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文化的淘金者

2019-04-01 04:56:27  阅读 136 次 评论 0 条

  近二十载光阴,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共28.4万字的研究成果,5位文化大家的名字被铭记……15日,记者采访湖北科技学院教授王可喜了解到,其本人专著《宋代鄂南文化名人考》已付梓出版。

  鄂南文化有哪些特质?古代的乡贤、先辈、名宦为鄂南文化留下了哪些精神遗产?在哪些方面奠定或丰富了鄂南的精神文化品格?对王可喜而言,这将一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王可喜是通山人,家乡研学之风兴盛,耳濡目染,他自幼对那些经史子集和散落在历史角落的名人轶事很感兴趣。一路读到了博士,做了教授,更是将兴趣做成了研究,唐诗诗词、考据、文献、鄂南地方文化,都成了他乐此不疲琢磨钻研的趣事。

  2004年秋,王可喜到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门下访学,对他而言,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他满怀信心和希望,暗自督促自己,一定要在名师的指导下,加强功底,开阔视野,好好学点东西,做点成果出来。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领会了研究古代作家、文人的基本方法和套路。

  考证一位古代作家,首先得查阅相关时代的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如研究宋代的作家,就得查阅《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既有考证对象的简明小传,又有相关生平资料的出处,对这位作家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其次是在史传、方志或文集中找到这些生平资料。查找途径还有人名索引可资检索。再次是研读作家本集。本集中叙及作者行踪事迹的有关作品,或是附录的有传记序跋,都可以用来考证作者的生平事迹。同时要查阅与研究对象同时或稍后的特别是有交游的作家的文集,从别人的文集中寻找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即用循环论证的方法,从间接资料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路下来,反复实践,在名师的指点下,王可喜学到了考据的基本方法,由小作家的生平事迹考证做起,慢慢做出了大作家的年谱,成果不断产出,考据功力日见显现,得到老师和同行的好评与肯定。随后,他把研究视线收回到家乡鄂南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上。

  历史名人的研究是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最为艰巨的大工程。特别是宋代以后的地方历史名人更多,被系统研究的数量有限,因此研究工作量特别大;另一方面,历史名人研究是非常细密的工作,同时也是单调枯燥、靠长时间积累的工作,没有扎实认真的态度、没有耐得住寂寞的韧劲、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是很难做出成果的。

  王可喜除了正史、方志资料查找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找谱牒、石刻中的资料。查找研究对象的家谱是很困难的事,首先得弄清楚其后人的迁徙去向,找到起修年代较为久远、可信度高的家谱,然后方可用其中的传记、墓志中等资料。一双脚、一点干粮、一个挎包,为了收集的资料更准确、丰富,王可喜带着他的这些行头,一干就是十余年,辗转奔波在通山、阳新、咸宁、九江德安、江苏金坛等地的村落里,向村民们打听旧事、借阅族谱。有时候白天在外面走访探寻,晚上还要熬夜点灯整理资料,把搜集到的资料去伪存真,整理利用。

  如,王韶是江西九江德安人,其子孙很大部分又迁居到江苏南京、金坛等地,王可喜多次到德安、江苏查找王韶家谱、《德安县志》,考察王韶故里、墓地等,走访王韶子孙,找到了很多珍贵的史料,编出王韶上下十一代世系图。冯京是咸宁人,今天咸宁宝塔、马桥等地都有冯京后裔,王可喜多次访冯京后人,比勘不同年代家谱,同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这个事难处不在东奔西跑,而是掌握丰富的史料,把名人年谱写得史实充分,可信可据,形成追本溯源的权威说法与结论。”王可喜认为,“古时的鄂南文化名人留下的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有重要的精神力量。身为一个知识分子,自己也有义务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展示鄂南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揭示他们对鄂南文化形成的影响。”

  市社科联副主席吴学明认为,综观《宋代鄂南文化名人考》全书,其学术创获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严谨的学术态度。宋代鄂南名贤吴中复、冯京在民间一直都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如冯京连中三元,两娶宰相女等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传播。这些传奇故事,当代文人、学者以散文、游记、随笔、故事等形式多有述及,但没有追本溯源的权威说法与结论,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

  如说冯京两娶宰相女是先娶晏殊之女,再娶富弼之女,大错特错,冯京的岳母才是晏殊之女。王可喜抱持着扎扎实实做研究的初衷,纠正了这个错误。全书引用文献达174种之多,可谓兼采众长,体现出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

  其次是开阔的研究视野。《宋代鄂南文化名人考》研究了五家宋代名人,分别是名贤篇的吴中复、冯京、王质,名宦篇的王韶、王炎。吴中复是宋代鄂南土地上较早走上仕途、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名贤代表,其兄弟三人中进士,号称“吴三贵”,朝廷将其家乡命名为崇儒乡双迁里,意为这里崇尚儒学,出现了兄弟双双升迁的令人骄傲的硕果,可见,他们对鄂南儒学之风的形成影响巨大。

  此外,吴中复清廉刚直,不畏强权,连劾两位当朝宰相,仁宗赐“铁御史”“文儒”,以致后来富水河流域出现了南宋的王质、明代的吴国伦、民国的石瑛等有气节的清廉之士。冯京在咸宁相山、潜山读书,连中三元,是科举的成功榜样,对鄂南教育之风的兴起功不可没。

  王可喜以一种乡土情怀,注重挖掘乡邦文献,开发地方人文资源,重构乡土文化精神,为吴中复、冯京等五位谱主撰写年谱,精密考订其生平行事,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知人论世之助,为今后的理论阐释和文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令人欣慰的是,我市名人文化研究工作渐渐有繁茂之势,相关的工作也开展得越来越顺利。“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挽救文化宝藏,发掘文化亮点,古为今用,流芳后人,研究名人文化,树立学习榜样,为社会增添正能量。”王可喜真诚地说。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鄂ICP备06018974号 © 版权所有咸宁日报

  咸宁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银泉大道198号邮编:437100 电线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63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