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哲理的千字散文(3篇以上)

2019-02-10 17:06:02  阅读 105 次 评论 0 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品茗几乎是大多人的爱好,过去喝茶是男人的嗜好,现在喝茶的人群在不断扩大,不但男人喝,女人也喝;不但大人喝,十几岁的小孩也喝。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新闻媒体的大量宣传,喝茶的人群在不断膨胀。

  我喝茶的历史较短,当然对茶的理解也不深,但通过近两年的品尝和领悟,对茶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并对喝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天我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凝视着杯中绽开的茶叶,思绪仿佛也随着慢慢展开的茶叶,开始浮想联翩……

  茶一般都是在春天被采摘下来的,此时的茶叶,嫩绿嫩绿,晶莹剔透,青翠欲滴,呈现出勃勃生机。接着茶叶被送进加工厂,进行蒸发、烘焙、珍藏、直至绽放在水中。茶叶在沉浮中,谱写着生命中最华美的乐章,也在沉浮中悄悄走向生命的尽头,留给这个世界的是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清香。慢慢品味着这余香,我便联想到人生也如茶。

  少年时,为了内心的那个梦想和憧憬,不顾一切,攒足了劲向前冲,不谙世事的你生活非常简单愉快,有时也会碰到一点点烦恼,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青年时,你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干什么都是风风火火,彰显着青春的气息和热情,如当年的茶叶离开茶树时一样洋洋洒洒。当你走向社会后,受到了社会一定的压力和冲击,甚至载了几个跟头,这时你才幡然醒悟,原来长大不完全是一件好事,于是你内心充满了矛盾,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前进,却也因此坚韧成为一片可入茶的茶叶。

  到了壮年,你成熟多了,对社会、对生活、对人际关系你都有了一套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你在沉浮之中挣扎,在艰辛之中游荡,为的是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长河里,你勇敢而又坚强的跋涉着,在艰难中沉浮而不放弃梦想;在痛苦中磨砺而不丧失希望。

  到了老年,你坐在一把旧式藤椅上,面前放着因长年浸泡茶水而变成黑紫红的搪瓷茶缸,在夕阳温柔的注视下,打开你那台伴随你多年的半导体收音机,品尝着浓浓的青茶,回味着美丽的青春,于是人生之坎坷,人生之遗憾,人生之惨淡,人生之辉煌,都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幽静的回味,回味着如茶般的馨香。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像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明明白白表述,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呢?

  那些写着最热烈优美情书的,不一定是最爱我们的人;那些陪我们喝酒吃肉搭肩拍背的,不一定是真朋友;那些嘴里说着仁义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那些签了约的字据,也有抛弃与撕毁的时候!

  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巾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着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是最向往的。

  也许我叙说这一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了那种自由的快乐。

  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天气忽然凉了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被传染上了,头昏脑涨,牙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可惜,事与愿违,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我身无分文了。我想问那孤女借,但她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了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没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拯救人类女性是一个神秘的性别。在各个民族的神话和宗教传说中,她既是美、爱情、丰饶 的象征,又是诱惑、罪恶、堕落的象征。她时而被神化,时而被妖化。诗人们讴歌她,又诅 咒她。她长久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掀开面纱,我们看到的仍是神秘莫测的面影和眼波。

  有人说,女性是晨雾萦绕的绿色沼泽。这个譬喻形象地道出了男子心目中女性的危险魅

  也许,对于诗人来说,女性的神秘是不必也不容揭破的,神秘一旦解除,诗意就荡然无存了 。但是,觉醒的理性不但向人类、而且向女性也发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召唤,一门以女性 自我认识为宗旨的综合学科--女性学--正在兴起并迅速发展。面对这一事实,诗人们倒 毋须伤感,因为这门新兴学科将充分研究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女性形象,他们对女性的描绘 也许还从未受到女性自身如此认真的关注呢。

  一般来说,认识自己是件难事。难就难在这里不仅有科学与迷信、真理与谬误、良知与偏见 的斗争,而且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人是什么的问题势必与人应该是什么、人 能够是什么的问题紧相纠缠。同样,女人是什么的问题总是与女人应该是什么、 女人能够是什么的问题难分难解。正是问题的这一价值内涵使得任何自我认识同时也成 了一个永无止境的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

  在人类之外毕竟不存在一个把人当作认识对象的非人族类,所谓神意也只是人类自我认识的 折射。女性的情形就不同了,有一个相异的性类对她进行着认识和评价,因此她的自我认识 难以摆脱男性观点的纠缠和影响。人们常常争论:究竟男人更理解女人,还是女人自己更理 解女人?也许我们可以说女人当局者迷,但是男人并不据有旁观者清的优势,因为 他在认识女人时恰恰不是旁观者,而也是一个当局者,不可能不受欲念和情感的左右。两性 之间事实上不断发生误解,但这种误解又是同各性对自身的误解互为前提的。另一方面,我 们即使彻底排除了男权主义的偏见,却终归不可能把男性观点对女性的影响也彻底排除掉。 无论到什么时候,女人离开男人就不成其为女人,就像男人离开女人就不成其为男人一样。 男人和女人是互相造就的,肉体上如此,精神上也如此。两性存在虽然同属人的存在,但各 自性别意识的形成却始终有赖于对立性别的存在及其对己的作用。这种情形既加重了、也减 轻了女性自我认识的困难。在各个时代的男性中,始终有一些人超越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偏见 而成为女性的知音,他们的意见是值得女性学家重视的。

  对于女人,有两种常见的偏见。男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女,不见人,把女 人只看作性的载体,而不看作独立的人格。某些偏激的女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人 ,不见女,只强调女人作为人的存在,抹杀其性别存在和性别价值。后者实际上是男 权主义的变种,是男权统治下女性自卑的极端形式。真实的女人当然既是人,又是女 ,是人的存在与性别存在的统一。正像一个健全的男子在女人身上寻求的既是同类,又是 异性一样,在一个健全的女人看来,倘若男人只把她看作无性别的抽象的人,所受侮辱的程 度决不亚于只把她看作泄欲和生育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西方文明日益暴露其弊病,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从女性身上发现了一种 疗救弊病的力量。对于这种力量,艺术家早有觉悟,所以歌德诗曰:永恒之女性,领导我 们走。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哲学家们也纷纷觉悟了。马尔库塞指出,由于妇女和资本主 义异化劳动世界相分离,这就使得她们有可能不被行为原则弄得过于残忍,有可能更多地保 持自己的感性,也就是说,比男人更人性化。他得出结论:一个自由的社会将是一个女性社 会。法国后结构主义者断言,如果没有人类历史的女性化,世界就不可能得救。女性本 来就比男性更富于人性的某些原始品质,例如情感、直觉和合群性,而由于她们相对脱离社 会的生产过程和政治斗争,使这些品质较少受到污染。因此,在女人身上,恰恰不是抽 象的人,而是作为性别存在的女,更多地保存和体现了人的真正本性。同为强调 女人身上的女,男权偏见是为了说明女人不是人,现代智慧却是要启示女人更是人。 当然,我们说女性拯救人类,并不意味着让女性独担这救世重任,而是要求男性更多地接受 女性的熏陶,世界更多地倾听女性的声音,人类更多地具备女性的品格。

  我承认我感到困惑,不明白这世界今天是怎么回事,明天又会变成什么样子。那 个修车的老头花二十分钟就赚走了我半日薪水,一个月收入等于我一年工资,难怪他唠叨着 :涨价有什么不好?没涨价我吃贴饼子棒面粥,涨了价我吃大鱼大肉。别说西瓜一元五一 斤,三元一斤我也照吃!我骑着车想,这不算什么,当年莫吉里扬尼不也是用他那无价的 画稿去向摆小摊的老婆子乞换一块面包,才得免于饿死?

  崔健的歌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位画家朋友对我说:如今不是凡· 高的时代了,生前出不了名的,死后也出不了名,世人早已把你忘记。现代生活的确像一 条匆忙躜程的急流,谁都被这条急流裹着向前,不复有宁静的沉思,闲适的享受,潜心的精 神创造。德尔斐神庙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已被新的时髦箴言取代:时间就是金钱!除 了赚钱,人们不知拿时间做什么用。难道现代人有真正赏心悦目的娱乐吗?我常常叹息:旅 游业不知败坏了多少风景,电视机不知培养了多少白痴!

  在西方,寻求灵魂的现代人已是一个典型形象。人的肉体曾经与土地血肉相连,技术文 明把它们隔离了开来。人的灵魂曾经有神话或宗教作为家园,科学理性把它从中放逐了出来 。汽车、电视、旅游和性成为现代西方人的主要消费对象,但这一切并不能填补精神的空虚 。所以愈是现代性的思想家,其实愈浸透着一股发思古之幽情的感伤。他们或向往古希 腊的审美国度,或怀念中世纪的牧歌生涯,或羡慕东方式的宗法情趣。透过不同的表达方式 ,我们可以听到同样的呼声--对性灵生活的呼唤。

  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文明的弊病。我 只能怯生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无足轻重的吗?我承认我不是理直气壮,因为 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一方面,权贵贪 欲的膨胀使得腐败丛生;另一方面,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平庸。鉴于前者,仁人志士戮 力于改革、开放和振兴之举;面对后者,哲人贤士呼唤着性灵、爱心和净化之道。文明与野 蛮的决战犹未见分晓,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幕。积弊时弊并存,近忧远虑交集。此时 此刻,治国者固然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不是肩负莫衷一是的难题?

  也许,为了文明征服野蛮,性灵只好承受技术的压抑。为了金钱战胜权力,精神只好经历市 场的沉沦。怕只怕文明与野蛮握手言欢,金钱与权力狼狈为奸,那才真正是民族的灾难。物 质上的贫富悬殊已经有目共睹,精神上何尝不也发生着两极分化?好在一个人只要耐得贫困 ,自甘寂寞,总还可以为灵魂守一块家园,不致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上流离失所。认清贫困 和寂寞乃是心灵高贵者在这个时代的命运,困惑中倒也生出了一些坦然。

  在通常意义上,成功指一个人凭自己的能力做出了一番成就,并且这成就获得了 社会的承认。成功的标志,说穿了,无非是名声、地位和金钱。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当然也是 好东西。世上有人淡泊于名利,但没有人会愿意自己彻底穷困潦倒,成为实际生活中的失败 者。歌德曾说:勋章和头衔能使人在倾轧中免遭挨打。据我的体会,一个人即使相当超 脱,某种程度的成功也仍然是好事,对于超脱不但无害反而有所助益。当你在广泛的范围里 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你就更不必在乎在你所隶属的小环境里的遭遇了。众所周知,小环境里 往

  往充满短兵相接的琐屑的利益之争,而你因为你的成功便仿佛站在了天地比较开阔的高处 ,可以俯视从而以此方式摆脱这类渺小的斗争。

  但是,这样的俯视毕竟还是站得比较低的,只不过是恃大利而弃小利罢了,仍未脱利益的计 算。真正站得高的人应该能够站到世间一切成功的上方俯视成功本身。一个人能否做出被社 会承认的成就,并不完全取决于才能,起作用的还有环境和机遇等外部因素,有时候这些外 部因素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单凭这一点,就有理由不以成败论英雄。我曾经在边远省份的一 个小县生活了将近十年,如果不是大环境发生变化,也许会在那里埋没终生。我尝自问 ,倘真如此,我便比现在的我差许多吗?我不相信。当然,我肯定不会有现在的所谓成就和 名声,但只要我精神上足够富有,我就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收获自己的果实。成功是一个社 会概念,一个直接面对上帝和自己的人是不会太看重它的。

  我的意思是说,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 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那些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自己真 正喜欢做的事的,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利,一旦在名利场上受挫,内在的空虚就暴露无遗 。照我的理解,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才是成功的真 谛,如此感到的喜悦才是不掺杂功利考虑的纯粹的成功之喜悦。当一个母亲生育了一个可爱 的小生命,一个诗人写出了一首美妙的诗,所感觉到的就是这种纯粹的喜悦。当然,这个意 义上的成功已经超越于社会的评价,而人生最珍贵的价值和最美好的享受恰恰就寓于这样的 成功之中。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28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