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由于网络的空前发展,信息渠道畅通无阻,包含所谓的媒体热词和网络用语的流行语,被大量直接搬用到中学生的文章写作中。然而,中学生在选用网络流行语时,是需要进行谨慎的取舍的。
中学生选用流行语,底线是不能使用错别字。网络虚拟世界里的流行语中有大量谐音字或近音字。有的谐音字,最开始的时候是使用者在用电脑键盘打字时无意识错打的,后来就被网民们有意错用。如把“我”写成“偶”,把“导弹”写成“捣蛋”,把“什么”写成“神马”,把“非常”写成“灰常”,把“喜欢”写成“稀饭”,把“同学”写成“童鞋”,把“孩子”写成“孩纸”,把“没有”写成“木有”,把“这样子”写成“酱紫”,把“知道吗”写成“造吗”,把“肚子疼”写成“杜子滕”,等等。
谐音本来是汉语运用中的一种修辞,用得好可收到独特的表达效果。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简单的一个“丝”(谐音“思”)字就比较隐晦地表达了织妇对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其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但网络上的这类谐音,除了“好玩”以外,显然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表达效果。从规范的汉语表达看,将流行语中的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各种符号混杂以及将流行语中的谐音字、怪字、错字、别字写进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中,对自己的成绩是极不负责、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中学生在作文中使用流行语时,应谨慎选用,尤其是所谓的“新四字成语”,比如意为“细细想来,恐怖至极”的“细思恐极”,意为“男人沉默,女人流泪”的“男默女泪”,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什么意思,但觉得很厉害”的“不明觉厉”,意为“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的“十动然拒”,意为“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的“人艰不拆”,等等。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网络热词,除少数因其特定语境而流行一时外,大多数都有炒作之嫌。
那些源于某个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热词,对强调即时性的媒体可能有利于概括或更好地击中大众的心理。于是“生造词”“自造词”也成了某些媒体食髓知味的下意识行为,借由一种语言的狂欢,达到传播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成语特别是四字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并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而那些打破语法常规组合在一起的“新四字成语”,不仅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而且它们本身构词形式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显得牵强、生硬、别扭。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语义不够明确,容易造成误解”。
我们的现代汉语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传统成语的最基本特征包含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精致独到的结构形式,深刻巧妙的意义蕴涵和精心铸造的审美意象,这正是“新四字成语”所不具备的,所以中学生作文里必须扬弃这类没有生命力的流行语。
众所周知,社会流行语或者网络流行语中夹杂着各式各样的粗话和脏话,不仅污染了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也必将影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随着网络越来越成为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刚需”,低俗化和粗鄙化的流行语也逐渐入侵中学生的日常用语和文章写作中。这些流行语既无语言智慧,又无内容形式,甚至动辄进行攻讦谩骂,对全社会的语言生态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些格调不高的词语,折射出使用者的一些心态,或是无伤大雅的自嘲,或是无奈之下的自我矮化。而现实社会部分人群审美价值的偏离和价值观的异化,则让粗鄙成为“时尚”,庸俗成为“流行”。当然,我们确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语言文字终归会朝着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
另外,“俗”和“雅”是相对的,有的“俗”不是粗俗,而是指约定俗成。那些充满活力的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可以接受。如“点赞”“土豪”“秒杀”“女汉子”“打虎拍蝇”等。
网络流行语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信息爆炸的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时代,网络和中学生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而网络流行语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而中学生的判别力、自制力又相对较弱,如果不加限制,盲目学习运用网络语言,势必影响自己对正确字词的学习以及规范语言的掌握。
广大中学生要提倡自律,不盲从逐流,自觉学好规范的语言、用好规范的语言。首先,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如果中学生长期接触那些句式简单、句法杂乱的流行语,中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写作中的推敲斟酌、炼字造句的过程也是中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培养和发展的过程。经过思维提炼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当中学生在写作中习惯性地去复制别人的话语,以程式化的方式表情达意,必然会忽视个人体验,无法形成和表达真情实感,从而使作文失去个性。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秀的语言之一,它饱含丰富发达的汉语语汇,词义丰富、容量大、表现力强,并拥有相当丰富的同义词。这为考生运用语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些众多的语汇材料中选取最能表达思想的成分组成句子、篇章,使语言表达得精确、形象、生动。而流行语说到底是一种“快餐语言”,是无法和传统语言相比的。同时,写作讲求语言技巧,高考作文还是要靠深度、文采和灵气取胜。
总之,在某种程度上,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也是现代汉语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中学生还是应当大量阅读名篇佳作,到古代诗歌、现代美文中去汲取营养,接受美的熏陶,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对流行语的鉴别能力。
作文都是需要靠不断读和练才能提高的,至少要保证每周一篇的作文频率,优+作文专注每一篇作文提升,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yjk12_com(优+作文),实名认证教师在线一对一批改,提供大量免费精品阅读范文,帮助每一位孩子提高作文写作水平,不为应试教育,只为提高孩子写作水平。
欢迎加入(育蕾杯咨询群),优+作文联手《作文周刊》社组织,提高成绩的同时顺便拿个奖,欢迎参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