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爱生 尊的是知识本身

2019-04-04 18:14:01  阅读 118 次 评论 0 条

  孔子认为教师对他的学生应有无限的热爱与忠诚,具有“诲人不倦”精神。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论语·宪问》)孔子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他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这句至理名言反映了孔子对师生关系的看法。他曾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意思是说,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感到拘束。孔子关爱自己的学生,师生感情真挚。“颜渊死,子哭之恸。”(《论语·先进》)冉伯牛患麻风病,孔子不怕传染,与他握手。孔子与他的学生的关系成为尊师爱生的楷模,颜渊说:

  中国历史上有重视培养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传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

  孔子认为教师对他的学生应有无限的热爱与忠诚,具有“诲人不倦”精神。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论语·宪问》)孔子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他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这句至理名言反映了孔子对师生关系的看法。他曾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意思是说,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感到拘束。孔子关爱自己的学生,师生感情真挚。“颜渊死,子哭之恸。”(《论语·先进》)冉伯牛患麻风病,孔子不怕传染,与他握手。孔子与他的学生的关系成为尊师爱生的楷模,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孟子说:“尊师而不囿于师,崇圣而不惑于圣。”他自视为孔子的私淑弟子,但他内心却不愿意居孔子之下,具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冲动。孟子也主张到处向别人学习,他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舜能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他以为,一个人能够不固执自己的成见,虚心向别人学习,乐取于人以为善,就能日迁于善。孟子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自得自求,独立思考;教师只需“与人规矩”(《孟子·尽心下》),“引而不发”(《孟子·尽心上》),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而不是让学生盲从教师。

  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他常常把君师并称,用以提高老师的社会地位。他说:“天地者,先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他认为教师的作用很大,“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他认为学生担负着超越前人的责任。“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在《师说》一开头就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他认为,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人的知识学问,都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和指导,任何人都不能成为有才智的人。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朱熹发扬孔子“诲人不倦”的精神,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学生黄斡在其编撰的《朱子行状》中说:“朱子讲论经典,通贯古今,率至夜半。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沉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反映了一个伟大教师的情操。

  汶川地震中,谭千秋、张米亚等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挡住砖石瓦砾,袁文婷等老师在死亡线上一次次抢救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用生命谱写了爱生之歌!这种师生情是何等的高尚啊!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赞美老师的诗歌和华文被人们传诵着。有人将老师比作园丁,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有人将老师比作蜡烛,照亮别人,升华自己;有人将老师比作春蚕,丝虽尽,身不死,蚕化蛹,蛹变蛾,蛾孕宝;有人将老师比作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形成师生之间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67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