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中的心灵鸡汤

2019-04-05 04:37:40  阅读 245 次 评论 0 条

  曾国藩是个读书人,博古通今,他对家人的严格要求,首先与胸中的宏大格局有关。

  现在的人往往喜欢指责心灵鸡汤,其实,心灵鸡汤有两类,一类是鸡肉很少,水分极多,这样的鸡汤自然对人没多大益处;一类是鸡肉特多,水分颇少,此种鸡汤营养很丰富。读曾国藩的家书,我们未必对他的吃饭、打仗、下棋、写字有多大兴趣,真正喜欢的就是其中的“心灵鸡汤”。

  志向或曰理想、梦想、憧憬,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曾国藩对此极其重视。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曾国藩写信给四位弟弟说:“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日与尧舜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曾国藩也相当看重人的敬畏之心。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他又一次写信给四个弟弟说:“而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做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遂敢于以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此段话的意思有两个,一是希望弟弟们安守本分,不要仗势歁人;二是期待弟弟正确看待自身的优势,不要恃才傲人。作为封建士大夫,曾国藩跟一般人不同,他并不指望孩子做官,却希望他们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谨守本分,耕读传家。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他写信给大儿子曾纪泽,其中云:“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是个读书人,博古通今,他对家人的严格要求,首先与胸中的宏大格局有关。曾国藩不止一次地在家书、日记里说过类似的话:“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士大夫之家经常败落,往往不如乡里耕读人家之耐久,“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者败,子弟傲慢者败”。他时刻以一双警惕的眼睛盯着自己家的骤然富贵,生怕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不过,用心研读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我们会发现,他对子侄的要求,更多的是因为家里出现了一些可忧的迹象。

  曾国藩赴京城为官之后,第一个发生变化的是其父亲曾麟书。曾麟书是个读书人,拥有秀才功名,又是家中长辈,本应成为儿孙为人处事的标杆,但此君的识见,却比曾国藩差了好几个档次。曾国藩初入京,级别并不高,曾麟书不知天高地厚,利用儿子的京官身份,四处包揽公事,代人打官司,以获取种种好处费,颇受时人非议,弄得曾国藩有苦难言。过去时代,父尊子卑,做儿子的不便直接说父亲的不是,曾国藩只好委托叔父曲为转达自己的意见。

  父亲为人处事不检点,弟弟、子侄辈也好不到哪里去。咸丰十一年,曾国潢写信给大哥,说家中子弟无不谦者,曾国藩批评他没有自知之明,在回信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你就非常骄傲。你对军营中的人,像左宗棠、李元度、陈作梅、冯树堂等人一点也不解,就经常在信中“讥评其短”,且有讥至两三次者。你对陌生人尚且如此,对熟人可想而知。你都是这个样子,家中子侄之藐视一切、信口雌黄也就可想而知。

  曾国藩的大女婿袁秉桢更是个活宝。此人是曾国藩的好友袁芳瑛的儿子,曾国藩在亲家早逝后仍然将大女儿曾纪静嫁给了他。袁秉桢一点也不感恩。未婚而先娶妾,不喜读书,老爱吃喝嫖赌。曾国藩好心将他安排到徐州粮台工作,他就挪用公款六百两银子供自己挥霍。有段时间,曾国藩将袁秉桢夫妇带到两江总督府,可袁秉桢不住内署,天天往青楼跑,过年了也不给岳父拜年,曾国藩不得不宣布跟他断绝关系。曾纪静只有二十多岁就被这个所谓的“丈夫”气死了。有如此一个大女婿,曾国藩更感悟到了家教之极端重要。

  被誉为“近世家教经典”的《曾国藩家书》是一碗深受读者欢迎的跨代“心灵鸡汤”,它其实并非源于曾国藩头脑中的灵光一闪,或是某个夜深人静时分的心血来潮,而诞生在曾氏家人发生操守危机的“水火”里,字里行间充满着鲜活灵动的细节和斑斑驳驳的烟火味。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68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