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太行中学一高三班级教室里出现的“神标语”走红网络。“人丑还不多读书,哪儿来的自信?还玩?说你呢!”“不学?将来别人壁咚的墙就是你砌的”……凡此种种,引发热议。
初看标语,不由感慨:为了高考,老师们也是拼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最常见的高考标语就是倒计时,几个阿拉伯数字足以构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偶尔使用语言,一般含蓄委婉,点到即可。哪像现在,使用流行语,借鉴电影台词,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鼓励学生刻苦读书,在任何时代都没有错。虽然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不是人生唯一选择,但平民子弟渴望通过读书冲破重重藩篱,改变命运,是可以理解,也是应该肯定的。所以学校张贴高考励志标语无可厚非,即便话说得狠了点,也不必上纲上线。但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考励志标语由含蓄变得激烈,却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单纯从高考角度讲,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的门槛相对降低,学生竞争激烈程度也相对下降。可如果从社会角度观察,这些年社会对于成功和所谓成功人士的追捧,大大超过了以往。何为成功,很难一言蔽之,但当清洁工、建筑工肯定算不上。学校不可能在这样的风气面前保持纯净。以前,老师只能偶尔用“去扫马路”在口头上刺激一下学生,不会贴墙上,因为这话上不了台面。现在,类似“人生只需看重结果”,这样充满功利色彩的语言都能出现在媒体上。高考也算一件人生大事。在这件大事上,鼓吹向成功者看齐,有什么不可以呢?拿建筑工人、农民工来衬托一下成功的可贵,有什么不行呢?教育工作者确实不应该歧视普通劳动者,不应该提倡功利。这和他们所担负的教育使命背道而驰。但高考成绩也捆绑着学校和教师,决定着他们的名和利。他们同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即便老师们自己肯平和下来,家长、社会也会斥责其不负责任。
从形式上禁止高考“神标语”不难,教育主管部门出一道禁令就行。可墙上不挂了不代表心里不这样想了。是不是告诉学生,高考成败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学生就会正确对待高考啊?绝非这么简单。什么是人才,不是学校怎么说,学生怎么想就能够左右的,这是社会形成的共识。彻底告别“神标语”,从学校入手是治标,扭转社会上的急功近利思想才是治本。否则,过度激励犹如注射激素,副作用可不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