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的好处 才不是追女神这么肤浅

2019-04-05 23:02:42  阅读 115 次 评论 0 条

  本报讯最近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公安局长赵东来为了博得反贪局一处处长陆亦可的芳心,邀请她一起去参加读书会,会上,一直以硬汉形象示人的赵东来深情款款地朗诵了一首诗,让自己在陆亦可心中加分不少。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习惯和途径开始变迁,但是,阅读的乐趣却永远无法从我们的生活中被剥离。书友会、读书会等民间阅读组织纷纷出现,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大家因为相同的兴趣,不再是擦身而过的陌路人,而是从自己小世界里走了出来,在这个书香乌托邦里寻找知己,和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书,交流读书的感悟。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一起来倾听民间读书会发起人和书有关的故事。记者张野

  陈智慧,海南师范大学全民阅读推广中心主任,《新教育》杂志总编,也是“书香海南读书会”(以下简称“读书会”)的创始人。“读书会”是一个专门的阅读推广组织,主要采用主讲人交流、读者参与、主持人总结、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等方式进行交流。“每次读书会都有主题,邀请一名主讲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和经验,和读者相互交流。”

  陈智慧介绍,读书会的参与者都是自发的,“我们利用书香海南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出邀请,想参与的可以网上报名,一般邀请40人,每次的参与者有25-35人。”陈智慧说,参与者遍布各种年龄段和行业,有和父母一起来的中小学生,也有大学生,更多的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读者,“主讲嘉宾也来自各行各业,有大学教授、学者、企业家、工程师、高级记者等。”

  陈智慧介绍,读书会的理念是养成阅读习惯,改变自己;坚持经典阅读,提升自己,“我们倡导读者每月精读两本书,一年读24本;倡导每天读书1小时,写阅读感悟不少于300字。”

  记者了解到,读书会至今已举办13次,经过了10个月的时间。随着活动的开展,读书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大,渐渐有了一部分稳定的读者,并不断有新人加入。“一些人还特地从保亭、琼中、儋州等地赶来海口参加。”陈智慧说。

  “发起读书会的初衷,主要是一种使命感。”2012年,陈智慧阅读了《新华文摘》里的《改变,从阅读开始》一文后,就有一种触电的感觉,作为教育杂志的主编,她觉得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参与读书从而喜爱读书并受益于读书。

  生活中,陈智慧也是一名阅读爱好者,每个月,她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今年4月份至今,她就已阅读了6本不同类型的书籍。“总之,我的工作就是阅读了。”陈智慧打趣道。

  觉得借书还书浪费时间,所以陈智慧读的书大多是自己购买的。“我有很多的主题书单,每次都是找到书单后,再择优购买,集中阅读。”另外,陈智慧还有几个很重要和高质量的获得书籍的渠道,一是阅读专刊的赠阅,二是名人专刊的赠阅,三是自己订阅文摘和专刊,“阅读专刊和名人专刊的质量都很好,地方特色明显,编校和装帧质量都很不错。”

  读书会期间,陈智慧也会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书推荐给大家。她告诉记者,组织读书会让自己收获良多,既能拓展阅读视野,又可丰富阅读认知,还能结交新朋友。“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会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以及生产力,增强了用阅读改变社会的信心。”

  对于喜爱读书的海口市民来说,“国贸书店”绝对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书店里有一个小阁楼,摆放着几张桌子和椅子,这就是“作孚书友会”定期举办的地方。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作孚书友会的意义也在于此,“大家在这里发现好书、推荐好书、分享好书。”

  “作孚书友会”成立于2015年,在海口的民间读书组织里算是比较早的。“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海南读书的氛围带动起来,为喜欢读书的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作孚书友会发起人之一蒙秀豪介绍,“刚开始是每周举办一次,后来因为大家比较忙,便改成了每月一次。每名参与者都会带来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与书友们分享读后感,还可以与书友换书阅读,待到下个月活动再次举办时,除了之前交换的书,要再带一本新书,继续分享并交换。长此以往,每个书友每月都能读到两本书。”

  蒙秀豪说,书友会的参与者,从职业作家到企业高管,从创业者到普通白领都有,随着书友的发展壮大,还衍生出了一些读书会,“就是把喜欢的书或某一章节某一段话读给大家听,有时会规定主题。有一次,我们就专门组织了一场吴晓波作品的读书会;还有一次是邀请了一名对论语颇有感悟的老先生,带大家一起读论语。”

  目前,作孚书友会共有53名会员,每次活动都有新会员加入,“当然,入会需要经过审核,如果人太杂的话,对其他书友可能会有影响。”蒙秀豪介绍。

  其实作孚书友会一路走来并不算顺利,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才“安定”了下来。“‘作孚’原本是一家书店的名字,当时我在里面当经理,书友会也在那里举办,后来书店关门了,我便换到海甸岛一家书屋继续举办,但持续时间也不长,最后才来了国贸书店。”

  “每次书友会举办前,我都会把时间发布在网上,想来的就可以来。”蒙秀豪说,虽然会员有50多人,但不是每一次都是所有人都能参与。“最少的一次只有两个人。”虽然人少,但蒙秀豪觉得,只要能达到效果,就是值得的。

  蒙秀豪认为,书友会的意义在于,能把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敞开心扉分享自己读书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然后相互推荐,最终达到精神层面上的“共同富裕”,“如果可以的线期。”

  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每年人均图书阅读近8本书,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部分网友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相较于一些国家,我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少得可怜”。

  昨日,记者在海口街头走访了解到,“工作忙没时间”成为人们读书少的主要原因。对此,陈智慧表示,“有人曾计算,按每分钟300字的阅读速度,每天读书15分钟,一天读4500字,一年8万-9万字的书可以读20本左右。无论怎样,每天抽出15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很有必要。”陈智慧认为,读书有无时间的问题,根本是个阅读价值观的问题,在意识里,认为阅读重要的话,无论多忙都会挤出时间阅读的。

  而蒙秀豪则认为,之所以读书少,是因为缺少氛围。“一个人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和氛围、大环境有关。如果等公交车时所有人都排队,那么即使有人想插队也不好意思。如果大家都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不阅读的人自然就少了。”蒙秀豪说,有时候阅读是个人行为,有时候也可以是集体行为,“氛围有了,习惯就很容易形成了。”

  21日,亚马逊中国发布了《2017全民阅读报告》,其中一条也佐证了陈智慧的想法。调查显示,中国民众中有一批阅读的“扛把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56%的受访者年读书超10本,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的人群达到82%。

  与其说“没有时间阅读”,不如说是没有“整块”的时间阅读,《报告》显示,国人阅读新趋势趋向电子化和碎片化,“64%的受访者认为电子阅读帮助提升整体阅读量,电子书的便捷性让碎片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对于每天忙碌于生活和工作的现代人,碎片化阅读让阅读时刻在线,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人民的名义》同款“追爱神器”,海口也有!~~~不信?!那你就接着往下看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68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