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被打截瘫 励志故事需要正义支持

2019-02-25 16:40:12  阅读 91 次 评论 0 条

  10个月前,39岁的马超拥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做财会工作的妻子美丽贤惠,4岁的儿子活泼可爱,自己也正值人生的黄金期,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而现在,马超虽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完成了博士学业,但却要承受“高位截瘫”这种无端的苦,给人生平添诸多无谓的磨难。

  这一切的苦与难,源于去年4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不法侵害。那天他驾车去机场接父亲,因为正常行驶不让后方车辆加塞,被车上的男子打成了高位截瘫。打人者家属扔下三万块钱就离开了。

  面对这飞来横祸,马超没有消极怠世,躲避现实,而是选择希望,选择奋斗。一个字一个字的口述,历经艰苦修改博士毕业论文,最终全票通过,获得了博士学位。毫无疑问,马超是励志的,是“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但如果给这一故事扣上“暖闻”的帽子,公众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这一励志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其“可避免性”,更强化了其中的悲情感。

  因为所谓意外是完全的人为性质,作恶者的嚣张与猖狂贯穿事件始终,前期无理“路怒”,肆意打人,后期在法律面前,不认账,不悔改,这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社会与法律秩序被破坏践踏的状态。

  得知此事,大多数人惋惜的同时,也不乏后脑发凉之感。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无辜被伤害”的人,只要作恶者还有作恶的空间,社会与法律秩序还存在现实漏洞,所谓伤害的“墨菲定律”效应就会更加强烈。还有那被伤害之后所产生的“无依无托”恐惧感,以及要面对作恶者的无赖态度和行径,这些都会让我们寒心。这实际上也是公德不彰和公权不彰的体现。

  所以,让公德和公权更有力量凸显和践行,才能实现“为众人抱薪”,为无力者托底。当然,悲剧事件中励志的倾向,亦为公众与社会所需,其浓烈程度实际上也是在为无力者打气,燃起维护社会与法律秩序的斗志,进而助力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不过,要想践行好公德和公权,真正维护社会秩序,“追凶和惩凶”仍是第一要义,如此,既能平息励志者的怨气,又能让公众心安,并进一步放大对社会的信任,对生活的信心。无视社会法律秩序和他人生命安全的狂徒,就应该付出更高的代价,以扬社会正气。

  再聚焦博士拒加塞被打成高位截瘫这事,目前,打人男子被当地警方刑事拘留。而这应该仅仅是个开始,法律的严惩,还有犯罪嫌疑人道德上的悔过,才是真正的正义期许。再放大到全社会层面,还是要通过提高越轨成本,强化道德感染力,来不断压缩破坏社会与法律秩序行为的生存空间,以实现“励志悲剧”皆可避免的良好结局。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能只是一句有着心灵慰藉作用的口号,而应该成为道德与法律的现实箴言,守护着公众安全,维护着社会公共利益。让法律和秩序都归位,且发挥最大效用,由人主观之恶所导致的意外与苦难,便可消解了。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48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