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傻了被朋友圈疯传的这篇心灵鸡汤其实是在推卸责任!

2019-04-05 04:36:07  阅读 113 次 评论 0 条

  客观的说,整个故事确实很感人,看到最后让人心里暖暖的,But,其实它只是一篇盗版的心灵鸡汤,在中学试卷的短文阅读题目,叫《最好的老师》,是不是很多当妈的把它当成浓浓鸡汤,喝完还意犹未尽。

  额,好吧(尴尬脸)。吧主默默干了这碗十全大补汤之后,为大家找来了原文的同时,还搜到高中语文阅读训练中,这篇文章的阅读答案。

  从学区房的天价,到学校的艰难选择,都能反映出作为家长在孩子学业以及成长中的焦虑。在大家的疯传中,更可以感受到作为家长希望孩子能遇见这样一位好老师的渴望。可如果你真的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遇见好老师的幸运上,那么这篇鸡汤对于你来说就是有毒的!

  常常听很多管不住孩子的家长说:“等到了学校就好了,自然会有老师管着他!”

  听到他们这样说时,我总是在为那可怜的孩子担忧,这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啊?遇见这样的爹妈!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会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到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

  你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是否从小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表现出来。

  老师更多的交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的意志,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养的。老师没有义务帮你去培养,这些只能由家长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父母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而这个是老师肯定给不了的,却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我们的孩子只是老师N个学生中的一个,教育孩子们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作为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从拒绝做以下孩子最讨厌的10种家长做起,希望你不要中枪哦!一起加油!

  棍棒底下难出孝子,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

  孩子只有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他们才会慢慢学会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惭愧,第一条就中了,改改改!

  第一次意识到大吼大叫对孩子的伤害,是陪孩子读绘本《大嗓门妈妈》,原来父母的吼叫居然可以把孩子震得四分五裂。其实,真的不是分贝越高教育孩子的效果就越好,并且大喊大叫和打孩子一样,会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

  其实,如果你越对孩子大喊大叫,孩子的内心越是抵触的,有时候他们抵触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没有很好的亲子关系,那么,教育的效果几乎为零。

  很多父母在自己孩子做得不够好的时候,经常会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认为这样孩子才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够进步,其实全世界孩子都很不喜欢父母将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要知道,孩子之间本来就存在差异, 父母需要做的是,看到孩子现在和以前的进步,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只要孩子有一个小小的更正,随时随地,鼓励一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很重要。

  再说,如果孩子反问你:你看人家谁谁的爸妈,你看看你!亲爱的们,你将何言以对?

  很多父母,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往往会范“专制”过头的错误,穿什么衣服、报什么兴趣班、和谁玩……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求孩子听自己的。实际上,经常以“权威”的姿态规范孩子的举动、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会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慌之中,无法表达自己,只懂唯唯诺诺,并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不能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如果从小没有给孩子选择的余地,那么恐怕孩子以后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什么是必须的、又该对什么抱有兴趣。

  当然,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孩子。一味专制固然不好,而一味无原则的民主,也会一样害了孩子。在原则性问题上,父母应当有所把控,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孩子不想学画画,妈妈偏要他学,说:“我这是为你好”;孩子不想加衣服,妈妈偏要他穿,说:“我这是为你好”;孩子想要玩泥巴,妈妈不让他玩,说“我这是为你好……”

  能够尊重孩子选择的时候,我们都要尊重孩子,多问问孩子“你想怎么做?”,不要用“为你好”三个字禁锢了孩子的成长!

  是的,有时我们会因为想暂时摆脱孩子的打扰而随口给孩子一个承诺,比如“等下带你去超市买好吃的。”“等下给你买冰激凌”等等,而事后却又屡屡反悔。

  对孩子的承诺是件很认真的事,而屡屡失信会让孩子对父母也失去信任,当然,还可能导致孩子会有样学样,失信于别人。

  父母对孩子随口应付不可取,应该讲求诚信,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令自己感到为难时,不可轻易答应,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这个重点说妈妈们,邋遢妈妈总是穿着随便、不修边幅,别人问:“什么时候你也化个妆、做个发型啊?”很多妈妈就说:“我每天带孩子忙前忙后,都累成狗了他还不听话,哪有时间收拾自己?”

  整洁又优雅的形象,留给他人最好的名片,你今天给孩子的审美教养,会融入TA明天的气质。

  很多父母每次想强调什么事情的时候,总爱说上三四遍,大家总是认为自己重复的越多,孩子记住的越多。孩子一次不听,就说两次,两次不听,就说三次,认为只要多说几次,孩子总会听进去。

  当父母遇到孩子的问题,或是认为孩子一定要记住的事情,如果多次进行重复,这对已有自我概念的孩子来说,等于忽视孩子的感受和他们面子。

  放了学就把孩子书包拿过来帮孩子背;孩子出门明明可以自己穿衣穿鞋,父母却非要帮孩子穿;孩子说一声要喝水,父母就屁颠屁颠地把水杯端到孩子面前……总之,孩子的任何事都恨不得代包代办。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大包大揽也是教育孩子的大忌,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迟熟,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

  父母的包办代替也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在群体生活中不自信,遇到困难就退缩。

  孩子见到陌生人躲在父母后面,父母立马当着孩子的面说“他就是胆小。”是的,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太多了,我们太习惯给孩子贴上标签进行评价了。

  给孩子“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孩子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同时,这反过来强化了“贴标签”的人,使其更“坚定”自己的看法。

  所以,时刻记住,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想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给他 “贴标签”就够了!

  我知道做父母很辛苦,我们都知道,既然都已经那么辛苦了,那就再努力做的好一点,这样对自己、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保持一颗探索的心,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我们才能给孩子带来更为广阔的世界观。因为,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68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