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余秋雨散文[急!]

2019-03-30 20:04:02  阅读 133 次 评论 0 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得写的是哪几个呢?一一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能说的

  话并不太多;然而如果把它们全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

  ,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中国人心底的

  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

  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

  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

  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

  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厶气势;它们大多有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

  滋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

  叹;它们当然有过升沈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

  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

  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中国文人中很有一批人在入世受挫之后逃于佛、道,

  但真正投身寺庙道观的并不太多,而结庐荒山、独钓寒江毕竟会带来基本生活上的

  一系列麻烦。“大隐隐于市”,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与显

  赫对峙的是常态,与官场对峙的是平民,比山林间的蓑草茂树更有隐蔽力的是消失

  在某个小镇的平民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山林间的隐蔽还保留和标榜着一种孤傲,而

  孤傲的隐蔽终究是不诚恳的;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

  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贴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gou4把

  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说隐蔽也许过于狭隘了,反

  正在我心目中,小桥流水人家,莼鲈之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

  一种莫名的诱惑而让人渴念。记得在的高潮期,我父亲被无由关押,尚

  未结婚的叔叔在安徽含冤自尽,我作为长子,20来岁,如何掌持这个八口之家呢?

  我所在的大学也是日夜风起云涌,既不得安生又逃避不开,只得让刚刚初中毕业的

  大弟弟出海捕鱼,贴补家用。大弟弟每隔多少天后上岸总是先与我连系,怯生生地

  询问家里情况有无继续恶化,然后才回家。家,家人还在,家的四壁还在,但在那

  年月好像是完全暴露在露天中,时时准备遭受风雨的袭击和路人的轰逐。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又接到指令必须到军垦农场继续改造,去时先在吴江县

  松陵镇整训一段时间。那些天,天天排队出操点名,接受长篇训话,一律睡地铺而

  夥食又极其恶劣,大家内心明白,整训完以后就会立即把我们抛向一个污泥,沼泽

  和汗臭相拌和的天地,而且绝无回归的时日。我们的地铺打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

  从西边墙板的袷缝中偷眼望去,那里有一个安静的院落,小小一间屋子面对着河流,

  屋里进去的显然是一对新婚夫妻,与我们差不多年龄。他们是这个镇上最普通的居

  民,大概是哪家小店的营业员或会计罢,清闲得很,只要你望过去,他们总在,不

  紧不慢地做着一天生活所必需,却又纯然属于自己的事情,时不时有几句不冷也不

  热的对话,莞尔一笑。夫妻俩都头面干净,意态安详。当时我和我的同伴实在被这

  种最正常的小镇生活震动了。这里当然也遇到了,但毕竟是小镇,又兼

  民风柔婉,闹不出多大的事,折腾了一两下也就烟消云散,恢复成寻常生态。也许

  这个镇里也有个把“李国香”之类,反正这对新婚夫妻不是,也不是受李国香们注

  意的人物。咳,这样活着真好!这批筋疲力尽又不知前途的大学毕业生们向壁缝投

  之以最殷切的艳羡。我当时曾警觉,自己的壮气和锐气都到哪儿去了,何以20来岁

  便产生如此暮气的归隐之想?是的,那年在恶风狂浪中偷看一眼江南小镇的生活,

  .De Quincey) 写的一篇著名论文:《论〈麦克白〉中的敲门声》。昆西说,在

  莎士比亚笔下,麦克白及其夫人借助于黑夜在城堡中杀人篡权,突然,城堡中响起

  了敲门声。这敲门声使麦克白夫妇恐慌万状,也历来使所有的观众感到惊心动魄。

  原因何在?昆西思考了很多年,结论是:清晨敲门,是正常生活的象征,它足以反

  衬出黑夜中魔性和兽性的可怖,它又宣告着一种合乎人性的正常生活正有待于重建

  ,而正是这种反差让人由衷震撼。在那些黑夜里,我躺在地铺上,听到了江南小镇

  起于心扉间。为此我常常喜欢找个江南小镇走走,但一走,这种敲门声就响得更加

  烦嚣、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靴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

  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可惜终究

  乡的回忆》。斑剥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没有比这个

  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而又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我打

  听到,陈逸飞取像的原型是江苏昆山县的周庄。陈逸飞与我同龄而不同籍,但与我

  同籍的台湾作家三毛到周庄后据说也热泪滚滚,说小时候到过很多这样的地方。看

  的东南岸雇船出发,向西横插过去,走完了湖,就进入了纵横交错的河网地方。在

  别的地方,河流虽然也可以成为运输的通道,但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来说大多

  是障碍,在这里则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一条船一家人家

  ,悠々走着,不紧不慢,丈夫在摇船,妻子在做饭,女儿在看书,大家对周围的一

  切都熟悉,已不愿东张西望,只听任清亮亮的河水把他们浮载到要去的地方。我们

  身边擦过一条船,船头坐了两位服饰齐整的老太,看来是走亲戚去的,我们的船驶

  得太快,把水沫溅到老太的新衣服上了,老太撩了撩衣服下摆,嗔色地指了指我们

  ,我们连忙拱手道歉,老太立即和善地笑了。这情景就像街市间不小心撞到了别人

  着一座小镇的来临。中国很多地方都长久地时行这样一首儿歌:“摇摇摇,摇到外

  婆桥”,不知多少人是在这首儿歌中摇摇摆摆走进世界的。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

  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

  桥边。早在躺在摇篮里的年月,我们构想中的这座桥好像也是在一个小镇里。因此

  ,不管你现在多大,每次坐船进入江南小镇的时候,心头总会渗透出几缕奇异的记

  忆,陌生的观望中潜伏着某种熟识的意绪。周庄到了,谁也没有告诉我们,但我们

  知道。这里街市很安静,而河道却很热闹,很多很多的船来往交错,也有不少船驳

  在岸边装卸货物,更有一些人从这条船跳到那条船,连跳几条到一个地方去,就像

  市井间借别人家的过道穿行。我们的船挤入这种热闹中,舒舒缓缓地往前走。与城

  市里让人沮丧的“塞车”完全不同,在河道上发觉前面停着的一条船阻碍了我们,

  只须在靠近时伸出手来,把那条船的船帮撑持一下,这条船就会荡开去一点,好让

  我们走路。那条船很可能在装货,别的船来来往往你撑一下我推一把,使它的船身

  不停地晃晃悠悠,但船头系结在岸椿上,不会产生任何麻烦,装货的船工一迳乐呵

  领悟了水的魅力,都想站在某条船上拍张照,他们蹲在河岸上恳求船民,没想到这

  里的船民爽快极了,想坐坐船还不容易?不仅拍了照,还让坐着行驶一陈,分文不

  取。他们靠水吃饭,比较有钱,经济实力远超这些旅行者。近几年,电影厂常来小

  镇拍一些历史题材的片子,小镇古色古香,后来干脆避开一切现代建筑方式,很使

  电影导演们称心,但哪来那厶多群众角色呢?小镇的居民和船民非常帮衬,一人拿

  了套戏装往身上一披,照样干活,你们拍去吧。我去那天,不知拿家电影厂正在桥

  头拍一部清朝末年的电影,桥边的镇民、桥下的船民很多都穿上了清朝农民的服装

  在干自己的事,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倒是我们这条船靠近前去,成了擅闯大清

  奇怪的,河道就是通衢,码头便是大门,一个大户人家哪有借别人的门户迎来送往

  的道理?遥想当年,一家人家有事,最明显的标志是他家码头口停满了大大小小的

  船只,主人便站在码头上频频迎接。我们的船在一个不小的私家码头停下了,这个

  码头属于一所挺有名的宅第,现在叫做”沈厅”,原是明代初年江南首富沈万山的

  国的财神!沈万山的致富门径是值得经济史家们再仔细研究一陈的,不管怎厶说,

  他算得上那个时代精于田产管理、又善于开发商业资本的经贸实践家。有人说他主

  要得力于贸易,包括与海外的贸易,虽还没有极为充分的材料佐证,我却是比较相

  信的。周庄虽小,却是贴近运河、长江和黄浦江,从这里出发的船只可以亳无阻碍

  地借运河而通南北,借长江而通东西,就近又可席卷富庶的杭嘉湖地区和苏锡一带

  ,然后从长江口或杭州湾直通东南亚或更远的地方,后来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浏河

  口就与它十分靠近。处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出现个把沈万山是合乎情理的

  。这大体也就是江南小镇的秉性所在了,它的历害不在于它的排场,而在于充分利

  用它的便利而悄然自重,自重了还不露声色,使得我们今天还闹不清沈万山的底细。

  前居家礼仪如在目前。这儿是门厅,这儿是宾客随从人员驻留地,这儿是会客厅,

  这儿是内宅,这儿是私家膳室……全部建筑呈纵深型推进状,结果,一个相当狭小

  的市井门洞竟延伸出长长一串景深,既显现出江南商人藏愚守拙般的谨慎,又铺张

  了家庭礼仪的空间规程。但是,就整体宅院论,还是算敛缩俭朴的,我想一个资产

  只及沈万山一个零头的朝廷退职官员的宅第也许会比它神气一些。商人的盘算和官

  僚的想法判然有别,尤其是在封建官僚机器的缝隙中求发展的元明之际的商人更是

  如此,躲在江南小镇的一个小门庭里做着纵横四海的大生意,正是他们的“大门槛

  ”。可以想见,当年沈宅门前大小船只的往来是极其频繁的,各种信息、报告、决

  断、使令、契约、银票都从这里大进大出,但往来人丁大多神色隐秘、缄口不言、

  行色匆匆。这里也许是见不到贸易货物的,真正的大贸易家不会把宅院当作仓库和

  转运站,货物的贮存地和交割地很难打听得到,再有钱也是一介商人而已,没有兵

  贾后来在京都南京栽了大跟头,他如此精明的思维能力毕竟只归属于经济人格而与

  封建朝廷的官场人格处处抵牾,一撞上去就全盘散架。能不撞上去吗?又不能,一

  个在没有正常商业环境的情况下惨淡经营的商人总想与朝廷建立某种亲善关系,但

  他不知,建立这种关系要靠钱,又不能全靠钱事情还有远比他的商人头脑想象的更

  复杂更险恶的一面。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即应天府)后要像模像样地修筑

  城墙,在募集资金中被舆论公认为江南首富的沈万山自然首当其冲。沈万山满腹心

  事地走出宅院大门上船了,船只穿出周庄的小桥小河向南京驶去。在南京,他爽快

  地应承了筑造京城城墙三分之一(从洪武门到水西门)的全部费用,这当然是一笔

  惊人的巨款,一时朝野震动。事情到此已有点危险,因为他面对的是朱元璋,但他

  未曾自觉到,只知道像在商业经营中那样趁热打铁,晕乎乎、乐颠颠地又拿出一笔

  巨款要犒赏军队。这下朱元璋勃然大怒了,你算个什厶东西,凭着有钱到朕的京城

  里摆威风来了?军队是你犒赏得了的吗?于是下令杀头,后来不知什厶原因又改旨

  大师沈万山没有能够回来,他长枷铁镣南行万里,最终客死戍所。他当然会在陌生

  的烟瘴之地夜夜梦到周庄的流水和石桥,但他的伤痕累々的人生孤舟却搁浅在如此

  ,反而觉得沈万山怪,编一些更稀奇的故事流传百年。是的,一种对中国来说实在

  有点超前的商业心态在当时是难于见容于朝野两端的,结果倒是以其惨败为代价留

  下了一些纯属老庄哲学的教训在小镇,于是人们更加宁静无为了,不要大富,不要

  大红,不要一时为某种异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产生焦灼的冲动,只让河水慢慢流

  ,船橹慢慢摇,也不想摇到太远的地方去。在沈万山的凄楚教训面前,江南小镇愈

  省的另一个县——吴江县,也就是我在20多年前听到麦克白式的敲门声的那个县。

  因此,当我走近前去的时候,心情是颇有些紧张的,但我很明白,要找江南小镇的

  风韵,同里不会使我失望,为那20多年前的启悟,为它所躲藏的闹中取静的地理

  貌吧,在现代人的脚下总未免显得有点局促,同里亮堂和挺展得多了,对古建筑的

  保护和修缮似乎也更花力气。因此,周庄对于我,是乐于参观而不会想到要长久驻

  淡淡地道尽了此地的魅力所在。据老者说,过去镇上居民婚娶,花轿乐队要热热闹

  闹地把这三座小桥都走一遍,算是大吉大利。老人66岁生日那天也必须在午餐后

  走一遍三桥,算是走通了人生的一个关口。你看,这厶一个小小的江镇,竟然自立

  名胜、自建礼仪,怡然自得中构建了一个与外界无所争持的小世界。在离镇中心稍

  远处,还有稍大一点的桥,建造也比较考究,如思本桥、富观桥、普安桥等,是小

  有牌子,标明这是崇本堂,这是嘉荫堂,这是耕乐堂,这是陈去病故居,探头进去

  ,有的被保护着专供参观,有的有住家,有的在修理,都不妨轻步踏入,没有人会

  阻碍你。特别是那些有住家的宅院,你正有点踟踌呢,住家一眼看出你是来访古的

  ,已是满面笑容。钱氏崇本堂和柳氏嘉荫堂占地都不大,一亩上下而已,却筑得紧

  凑舒适。两堂均以梁棹窗棹间的精细雕刻著称,除了吉花卉图案外,还有传说故事

  、剧曲小说中的人物和场面的雕刻,据我所知已引起了国内古典芸术研究者们的重

  视。耕乐堂年岁较老,有宅有园,占地也较大,整体结构匠心独具,精巧宜人,最

  早的主人是明代的朱祥(耕乐),据说他曾协助巡抚修建了著名的苏州宝带桥,本

  应论功授官,但他坚辞不就,请求在同里镇造一处宅园过太平日子。看看耕乐堂,

  看,让朱祥督造宝带桥工程他不是欣然前往了吗?他要躲避的是做官,并不躲避国

  计民生方面的正常选择。我们走进近代革命者、诗人学者陈去病(巢南)的居宅,

  更明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我由于关注过南社的史料,对陈去病的事迹还算是有点

  熟悉的。见到了他编《百尺楼丛书》的百尺楼,却未能找到他自撰的两副有名楹联:

  这两副楹联表明,在同里镇三元街的这所宁静住宅里,也曾有热血涌动、浩气充溢

  的年月。我知道就在这里,陈去病组织过雪耻学会,推行过梁启超的《新民丛报》

  ,还开展过同盟会同里支部的活动。秋瑾烈士在绍兴遭难后,他的密友徐自华女士

  每每隐潜着许多这样的决心以热血和生命换来民族生机的慷慨男女,他们的往来和

  聚会构成了一系列中国近代史中的著名事件,一艘艘小船在解缆系缆,缆索一抖,

  黎里镇,与同里镇同属吴江县。陈去病坐船去黎里镇访问了柳亚子后感慨万千,写

  这种气慨与人们平素印象中的江南小镇风韵很不一样,但它实实在在是属于江南小

  镇的,应该说是江南小镇的又一面。在我看来,江南小镇是既疏淡官场名利又深明

  人世大义的,平日只是按兵不动罢了,其实就连在石桥边栏上闲坐着的老汉都对社

  会时事具有洞悉幽微的评判能力,真是遭到了历史的紧要关头,江南小镇历来都不

  木然。我想,像我这样的人也愿意卜居于这些小镇中而预料不会使自己全然枯竭,

  过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我称心满意的几个中的一个。我相信,如果同里镇稍稍

  靠近一点铁路或公路干道,退思园必将塞满旅游的人群。但从上海到这里毕竟很不

  方便,从苏州过来近一些,然而苏州自己已有太多的园林,柔雅的苏州人也就不高

  兴去坐长途车了。于是,一座大好的园林静悄悄地呆着,而我特别看中的正是这一

  点。中国古典园林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的韵律。有了静,全

  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

  不可寻找。在摩肩接踵的拥挤中游古典园林是很叫人伤心的事,如有一个偶然的机

  会,或许是大雨刚歇,游客未至,或许是时值黄昏,庭院冷落,你有幸走在这样的

  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虚虚浮浮而又满目生气,几乎不相信自己往常曾

  多次来过。在人口越来越多,一切私家的古典园林都一一变成公众游观处的现代,

  我的这种审美嗜好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侈愿望了,但竟然有时也能满足。去年

  冬天曾在上海远郊嘉定县小住了十几天,每天早晨和傍晚,当上海旅游者的班车尚

  未到达或已经离开的时候,我会急急赶到秋霞圃去,舒舒坦坦地享受一番园林间物

  我交融的本味。退思园根本没有上海的旅游班车抵达,能够遇到的游客大多是一些

  镇上的退休老人,安静地在回廊低栏上坐着,看到我们面对某处景点有所迟疑时,

  他们会用自我陶醉的缓慢语调来解释几句,前后又安静地坐下去。就这样,我们从

  西首的大门进入,向着东面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观赏过来。总以为看完这一进就差

  不多了,没想到一个月洞门又引出一个新的空间,而且一进比一进美,一层比一层

  奇。心中早已绷着悬念,却又时时为意外发现而一次次惊叹,这让我想到中国古典

  园林和古典剧曲在结构上的近似。难怪中国古代曲论家王骥德和李渔都把编剧与工

  大夫,赐内阁学士,任凰颍六泗兵备道,兼淮北牙厘局及凰阳钞关之职,有权有势

  地管过现今安徽省的很大一块地方。后来他就像许多朝廷命官一样遭到了弹劾,落

  职了,于是回到家乡同里,请本镇一位叫袁龙的杰出芸术家建造此园。园名“退思

  ”,立即使人想起《左传》中的那句话:“林父之事君也,进思进忠,退思补过。

  ”但我漫步在如此精美的园林中,很难相信任兰生动用“退思补过”这一命题的诚

  恳。“退”是事实,“思”也是免不了的,至于是不是在思“补过”和“事君”则

  不宜轻信。眼前的水阁亭榭、假山荷池、曲径回廊根本容不下一丝愧赧。好在京城

  安徽官任上搜括来的钱财幻化成一个偷不去抢不走、又无法用数字估价的居住地,

  也不向外展示,只是一家子安安静静地住着。即使朝廷中还有觊觎者,一见他完全

  是一派定居的样子,没有再到官场争逐的念头了,也就放下了心,以求彼此两忘。

  我不知道任兰生在这个园子里是如何度过晚年的,是否再遭到过什厶凶险,却总觉

  得在这样一个地方哪怕住下几年也是令人羡慕的,更新何况对园主来说这又是祖辈

  生息的家乡。任兰生没有料到,这件看来纯然利己的事情实际上竟成了他毕生最大

  的功业,历史因这座园林把他的名字记下了,而那些凌驾在他之上,或弹劾他而获

  们好生休息,又尽力鼓励他们把休息地弄好。这几乎已成为一种人生范式,在无形

  之中悄悄控制着遍及九州的志士仁人,使他们常常登高回眸、月夜苦思、梦中轻笑

  。江南小镇的美色远不仅仅在于它们自身,而更在于无数行旅者心中的毕生描绘。

  样的归息之地了,但是哪怕在这样的小镇中觅得一就较简单的住所也好呀,为什麽

  非要挤在大都市里不可呢?我一直相信从事文化芸术与从事经济贸易、机机施工不

  同,特别需重有一个真正安宁的环境深入运思、专注体悟,要不然很难成为名副其

  实的大家。在逼仄的城市空间里写什厶都不妨,就是不宜进行宏篇巨制式的芸术创

  造。日本有位芸术家每年要在太平洋的一就小岛上隐居很长时间,只留出一小部分

  时间在全世界转悠,手上夹着从小岛带出来的一大叠乐谱和文稿。江南小镇很可以

  成为我们的作家芸术家的小岛,有了这厶一个个宁静的家院在身后,作家芸术家们

  走在都市街道间的步子也会踏实一点,文坛中的烦心事也会减少大半。而且,由于

  作家芸术家驻足其间,许多小镇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声望也会大大提高。如果说我们

  今天的江南小镇比过去缺了点什厶,在我看来,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缺了一

  点隐潜在河边小巷间的安适书斋,缺了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超越时空适吸引力

  适芸术灵魂。而这些智者,这些灵魂,现正在大都市人海中领受真正的自然意义上

  的惆怅乡愁收伏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上

  痕”的动人景象又会经常出现,整个华夏大地也就会铺展出文化座标上的重峦叠嶂。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62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