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三名教师批小学教材用美德绑架孩子”的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帖子中说,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一些空洞的说教、随意的改编、模棱两可的事实和杜撰出的名人故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虽然很感人,却在任何爱迪生的传记里都难以找到事实的根据,等等。此帖一出,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抛开挑错事件本身,我们由此想到了曾经读过的小学课文,不知对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学过的课文,您还能记得多少?今天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小学课文,在感受那个时代的特征的同时,也思考一下,应该给未来的孩子怎样的教育,希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能让孩子们看到更优秀的作品,我们也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编者“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小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那时的小学语文课文很简单,课本内容中关于毛主席的很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由于当时处于新旧两时代交接时期,教材形式上还有着旧的特色。比如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旧时的竖行排版方式,印刷为繁体字。1950年8月23日是罗马尼亚解放六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北京罗马尼亚大使馆举行庆祝宴会,我被邀请参加。我收到请帖的时候,心里直扑腾。我想:“这么一个国际间的宴会,会是什么场面!要是有人叫我当着大家说两句话,怎么办呢?”我又想:“毛主席也许参加这个宴会。我多久就想看看毛主席,这可不能错过机会!”下午七点钟,厂里开了一辆汽车送我去。一路上我心里都在捉摸:“我们工人是翻身了,坐着汽车去参加国际间的宴会,早先做梦也做不到啊!可是在今天,这成了千真万确的事情。”进了北京饭店的礼堂,看见黑压压的一片人,我不知道坐在哪里才对。招待员同志大概看出我的踌躇,他指给我一个位子,我就坐下了。我的眼睛一直盯着大门,生怕毛主席走进来我看不见。到了八点钟的时候,门外一阵军乐声,大家都站起来,我心里扑通扑通地跳。当我发现毛主席在大门口出现的时候,我一面鼓掌,一面嘴里轻轻地喊:“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毛主席坐下了,我也坐下了。我把椅子换了个方向,面对着毛主席的坐位。桌子上摆的什么菜,我全没看见。我只看见毛主席的头发黑黑的,脸上没有一丝皱纹,精神很好。这真是我们全国人民的福气!我想回去以后,谁要是问我:“会场里看到些什么?”我第一句话一定是告诉他:“毛主席很健康!”毛主席在会上讲了话。他说,六年前我们也一样地受法西斯强盗的压迫;今天事实证明了,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抵抗的。许多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大使也讲了话。他们的语言虽然不同,可是话里都离不开“人民”,可见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政党都热爱着劳动人民。散会回来,一路上我的脑子里只有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车停了,我重新看到我们的工厂。下车以后,第一个看到的是我们的总支书记。我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我看见毛主席了,毛主席很健康!”“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阶级,属于一定政治路线年代中期编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一课的课文开头。有时足足一页的政治课内容过去了,才切入到正式的问题:家里有多少地,每年收多少粮食,要给地主交多少租,借了多少高利贷,过了多久就翻了多少倍195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农业社召开社员大会,有一个青年社员要退社。这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了起来,说:老弟,你忘本了!“文革”期间出版的课本,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每一课的开头都是“最高指示”,封面大多为红色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占了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完全像一本红宝书,也被称为“红色课本”。到了“文革”后期,国家不设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使用统一的教材,组织了“革命委员会”的省、市,自定课程,自编教材。(这两篇例文是1972年就读小学的安徽网友提供的,该网友说,由于时间长,有的可能记忆不清,请大家补充修正。)“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岗上。我们找到了春天。”对于每一个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孩子来说,小学语文第一课《春天》的这些内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纯粹政治的内容终于从教材中消失,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中,大多是像《小燕子》、《桃花苹果花海棠花》、《泉水小溪江河湖海》这样的课文,从大自然的景象开始,引导学生们进入知识的殿堂。我们村里种了许多果树。现在是春天,满树都是花,我们村是花园。到了秋天,树上结满果子,我们村就成了果园。
重读小学课文 看时代印迹(组图)
2019-03-29 03:04:02
阅读 125 次
评论 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