这段前文中找。) 7.因为胡杨和这些人都具有不畏劬劳艰辛、骁勇刚正的特点,作者睹物思人,所以才会 忆起这些人。(3 分,能答出胡杨的特点与这些人身上的特点有共同之处,即可得 3 分) 8.A 这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八月南疆热浪滚滚有气候特点。或:突出了胡杨生长 环境的恶劣。或:“硕大无朋”一词写出了戈壁滩一望无涯的特点。B 句中的“一马当先”、“跃”表明了作者急于走近胡杨、体味胡杨的心情。(4 分,每 处 2 分,批注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9.胡杨磐石般的信念以及它所表现出的坚忍、昂扬、壮丽、永恒的特点。(3 分,只答 “胡杨的精神(品质、信念)”,不作具体阐述的给 2 分;只答“磐石般的信念”给 2 分;答出 “坚忍、 昂扬、 壮丽、 永恒” 中的两点即可给 3 分,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其他的, 合理也可。 )(点 拨:这里想考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主旨,注意要答具体。题干中也要求得很清楚, 要养成很好的审题习惯及答题规范。) 10.例:胡杨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生存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 的毅力,也能成功。(4 分,言之成理即可)(点拨:参考答案不理想,还宜具体些:胡杨?? 的经历告诉我们,??还要注意答题的角度题干中已经暗示了,就是逆境利于成长;不必为 了创新而盲目回答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人的成长。)
经典美文阅读附答案
2018-01-02 09:31:54
阅读 111 次
评论 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