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最为经典的一首闺怨以小见大写出了一个时代!

2019-02-03 05:33:43  阅读 131 次 评论 0 条

  历代古诗词都不乏写闺怨题材的,从《诗经》中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到南北朝的“妾坐江之介,君戍小长安”,历经千年,闺怨始终是古诗词最经典的一个题材。及至诗歌最盛的唐代,闺怨诗更是不胜枚举。

  仅仅《唐诗三百首》中闺怨诗就有十多首,每一首都是千古传唱的经典之作。如金昌绪的“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刘方平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温庭筠的“十二楼中月自明”等等,既有名篇,也有名句。

  一般闺怨诗多是以闺中少妇为主人公写就,而所思男子则或远游在外、或被征役戍边,因而闺怨诗的主题情感多集中在思人之情和对战争的谴责。《唐诗三百首》中的闺怨诗也大多如此。

  但《唐诗三百首》唯有一首闺怨诗例外,它在表达相思闺怨之情外,并没有批判谴责战争之意,反而反映出了国家的强盛,以很小的题材写出了一个时代的特征。这首诗就是七绝圣手王昌龄所作的《闺怨》:

  一般闺怨诗正篇都会以景物或细节神态的描写衬托思妇之愁,而这首《闺怨》则大不相同,开篇便道:“闺中少妇不知愁”!不仅不愁,还“春日凝妆上翠楼”,尚有心情拧妆打扮,可见少妇很是乐观,心情颇佳,上翠楼也似乎是为观赏春景,而非一般闺怨诗中的眺远望夫!,如此“闺怨”,令人匪夷所思!

  而第三句终于进入“闺怨”正题,蓦地一转“忽见陌头杨柳色”,一个“忽”可见变化之快,看似突兀,但不经意的看到这“杨柳色”勾起了少妇的联想,于是心情直转而下“悔教夫婿觅封侯”!结尾又表达出极大的信息量,所思之夫婿何以不在家,只因当初少妇劝夫婿从军建功立业“觅封侯”。

  同时结尾一句也说明了为何开篇少妇“不知愁”,本来凝撞上楼,赏春观景,却惹来一番愁怨相思,心理变化仿若一刹那之间,而这其中却又似乎留下了无限空间令人遐想。如此表闺怨,可谓生动形象,极尽曲折含蓄之妙!

  一句“悔教夫婿觅封侯”使得这首诗大不同于其他闺怨诗,一般闺怨多写从军伤离,让人感受到当时戍边之苦、战争之酷。而王昌龄的这首诗却反映出唐朝国力之强盛,似乎从军远征,必能大胜“封侯”,以至于民间都有从军之风。以小见大,写出了一个令人骄傲的时代!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19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