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指出,要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老同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的重要指示,利用和发掘老干部的历史资源优势,对提高部队的主题教育效果,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英雄是鲜活的基因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富矿。老干部从枪林弹雨中一路走来,他们的传奇经历和理想追求、奋斗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我党我军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生动写照。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中,辽宁省军区注重挖掘身边“红色资源”、重温“红色记忆”,引导官兵目光向身边的老前辈、老英雄聚焦,用革命前辈的理想之火、信仰之光,激发起担当强军重任的力量。可见,“身边人身边事”用好用巧,确实能够起到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的教育作用。
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很多官兵心中,这样的主题教育有意思又有意义,是值得品尝的一道精神盛宴。
全军“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即将展开时,辽宁省军区政委王边疆和基层官兵座谈,这样一则故事被战士反复提及——
一名老首长参加红军时才十几岁。一次战斗,他被敌人的枪弹和炮弹击中,倒在血泊中。敌人从他身边吼叫而过,他因流血过多昏死过去。深夜,前来增援的部队发现了他并将其救起。伤愈后,他找到老部队,战友们见到他太惊讶了:因为此前追悼会都给他开完了,没想到他还能活下来。至此“活着的烈士”的故事便流传下来。
老首长的战斗往事,引起了王政委的关注和思索:主题教育活动“怎么深、往哪深”,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心入脑?省军区有40余个干休所、180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这个身边的红色教育资源不能被忽视。
“一个战斗英雄就是一部生动教材,一个军史故事就是一次深刻教育。老干部身上所蕴含的历史资源是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该省军区党委分析感到,新时期官兵虽然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但普遍对党史军史知之不多、体会不深。机关以“你崇拜的人是谁”为题组织调查问卷,战士中很多人崇拜明星,而崇拜英雄的却不多。
“和以往教育相比,这次主题教育政治性强、理论性强,‘大课’想讲出真挚情感,让官兵产生共鸣并不容易。”他们得出3个结论:
——远山远水是风景,近山近水也是景;换个角度看风景,身边处处皆美景。以往,一提起典型引路,有的单位总习惯于请“外援”,对身边的典型则不善于发现和利用。往往出现这样的尴尬:“外来和尚”经念得好,可学不了;墙内的花很香,官兵却不知道。
——省军区系统改革后,人武部、干休所人员少,教育氛围难形成;军分区力量单,资源难整合是部队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只有善用身边红色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官兵对主题教育的现实需求。
——每一位老干部的经历,都是一座开展主题教育的精神富矿。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军营看似封闭,实则“八面来风”,关起门来挡是挡不住的,面对固根与拔根的较量、铸魂与蛀魂的拉锯,唯有借得“东风”以压倒“西风”,才能更好地解决思想问题。
3个结论指向同一个办法:运用好老干部身上的历史资源,请他们这些“过来人”讲述当年跟党走、打胜仗的经历,引领青年官兵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
“抓紧挖掘老干部身上的丰厚历史资源,这也是一项带有抢救性的工程,刻不容缓。”在主题教育部署会上,该省军区司令员张联义感慨尤深:如今,干休所的老干部普遍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我们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应当抓紧组织人员把他们九死一生、坚贞不渝的难忘经历加以整理、汇编成册,这既是对老前辈的尊重,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认识有高度,落实有力度。随即,该省军区决定借势军委政治工作部部署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向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学习”活动,贯穿全年开展专题教育。以讲亲身经历、讲革命故事、讲光荣传统为主要抓手,深入挖掘和运用老干部这一宝贵政治财富,区分信仰、忠诚、奉献、血性等多个板块,拍摄制作纪实片,采访撰写故事集,通过回溯尘封已久的历史,揭示薪火相传的灵魂血脉,构筑强军兴军的“精神高地”。
再忆金戈铁马,95岁高龄的老红军余新元精神矍铄,声音高亢,不停地挥舞手臂,讲13岁毅然参加红军,讲狼牙山反扫荡战的悲壮惨烈,讲辽沈战役的艰苦卓绝……
前不久,在鞍山第二干休所“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课上,聆听老前辈余新元讲述烽火岁月的战斗故事,官兵们情不自禁流下热泪,不知不觉拍红巴掌。课后有人大呼:“向老前辈致敬、向老英雄学习!”官兵们自动列队,向余老致以庄严军礼。
几段“英雄往事”串成一堂课。前来随机听课的该省军区领导感慨地告诉记者:“身边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从革命前辈的精神世界里汲取养分,我们会让自己的生命更有张力、更有高度。”
罗曼·罗兰说:打开窗子,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适逢教育日在该省军区采访,记者耳畔仿佛又传来那熟悉的韵律: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纵横驰骋……
“嘹亮的军号,承载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密码!”在和官兵交流中,回忆起昔日的战斗,老首长郑起的精神有些亢奋。
1951年1月3日凌晨,天寒地冻。志愿军39军347团七连一路穿插到汉城以北40公里的釜谷里,接到命令攻占公路边的一个无名高地。战斗异常惨烈,打到最后全连仅剩7人。此时,敌人集中兵力再次发起了进攻,很快便涌上了阵地。危急关头,作为连队司号员的郑起跑向阵地的最高处,用尽全力吹起了军号。敌人听到号声,大祸临头似的转身就跑,郑起连吹三遍冲锋号,一直把敌人吓退到山下的公路,为主力部队围歼敌人赢得了宝贵的战机。
战后,司号员郑起荣立特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他还受到了毛主席接见。而那把军号,如今作为我军辉煌战史的重要见证,被评为一级文物,静静地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柜之中。
“过去到处请‘专家’,现在‘专家’在自家,作为教育组织者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强势。”该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过去在开展教育中,他们曾请了很多教授学者,如今老干部成为主题教育“坐上宾”,教育既接“地气”,又冒“热气”。
一张老照片、一个军用水壶、一封战地家书、一本荣誉证书、一枚勋章、奖章……很多官兵突然发现,老首长这些简陋的老物件,其实是革命前辈为国为民奋斗打拼的岁月见证。这些老首长所分享的故事,虽是个人的“亲历记忆”,但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一部连接历史与现实的“英雄史”。
四级军士长刘铁柱说:“身边老首长的战斗故事,不仅让我们触摸到了战火硝烟,更让我们融入其中,不由得热血奔涌。”
“让‘大道理’变得亲切而具体,又让‘小道理’走出狭隘和片面。”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我们抓主题教育,深入到了官兵思想深处,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沈阳第十一干休所上等兵刘星,从军的梦想是当《战狼》里的特种兵,没想到自己被分到了干休所,他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前不久,干休所邀请老八路吕品给大家上了一堂课。“1939年,我刚满15岁,参加了八路军,在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当战士。后来,我获得了抗美援朝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红旗勋章。作为抗日老战士代表,2015年光荣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并参加阅兵……”
听着吕老的娓娓讲述,刘星若有所思,课还没听完,就已热泪盈眶。他说:“这星那星,不如咱们身边的‘英雄星’,我要向老前辈学习!”
小刘体能偏弱,为了补齐短板。近一个月来,他每天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在单位组织体能训练前,自己先来一个3000米跑热身。下午连队体能训练后,他还要给自己“开小灶”……体能成绩很快赶了上来。
崇拜什么人,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人生。该所官兵发现,刘星从此跟变了个人似的:主动与老干部结成“一帮一”互助对子,早晚电话问候,随时上门服务……
看似润物无声,实则星火燎原。一路踏访,记者边走边看,采访本上,留下了一个个革命前辈戎马一生的红色故事,也留下了广大官兵追寻红色基因的铿锵脚步。
“在老首长讲述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听完老干部辅导授课的那个晚上,从第79集团军转改交流到大连庄河人武部的文职人员张家田失眠了。
随着改革调整不断深化,省军区个别干部出现考虑个人利益较多、考虑工作不够等现象。几个月前,张家田选择从排长岗位转了文职人员。本以为自己能从野战部队转到大城市,没想到,自己分到的人武部远离大连市区,人少事多,工作矛盾十分突出。虽然人武部领导几次找他谈心交心,但他一时间还是没拧过劲儿来。
老干部讲述的英雄往事,让他找到了担当重任的“参照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几天后,他先是主动向党委提交了思想汇报,又请缨担任该部两个大项任务的负责人。
“老首长们好比挂在身前的镜子,可以直接映照出我们自身的不足;好比竖在跟前的标尺,可以立马测量出我们自身的差距。”张家田看来,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英雄就是革命的火种,没有英雄的引领,个体的力量就难以凝聚;缺少先锋的领路,前行的方向将难以看清。该省军区在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三想三问”讨论活动:想一想先辈们的英雄壮举,问一问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想一想自己做得怎么样,问一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想一想弘扬传统的责任,问一问自己的精神状态好不好?
长征还在继续。“强军,我们的责任,我们不担,谁担?我们不干,谁干?”开展主题教育的实践指向,就是有效履行新使命。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该省军区官兵“学英雄事迹、讲英雄故事、唱英雄赞歌、走英雄之路”蔚成风气。
路迢迢重任在肩,从头越勇往直前。年初以来,该省军区先后完成民兵跨区轮训、全省“三送三挂三帮三助”拥军优属活动等多项重大任务。
“常用英雄精神‘洗洗心’,倍感肩头使命重如山!”采访结束时,聆听官兵们的肺腑之言,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心、他们的血液正在被英雄精神点燃。主题教育就像一支火炬,燃烧在每名“红色传人”的心田里……(刘建伟 赵雷)
到底是什么魔力改变了大周、成就了大周?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寻找小镇40年来的发展“密码”……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常年种小麦8000万亩以上,产量占全国的1/4,与小麦相关的规模以上企业1700多家。然而,一个问题始终困扰河南,怎么既保粮食稳产,又促农民增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