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天刚亮,胡舟就会麻利地起床,叫醒室友。6点准时到操场晨读,是他们刚上大学前两个月雷打不动的习惯。
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励志故事”,胡舟只觉得,“那是一次血泪教训”。
5年前的夏天,胡舟初到河南一所高校读书。一张传单上的宣传语吸引了他:初入大学校园的你是否对未来感到迷茫?来听一场讲座,聆听老师、学兄学姐的指导,打破迷茫。
这张传单出自一个名为“恰同学少年”的“社团”,它抢在学校社团统一招新前占领了“市场”。听说这个“社团”会举办各种校内外读书会、踏青等活动,还会每天早上带着同学们一起晨读。胡舟觉得“社团”活动对学习有帮助,便和室友一起去听了讲座,并在讲座现场交了48元入社费。
胡舟及其室友都积极响应该“社团”的号召。当其他同学还沉浸在睡梦中,胡舟和室友就已经奔向操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几十人聚在一起朗读的动静,在清晨的操场显得格外突出。在“恰同学少年”,《弟子规》《少年中国说》是他们最常读的内容。
时间跨越5个年头,今年开学季,在距离河南1000多公里的贵州,刚升入大一的刘浩遇到了与胡舟类似的情形。与胡舟当年加入的“恰同学少年”不同,在刘浩的学校,新生报到第一天就有学兄学姐到寝室宣传晨读“社团”,入社费每人30元。在“社团”里不仅可以互相监督,还有学长学姐带着一起读。刘浩报了名,每周一到周五和同学们一起到室外大声朗读英语,学习英语音标、发音、口型。
在浙江一所高校读书的吴越,偶然被一位陌生学姐拦下,学姐告诉他,参加晨读活动就可以帮助他纠正英语发音。听到学姐一口地道的英语,性格有些内向、不自信的吴越动心了。
记者经采访了解到,晨读“社团”不是一两所高校中的个例,它与高校社团并无关系。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过在天津、浙江、湖南、贵州、河南等地的高校读书且加入晨读“社团”的大学生。
各地高校的晨读“社团”风生水起,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的学习机制受到一些同学的热捧。而就在吴越所在的高校的“微博树洞”中,有人匿名发了一条面向大一新生的“提醒微博”不要加入晨读“社团”。
给吴越和晨读“社团”里另外30多人纠正发音的,正是拉他们“入伙”的学兄学姐,吴越称他们为“小老师”。他交了50元报名费,费用包含一个星期的晨读活动,以及一本专讲音标的教材。吴越压根儿没想到,这7天过后,就会有一张画好的“大饼”等着他们。
刘浩也是没参加几天晨读,就被拉去听一个讲座。讲座嘉宾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怎样从一个“废柴学生”成功逆袭,成为演说家,不仅大二就实现了经济独立,还买了车。而他走上人生巅峰的起点,是“遇见了贵人”。“贵人带我到处去学习”“我登上过千人舞台”“荣归母校”“高考励志演说家”,这些关键词,加上激情澎湃的演说风格,让刘浩感慨不已:“我也想像他那样。”
于是他交了960元,报名“演说家”推荐的英语集训,在今年国庆节假期期间,与来自当地各个高校的近200名大学生一起,到另一所学校参加五天五夜的培训。集训内容除了学英语,还有超强记忆培训,授课老师们英语好、中文更溜,但刘浩却觉得没学到什么。培训中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被用于小品表演和演讲比赛,这是为了让同学们“练胆”,其中一个特别的必练项目是“冲舞台”。
培训和比赛之间,还穿插着培训班老师的个人演讲。每次一听这些演讲,刘浩就哭得像个泪人。“每位老师都很有故事,他们来自农村,从小生活艰苦。自从接触了培训课,人生就开了挂。”配着煽情的音乐,老师讲述他们当初就像现在的学员一样,自己没有钱,家人也不同意自己花钱报名参加培训,他们就和朋友借钱,度过难关参加培训。
“只要在培训中学到了东西,就能有收入来源了。”导师“辉煌”的人生路线,让刘浩又开始筹钱报下一个培训周末班和寒暑假班,这次的培训费是5000元。
他加入晨读“社团”后,除了参与集体晨读,还很快参加了晚上在校外租来的公寓里授课的国学课程。讲授《四书五经》的课程收费为480元,学习的课程包括“朗读《大学》100遍”,模仿马云、陈安之等人的演讲视频,老师还鼓励他们学习国学大师,“以不求甚解之法读经”,还要在食堂门口、公交车内大声演讲。
第一套课程结束后,下一“套”马上跟进。听完一场让人热血沸腾的演讲,胡舟“脑袋一热”,当场又交了580元,参加两天一夜的新课程。而这次,课程内容不再是国学,而是梦想、成长、赚钱、成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