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志士变成了日本创业青年最爱的励志 icon都是因为他的历史小说

2019-02-17 00:20:25  阅读 110 次 评论 0 条

  原标题:维新志士变成了日本创业青年最爱的励志 icon,都是因为他的历史小说

  ▍以下内容编辑整理自单向空间和蜻蜓 FM 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艳遇图书馆》

  艳遇图书馆第 41 站,许知远来到了大阪,日本的第二大都市,近畿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没有过多的历史追溯,也没有某种强烈的情感变化。走在大阪的街道上,或许那种简单的联系、位置的移动本身就非常有趣并值得记录,透过眼睛感受再用耳朵聆听,谁说惬意悠闲的遐想不能是旅行的选项之一呢。

  今天我们要前往一座过分喧闹的一座城市——大阪,我会带一本美国历史学家Marius B.Jansen(马里厄斯·詹森)所写的坂本龙马的传记,叫《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

  我跟大阪没什么太多的缘分,我去过一次还是两次。当然很多人都会去那个很庸俗的地方,去道顿堀吃饭,沿着小河,两面全都是餐厅。跟京都高濑川的很多餐厅相比,大阪的那些餐厅明显地就更夸张,也更拥挤。

  我去那儿吃过饭,都忘了吃了什么了,好像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好吃。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去大阪的司马辽太郎图书馆。

  我们之前讲过很多明治维新的历史人物,其实日本人对这些人物的理解,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二战后的一个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他写了很多关于幕末维新的历史小说,最有名的就是坂本龙马。总之他写过非常多的历史小说,有点像我们这边的二月河。

  司马辽太郎的很多小说都被改成了大河剧,最有名的可能是《坂上之云》,这部大河剧描绘了明治维新时期,一个兄弟和他的朋友们经历的整个国家变化的盛况,以及他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所以司马辽太郎很神奇,他从 1960 年代开始写小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国民作家。当然现在我们一说起(日本作家)好像就是村上春树,所有人都了解他,他在世界舞台上也广受欢迎。但其实在日本社会的内部,过去几十年里对日本有非常深刻的影响的是司马辽太郎。他的历史小说,包括他后来创作的一些关于文化的写作和纪录片,对整个日本的战后文化塑造,尤其是历史意识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但其实他的书写得一点都不好看,非常啰嗦,但他写的真是够多。我记得那天我跟我的朋友一块儿打车去他的图书馆,好像很偏远,离我们住的地方东拐西拐的,要穿过铁轨、铁路。在一条铁路旁边,一个小巷进去,是他的故居,我忘了具体的门牌号了。这个建筑是安藤忠雄设计的,他用这种方式向自己喜爱的作家表达一种致敬。

  我就会问很多朋友——司马辽太郎也是大阪人——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喜欢他?其实有很多有趣的解释,最表层的解释是他的小说就像励志小说一样。

  司马辽太郎对励志人物的描写,特别符合日本战后(当时的日本要重新开始经济增长,开始对外拓展市场,开始崭新的创业)的精神需要。他的读者中有很多都是小型株式会社的社长,就是我们说的创业青年。

  当然一些更有批判性的批评家会说,司马辽太郎其实在回避历史的困境,因为二战是日本的一个巨大的失败,而且它证明了日本模式内在的悲剧和黑暗。但在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里面,他认为明治维新是非常好的,而且这条道路是很正确的,他不觉得明治维新蕴含了某种黑暗面,只是到二战的时候军国主义上台,日本才偏离了方向,如今日本可能又回到了原来的方向。

  今天我们分享的这本书还没有出版,是“理想国”即将出版的一本书,叫《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为什么提这么本书呢?其实 Marius B.Jansen (马里厄斯·詹森)的这本书对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也有影响。

  1960 年代初,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是美国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学家,《剑桥日本史》的编辑者。他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学者费正清,一个非常领袖型的人物。

  这本书写得很精彩,可能第一次把坂本龙马这样的维新人物用一个学术的方式来描述,而且语言也非常生动,你可以看到当时整个时代的变迁和一个平凡人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如何崛起的过程。它和司马辽太郎的关于龙马的小说可以对照着来读。

  19 世纪早期的日本,依旧是在 17 世纪几次大战之后形成的封建自治的组织形式。在多次取胜,并被享有声望而毫无实权的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之后,德川家族的将军为了使自己的家族永远掌权,对自己的家臣和战败的敌人进行分封。最初几任德川将军几乎是随意分封领土,随后则逐渐削减了昔日的对手、敌人的数量和领地,而对世袭的家臣和属于同一家族的成员宠爱有加。

  亲藩大名和一些最负盛名的谱代大名成为管理国家事务的军事政府(幕府)的老中和阁僚的主要人选,幕府的首都设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幕府牢牢掌控着年产近 700 万石大米的土地,这几乎是全国大米产量的 1/4,其中大约 300 万石大米的土地被分配给了地位在大名之下的直属家臣,即旗本。

  最早的几代将军采取了各种控制措施,其中之一是防止主要大名在政治和社交上与京都宫廷联系过多。天皇的薪俸微薄,经济状况仅比低级的封建领主好一点,而那些宫廷贵族的薪俸则更低。将军派驻京都的代表,负责任命贵族为宫廷大臣以及为幕府传递消息等事宜。幕府采取了特别措施,防止大名到京都去,而封建贵族和宫廷贵族之间的联姻也必须经过详细审查。可是,随着升平日久,这些监管措施变得松驰了。

  虽然早期几代将军实施的措施在 1830 年代看起来依然有效,但是表面之下却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德川时代的社会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区分上,武士阶层统治着农民阶层,并靠他们的劳作供养自己。

  在 19 世纪配备了先进武器的西方船只再次到来并引发恐慌前,他们极少有人对军事战术抱有切实的兴趣。有兴趣的人又分成不同的剑术和兵法流派,其内容自创立之时就原封不动的保留,传承数代人。日本面对西方威胁的最初反应是,意识到应该重新加强传统的军事训练,而领导和主宰 1860 年代反抗外国人运动的便是那些剑法已经过时的剑术家。

  这段电影配乐,来自于我们以前分享过的,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配乐家汉斯·季默(Hans Zimmer)。汉斯·季默是一位德国人,他应该是过去二三十年里最重要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了。坂本龙一也是其中一位,他为《末代皇帝》,为很多日本电影都配过乐。

  这首曲子叫《Osaka》,就是日文中的“大阪”,虽然只有短短的 40 秒,但有一种很吸引我的情绪。它来自一部电影叫《Black Rain》(黑雨)。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黑雨》(1989)剧照,迈克尔·道格拉斯、高仓健等主演

  其实这个电影配乐传达的气氛跟大阪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大阪是一个非常喧闹的、活色生香的城市,它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娱乐中心。我记得以前看村上小说的时候,里面某一位主人公,他有关西口音,他一说话大家都笑,大阪就是关西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我怀疑——不一定准确——可能日本人说关西话就跟我们说这个人有东北口音或者河南口音一样,主要是东北口音,它的语言里天生带着某种幽默感、某种调笑的气氛。大阪也确实是一个娱乐之城,讲落语、讲慢才的大阪人在日本是非常有名的。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37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