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篇激励的文章

2019-02-20 04:14:41  阅读 105 次 评论 0 条

  调休了,腊月二十九的深夜,赶火车匆匆回到了家,三十儿又起早,带上或多或少的礼物,携妻儿匆匆挤上公交赶回了农村的老家。

  步行里许,大运河畔老院的门口,一树老槐虬枝叠杈,薄雾融合着炊烟,两只喜鹊也叽叽喳喳的飞旋。尽管立春了,北风还是吹动了白发、粗布围裙的面渍如点点飞花,雪一样萦绕在她的身下。母亲,80岁的她,正搓着开裂的双手,笑容满面的招呼过往街坊,执著在风寒中,等待着儿孙,早早回家。

  老家地处豫北一个千年小县,夏商兹始,临河汤汤。山依太行,淇澳(音:yu)苍茫。有着渊源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不必说正月社火祈祷向往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也不必说民风习俗传承弘扬天地人和、敦睦亲孝;仅仅儒释道相辅相成的格物致知,清静无为,就已使漂泊在外的游子梦绕魂牵,返乡时早早闻到了菜根的清香。

  回到家,母亲拉开暖炉,嘘寒问暖的拿起糖果和糕点递给我们,就怕吃得少。伴随着女儿的欢声笑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聚在圆桌周围包起了饺子。

  也许在外工作的久了回来得少,包饺子时,母亲又开始唠叨起我:“好好干工作,少抽烟、别喝恁多酒,多看点书,学习学习,别让家里很咧心......”我一面包饺子,一面迎合答应着,思绪也回到了以前。

  这么多年来,从学校毕业在行政单位分流下岗,再给人家打工,再自己做事儿也没挣到钱,后来辗转到煤矿工作时才算安顿了下来,一直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母亲一边揉面,顿了顿说:“恁大哥手机微信上常有你写的东西咧,都上报了,小儿哎,还真中咧!”

  原来,年前的月把地儿,我注册了个《云溪往事》的微信公众号,把以往和当前发表在《中国煤炭报》、《中国应急管理报》、《河南工人日报》、《工人时报》、《河南能源报》、《班组天地》、《中工网》、《中国煤炭网》、《中国煤炭新闻网》、《中国诗歌网》、《河南档案网》、《大亻丕山文艺》及《咏梅》等报刊、媒体、杂志上的报道、散文、诗歌、小说、论文等,适时进行了推送,微信圈的亲朋好友在第一时间阅读到,有的打赏、有的点赞、有的留下了积极向上的鼓励......

  怪不得有一次,由于年终考评忙,连续几天都没及时推送,大哥就打电话询问我工作和生活的事儿,还讲起了母亲好几天没听到大哥给她说公众号里小说和诗了,挂念我是不是有啥事儿了。

  想到这,我愧疚的好想流泪,无论手机是否有费,无论自己工作多累,咋不得闲时给母亲打个电话呢。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多年的漂泊与每次的回乡,并没有给母亲带来多少财富,但朴实的牵挂与多彩的境界,总有一种激励我灵魂的我财富,而且,还深深的融入进了母亲白发的欣慰和皱纹的笑容之中。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41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