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盛大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像是贴春联、守岁、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等。其实这些民间活动都是从古代传承而来的,从古代的古诗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第一点,贴春联:春节时会在桃符上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或者描绘画像,悬挂于门首,起到祈福避祸之功效。后来在上面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语,成为现在的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宋代,王安石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第二点,守岁:过除夕,所有房子都会点上灯烛,燃灯照岁。古时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谈笑畅叙。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杜位宅守岁》唐代,杜甫
除夕来到兄弟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谁还想受拘束呢?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第三点,祭祖:中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客中除夕》明代,袁凯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战乱之际。客游外地,寄寓他乡,古人对这种生活很难适应,总有一种飘零之感。飘泊在外对古人来说是人生的不幸,除夕佳节期间仍然不能还家,更是莫大的不幸。这首诗就是作者在除夕那天旅居外地所写,道出了佳节期间滞留外地的苦闷与无奈。
百节年为首,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展示了各种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民俗因此也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千年,永不衰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