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教改的逐步深入,上海卷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仅以名句默写题为例:02、03年均采取“2+1选2”模式,即要求考生从两句初高中课内诗词和一句课外诗词中任选两句默写。所选取的课外诗词也都是耳熟能详的唐宋名句(详见下表)。2004年,名句默写量较前两年有所放大,为“3+2选4”模式,即要求考生从三句课内名句与两句课外名句中选取4句默写。值得注意的是,从04年起,默写范围从单一的诗词默写扩大到所有课内名篇(即包括诗词骈散在内的所有文体)。在吸取04年经验的基础上,05年的默写题又有所调整,改为“3+3选4”模式。对照04、05年的默写题可以发现,上海连着两年在默写题考察《论语》中的名句,由此可见高考指挥棒对加强考生文学积累要求的引导作用。2006年秋考,上海卷默写题再次变革,采用“5+3选5”的模式。默写量与默写范围进一步扩大。从选4句到选5句,默写范围扩大到囊括古体诗、名著(《红楼梦》)、史书(《史记》)在内的各类文体。
可以想见,2007年的秋考,上海卷的默写很可能大体沿用“5+3选5”的考察模式,默写的范围也必然覆盖各类文体。对此,笔者综合近几年高考中考生常见的误区、常见的问题、向参加07年高考的考生们做大致汇报:1.上海作为独立命题地方之一,试卷的考察内容、考察方式与全国卷有所出入。考生应紧密结合上海大纲,慎重选择市面上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编写出版的参考资料。2.虽然上海卷考察课内外名句,但是,课内的名句是主体。从“2+1选2”到“5+3选5”,课内的部分都占了绝大部分。考生不可大量背诵课外名句,却对课本教材不理不睬,本末倒置。3.从近几年上海卷来看,上海对于课外名句的考察范围是很广的。考生应全面备考,不论是哲理性强的,抒发爱国情怀、表达志向理想的,还是表现优美意境的名句都要予以重视,切不可偏废。4.对于名句中的难写字、非常用字、易错字要格外重视,书写时不可字迹潦草(下表中笔者将难写字、易错字用“?”标注)。5.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如“别有幽愁暗恨生”中“幽”非“忧”;“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非“才”。6.答题时不能错位搭配,答非所问。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后句应是“养华天气半晴阴”,而非俗语中的“寸金难买寸光阴”;“疾风知劲草”后句应是“板荡识诚臣”,而非俗语中的“烈火识真金”。
基于此,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扎实掌握课内的古文篇目,尤其是近几年尚未考过的诸如《六国论》、《祭妹文》、《孔雀东南飞》等名家名篇。不仅要做到背得出,还要默得全,不写错字。2.必须在掌握课内篇目的基础上,对课外的古文所有涉猎,如《满江红》、《归去来兮辞》、《春江花月夜》等。掌握适量的课外古文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应付默写,文化底蕴的积累往往深刻反映考生的人文素质,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尤显重要。3.背诵名言名句切不可囵囹吞枣。机械地大量背诵名句只会最终导致对古文的厌倦。要适当联系原文,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理解、品味,对名句既有感性记忆,又有理性思考。从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高度学习古文,并从中撷取部分精华背诵,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各个方面。不仅对于上海卷,从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总不乏娴熟化用名句的美文。这样的功夫,可不是机械背诵所能达到的。
2006唐白居易《琵琶行》课内诗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