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曲建武:有了学生就有了一切

2019-03-27 08:02:38  阅读 105 次 评论 0 条

  4年前,56岁的曲建武辞去正厅级职务,回到大连海事大学,当起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中队139名学生的辅导员。

  4年间,曲建武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与学生们的微信、短信互动交流达200余万字,利用外出开会或休息时间家访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0多个省份,还筹集到20余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一颗真心不仅换来了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也感动了世人。2017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曲建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对曲建武来说,“光环”并没有多么重要。自1982年辽宁师范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大学辅导员以来,出色的工作能力伴他一路前行,历任辽师学生处处长、校党委副书记,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等。无论在什么岗位,最让他牵挂的始终是学生。

  “当辅导员是我的看家本领,我想回到高校完整地带一届大学生,在辅导员岗位画上职业生涯的句号。”回忆起辞官的决定,曲建武说他当时的心情就像着急的足球教练,恨不得自己上场,把球踢进球门。

  捷克作家尤利乌斯·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中的这句话,曲建武年轻时摘录在工作手册中,也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重新回到辅导员岗位后,曲建武就开始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为每一名新生建立起电子档案。每个新学期开始,他都要深入寝室、教室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学生生日,发送激励和祝福的信息;每逢节日或出差,给学生们送小礼物。他还自己出资8000余元,为学生们购买了励志书籍。

  曲建武认为,辅导员需要为学生们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通过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关怀,他让100多名学生,个个都拥有优秀的品质、健全的人格。

  他反对给学生们贴上“80后”“90后”“00后”等简单的标签,也反对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他看来,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大教育理念是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

  在坚持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曲建武也注重创新教育方法。他强调谈话和家访的重要性,也善于通过微信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并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仍然在路上”,每天发表原创文章,分享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已撰文60多万字。

  这句词的作者是闫沛兴。2013年,20岁的他考入大连海事大学。家庭的贫困,让这个甘肃小伙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他幸运地遇到了重回高校辅导员岗位的曲建武。

  生日那天,曲老师的一条短信让他感受到了关心和鼓励,逐渐打开了心结。现在,两人的微信交流已超过16万字。通过师生间的一次次长谈,他一步步成长起来,并树立了远大的人生志向。

  曲建武曾在工作手册中记录:“一个人只有把他的生命,汇入到整个人类进步的事业中来,那他才会是永生的。”现在,他激励学生们把个人的发展汇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在他的影响下,闫沛兴立志毕业后到西藏,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老师的栽培下,我能够有了一份走出小我,成就大我的情结,我觉得这是对我人生最大的改变!”他说。

  闫沛兴的父亲先后给曲建武写了5封信,感谢老师把儿子培养成才,同时表示支持儿子援藏的选择。去家访时,看到了闫沛兴家破旧的土坯房,曲建武陆续出资5万元帮他们翻修房屋。“谁爱祖国,我就爱谁。祖国的事情你来管,你家的事情我来管,不能让你有后顾之忧。”他说。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期间,曲建武不仅肩负着139名本科生的管理工作,同时先后培养了6名硕士研究生和14名博士研究生,并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国家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郑少南说:“曲建武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带到了新的高度。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学习他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高尚情操,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对他来说这(辅导员)是一份事业,是对孩子们的一种帮助和爱,这是我们国家社会所需要的。”郑少南说。(孙琦)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57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