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军事报道】在中国互联网舆论中,有一小批人给表达爱国思想的人贴上“爱国贼”的标签,还有人热衷于引用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的那句名言“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避难所”。难道西方国家就羞于谈爱国主义吗?受二战的历史影响,德国人曾不敢敞露自己的爱国情怀,但现在,德国人摆脱阴影,开始自由地表达爱国之情。在美国,当爱国主义受到质疑时,学者会反思:难道这与美国人处于愤世嫉俗的社交媒体时代有关,还是美国的政治阶层、教育制度出了问题?在很多国家,爱国主义始终被社会主流推崇,民众都理直气壮地表达,甚至印度人在看电影、举行学术会议时都会奏国歌。试想,离开爱国主义,哪个国家能自信地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
“德国,奇迹之国!”德国《焦点》周刊2月28日的这篇报道充满自豪感。这是因为德国经济在欧洲一枝独秀,德国在“全球国家形象调查”中名列前茅。德国人的爱国之情随处可见,每逢有国家队的足球比赛,各地“爱国族”就走上街头,他们身披黑红金三色的德国国旗,头戴国旗帽,脸画国旗,还有的把头发染成三色。《环球时报》记者在欧洲各国旅行,常看到德国自驾游者在车窗上挂德国国旗。德国卫星一台一档名为《我爱德国》的电视秀,每周邀请名人和普通观众参加关于德国知识的竞猜活动,节目中,大家都要唱国歌。
德国汉堡大学政治学者托马斯胡特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爱国主义是德国这些年重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由于二战的历史原因,德国的学校一度回避“爱国主义”教育,担心爱国主义可能让德国重新回到极端状态。据说40年前,时任西德总统海涅曼在被问及是否热爱德国时,竟然回答“我爱的是我的夫人”。德国人近年的爱国情怀大爆发与2006年举办足球世界杯有很大关系。当时,德国政府推出“你就是德国”等爱国宣传活动,数十位各界名流在电视宣传片中都要说一句“你就是德国”。宣传片还鼓励国民:“8200万灵魂心手相连!你就是8200万中的一员!”《明镜》周刊称,世界杯成为德国爱国主义的转折点,为德国打开爱国主义大门,德国人爱国情感又回来了。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承认:“德国人可以摆脱过去的阴影,发自内心地挥舞国旗。”
在人口大国印度,整个社会并不“羞于”表达爱国主义,相反非常理直气壮。据了解,在孟买电影院,电影放映前要奏国歌,观众要全体起立。印度举行国际会议或学术会议时也常会奏国歌,这个现象在中国似乎并不多见。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研究系教师阿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印度民众虽然痛恨官员腐败,但他们会将批评政府和强调爱国区分开,不会因为讨厌政府、讨厌贪官而不爱国。阿西说,每年1月26日的“印度共和国日”就是爱国主义教育体现最为鲜明的时机。这一天印度会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街头可见兜售国旗或国徽的小贩,大型商场也会摆出国旗雕塑。
尽管印度政客常常吵得不可开交,但涉及爱国主义时却保持出奇一致。印度政治明星、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自诩是“爱国者”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他还时常攻击印度政府的一些行为是在“卖国”。印度《德干先驱报》3月1日一篇题为“让爱国主义旗帜飘扬”的文章中写道:“我们需要让人激动得起鸡皮疙瘩的领导人,他们能激起英雄主义,能带来追随者而不用支付任何报酬。他们既充满激情,又很成熟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它产生了众多的爱国者,那么就让我们的爱国者来领导这个国家。”
俄罗斯人同样看重爱国主义。去年10月的一项民调显示,65%的俄罗斯受访者认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有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但他任期内的越南战争让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骤减,当很多民众开始真的反战时,甚至不再为其美国公民身份感到那么自豪。但“911”等事件使美国人的爱国主义迅速回归,这是一种同仇敌忾。这样的爱国主义很独特也很危险。在美国,如果被人指责不爱国会失去工作。伊战期间,在“爱国主义”大旗下,美国媒体一向高喊的“新闻自由”显得极为苍白。其间,著名电视记者阿内特因在接受伊拉克电视台采访时说了美英联军的战争计划“因伊拉克抵抗而遭到失败”等话,最后被老板解雇。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反复宣扬“爱国主义”,使美国媒体在报道时大都赞扬美国士兵如何英勇善战,事实证明,媒体报道的多起美军“英雄事迹”其实是谎言。
从美国媒体报道来看,同中国一样,美国民众也对爱国主义存在激烈争论,甚至在经历一场“爱国主义”危机。皮尤的一项民调发现,爱国主义面临着变化中的代沟,越是年轻人越是不爱国。但美国人不羞于谈爱国主义。福克斯新闻网近日评论说:“那些痛恨美国的人都是自由派。”美国专栏作家戴夫肯德尔2月6日撰文称,爱国主义并非只是体现在每年的几个历史事件纪念日或体育赛事中,爱国主义理应是能在每一代人之间架起桥梁的永恒力量。
美国的知识精英是如何捍卫爱国主义的呢?2013年10月7日,美国《大西洋月刊》政治评论作家康纳弗里德斯多夫在“为何许多美国人反对道貌岸然的爱国主义”一文中写道:“一部分美国人认为美国就是例外,并欣然接受各种爱国主义,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美国令其无所适从,甚至更糟。这与我们愤世嫉俗的推特时代有关?抑或是与我们的政治阶层、教育制度、现代媒体有关?为何那么多人似乎与我们的国家及其奉行的理念渐行渐远?”
爱国主义的尺度如何把握在一些国家也有争论。2月索契冬奥会期间,韩国一家液化石油气企业制作的电视广告因“过度爱国”被叫停。该企业推出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金妍儿出演的“你是大韩民国”篇广告,用词为“你不是金妍儿”、“你让大韩民国停止呼吸4分8秒”等。这样的广告引发有关“强迫爱国”的争论,有网民说,不应以爱国为枷锁让运动员背负夺牌压力。业内专家说,该广告不符合国民情绪和实际状况,现在年轻人就业难、结婚难,正处于心里质疑“国家究竟给了我什么”时,因此强制灌输国家主义的广告根本行不通。但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人以自发的捐金行动拯救国家的一幕仍令人津津乐道。
曾有一些德国学者批评爱国主义是“意识形态外衣下的民族主义”,但政治学者托马斯认为:“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开放和理性的爱国主义是全球各国的共同价值观。”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德国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是必要的。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爱国主义都很盛行。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当国家遭遇时肯定要打出爱国主义牌。巴西也在通过举办世界杯宣传爱国主义,促进本国经济。
俄罗斯人也认为,美国的爱国主义影片非常成功,值得俄罗斯学习。俄罗斯导演霍季年科认为,不仅要将拍摄爱国主义电影作为电影摄制的首要任务,更要拍出有质量的作品。在俄罗斯学者看来,中国应多给爱国主义者一些流露情感和表现的舞台。俄《独立报》1月22日援引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研究员别尔格尔的话说,中国领导层开始积极利用电视、电影和网络培养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是因为这些青少年很少看报,借助网络游戏进行宣传教育的手段较为合适,而且相当有效。别尔格尔通过观察发现,中国任何事件都会引起青少年网民的热烈反应,他们在多数情况下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对当下中国国内一些人羞于谈爱国主义、认为“爱国就是被政府洗脑”等现象,德国政治学者托马斯表示:“公开讨论并不是坏事。时间可以改变他们的看法。”他认为,作为一种全球的共同价值观,不管德国人,还是中国人,都应具有爱国精神,没有它,国家就少了精神支柱,就会陷入困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