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平板电脑远程控制阳光房内的气窗、水帘、遮光布,结合显示的温度和湿度,以半自动机械灌溉植物,通过摄像头实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在明德外国语小学“智能种植”阳光房里,校园“现代农场”配备了各种物联网设备,哪怕寒暑假,植物无人浇水,也照样生长繁茂。
奉贤区中小学、幼儿园里都有一片“开心菜园”。神奇的现代农场将科技与自然和谐地连接起来,在丰富多彩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亲近自然,探究植物,以生态体验近距离感知生命生长历程,培养综合探究学习能力。
塘外中学的教学楼屋顶上打造了一个“微型菜园”。这片神奇的菜园,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种植带来的乐趣,也成为探究学习的乐园。
怎样使大蒜鳞茎长得粗壮?是否与泥土松软程度、阳光照射、是否浇水有关?上个学期,孩子们种植大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室内外的不同环境和光照强度,对大蒜生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胡萌萌、陈燕设计了研究方案,观察测量,记录数据,在科学实验中完成了报告,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
“微型菜园”里,孩子们商量如何让小花菜和大蒜成为“好邻居”,自己种植的“蔬菜宝宝”怎样才能更好茁壮成长……
“微型菜园”之外,学校还有个大暖棚。植物探秘科技指导老师周卫琦让孩子们亲手翻土,种上小番茄和生菜。学校机器人社团与植物社团合作,联手创造自动浇水机器人、自动检测温度计,让“微型菜园”实现智能种植。
星火学校地处海湾镇,邻居“都市菜园”的专业人员成为校外辅导员,为孩子们送来种植课。利用“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用电热丝把泡沫塑料割出不同形状,制作各种形状的花盆;在热切割的基础上,对花盆进行彩绘,装饰色彩丰富的图案;随后,再在花盆里种植各种蔬菜……除此之外,学校竹林里的竹子,也是蔬菜种植的好基材。从种植盆工艺到蔬菜园艺,从蔬菜盆栽到不同土壤酸碱性对盆栽蔬菜长势的研究,学校形成了一整套“蔬菜盆栽园艺化STEAM课程”。
洪庙小学有10块菜地,以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名字命名。这10块法布尔菜地,分别由三到五年级的10个班级进行管理。每周五下午的兴趣探究课上,孩子们跟着园地里的范老伯学习菜园养护,尝试学习种菜。
开辟一块生态环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大自然的奥妙。洪庙小学自然创新实验室——“法布尔生态实验室STEAM生态课”上,语文老师带来了诗词鉴赏,数学老师带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实验室成了孩子们头脑风暴的阵地。冬天,给树木穿上“保暖衣”;开春,研究如何自制营养土……莴苣、草头、卷心菜等各类蔬菜成熟后,孩子们收割蔬菜,推销义卖。“卖菜啦,鸡毛菜,2元一把,绿色无毒无公害!”每周五放学,操场上孩子们的吆喝卖菜声此起彼伏。小小菜地拍卖会上,孩子们拉着父母的手,到自己班级买菜。“妈妈,这是我们班级自己种的菜,你一定要买回家尝尝。”卖菜获得的校币,可以到小超市兑换所需学习用品、小食品,孩子们将换来的糖果糕点送到福利院和敬老院。
在奉教院附小,每个班级都有一块自己的承包地——开心菜园。收成好的旺季,每天都有家长志愿者带着孩子在校园里料理菜地。会种菜的妈妈,会包饺子的奶奶,成了拓展课老师,来学校开课。从菜园到厨房,收获的不仅是蔬菜,更是希望和成长。
每到寒暑假,各校高中生也忙碌在“开心菜园”创新实验室的辅助岗位上,翻地松土,修枝剪叶,洒水播种。作为首批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心菜园”面向全市高中学校开放志愿者岗位,格致、建平、位育、上师大闵行分校、帕丁顿双语学校、曙光中学、奉城高级中学等多支高中生志愿者服务队,组队参与实践体验。
如今,哪怕是从小在郊区长大的孩子,亲近农田的机会也在减少。如果学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书本表面,成长过程缺乏必须的体验性认知。金水苑中学的“行知菜园”,倡导学生走出教室,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来进行科学启蒙。
为了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推动综合性实践类课程,奉贤区推出“星光灿烂计划”,设立学校自主发展专项。不少学校因地制宜,开发了菜园植物种植类课程。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说,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通过搭建平台,激发创新意识。
近年来,地处奉贤的远郊学校在校园里种下智慧创新的基因。在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中,奉贤学子多次获奖,成为科创黑马。
去年奉贤区青少年科学院推荐的“带倒计时的话筒”和“不松散鞋带的运动鞋”2个科技创新项目亮相第5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易会,今年第6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易会上22项青少年创新成果亮相,其中五彩水仙花和巧妙花盆2项来自奉贤学子,还连续两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举行的DI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全球总决赛上脱颖而出。2016年度上海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显示,奉贤区跨年度进步较为明显,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以优质均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看来,学生学习不光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直接经验,亲身参与体验实践的场所和机会。真实的生活情景,让书本与实践的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衔接,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