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題材影視作品創作:成長奮斗的故事更動人

2019-04-07 19:52:50  阅读 122 次 评论 0 条

  近日,電視劇《青春斗》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播出,這部青春題材電視劇向青年觀眾傳遞出這樣的觀念:當面臨困境時,不要過於在意成敗,學會承受和面對尤為重要,成長本身就是一種成功。《青春斗》中的“斗”字,就是要年輕人直面現實,和自己斗爭,實現自我超越,而不是唯成功論。導演趙寶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成長是學會與自我、與所有負能量斗爭,從而不斷前進。”

  這部現實題材作品以真實的筆觸,直指當下年輕人的青春痛點,不僅引發情感共鳴,同時也為青春題材影視作品創作帶來不少啟示。近年來,以“青春”入題的影視作品不斷亮相,面向年輕人講述年輕人的故事成為熒屏和銀幕小潮流,但“青春向”創作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狀況,這讓人們不由得思考青春題材創作如何才能深入人心。

  回顧過去,以“霸道總裁愛上我”為代表的“瑪麗蘇”式的青春敘事,利用明星效應轟炸、崇拜物質享受,以治愈取代挫折,以甜寵替換現實,脫離日常生活,不符合觀眾口味,已經陷入了“符號大於劇情”“噱頭大於故事”的泥沼。如今越貼近百姓生活的作品越受觀眾喜歡,青春題材創作也逐漸從傳統言情套路全面轉向從鮮活現實取材。尤其是近年來,青春影視題材作品的新動向是向現實主義轉變,敘事更多元、層次更豐富、反思性更強。

  在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黃典林看來:“現實題材青春劇應立足時代發展洪流,以當代中國青年群體為切入點,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反映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實風貌和中國年輕一代奮斗拼搏的精神狀態。現實題材青春劇正日益成為現實題材作品的中堅力量。”

  在劇評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何天平看來:“青春題材創作忌‘懸浮’,想象中的青春無法打動人,對真實生活的貼近才是優質劇作的唯一出口。”《青春斗》中,種種細碎又真實的情感片段,引發了許多年輕觀眾的熱議。“因為真實,所以才會觸到觀眾的痛點,才會引發觀眾的思考和討論。”黃典林說。

  新時代下,青春題材影視作品應該呈現出怎樣的青春形象,講述怎樣的青春故事?在浙江師范大學講師張凱濱看來:“有的作品呈現了不同時代中青春的姿態,有的作品呈現了青年人的家國情懷,有的作品講述了偉人年輕時奮發圖強的青春故事……關鍵是要有現實依托和現實參照。作品隻有讓觀眾覺得真實可感,才能真正觸及心靈,引發共鳴。”

  現實題材是一面鏡子,也是黑夜裡的一盞明燈,照亮了青年人的成長路。在青春成長的道路上,現實題材青春作品通過真實故事的呈現,讓青年人感受到奮斗的力量,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失敗與挫折,才能走向成功。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等為代表的一批青春電影形成相對鮮明的敘事風格和市場策略,成就了青春影像敘事的一個高峰。在這一影視創作背景下,青春題材電視劇也在市場上頻頻發力,佔據青春劇消費市場前端的、由熱門IP改編成的網劇尤為顯眼。《最好的我們》《春風十裡不如你》《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一系列校園青春偶像劇受到觀眾的廣泛關注。較為出彩的整體制作品相,貼近於年輕人的情感表達,都讓這些作品備受市場青睞。但也需要注意,除了青澀懵懂的美好校園戀情外,關於成長和奮斗的敘事應在劇作立意層面加以更多觀照。

  青春題材影視創作曾經在2014年至2016年出現一個高潮,作品眾多卻充斥著不少打架、出軌、墮胎等情節,與現實生活、真實的青春反差太大,引來評論界和觀眾的不滿。在文化評論人羅群看來:“這類作品還大多喜歡將校園與社會對立起來,過度美化前者而丑化后者,仿佛人一旦走出校園,就變得世故無趣起來,立刻滋生出一種莫名其妙的懷舊感。”

  與以往貼著“青春標簽”的青春片不同,近期上映的電影《過春天》沒有夸張的戲份,沒有將愛情置於首位,而是將故事焦點放在跨境學童的身份認同困境上,以“走水”這條主線,巧妙地串起了友情、愛情和家庭幾條支線,兼具文藝氣息和現實力量,被網友譽為“近幾年看過最好的青春片”。

  其實,青春片不隻有愛情,拘泥於愛情的青春作品顯得不夠大氣,隻有加入成長奮斗的經歷,青春才真正刻骨銘心。在《青春斗》中,創作者對丁蘭母親角色的塑造獨具匠心。主創團隊並沒有塑造傳統意義上無私付出型的母親形象,而是通過母親燒毀丁蘭的護照不允許其出國,推動故事情節走向高潮,兩代人的沖突一觸即發。在趙寶剛看來:“兩代人是平等的,青年不應為自己的前途奮斗而忽視長輩的感受,這正是當下部分中國家庭所面臨的難題。”

  在青春題材影視作品創作中,隻有將各種紛繁復雜的青年成長問題揉入劇中,折射出青年人在現實生活的“順與逆”,全方位還原青年人在成長中的奮斗經歷,凝聚對現實青春的反思,才能真正成就一部有意義的青春題材作品。

  剛畢業的年輕人,往往是最需要得到社會方方面面正向引領的群體。2018年,一些以青春為主題的選秀綜藝本應塑造正能量的青春文化,但是在巨大的市場效應驅動下,部分選秀綜藝卻流於形式,“唯顏值論”“唯流量論”實質未改,“顏值排名”的狀況屢見不鮮,青年人的成長故事需要真正有力的價值內核作為依托。

  當然,近期也有一批以“青春”入題的綜藝節目進行了有益嘗試,並引發觀眾熱議。原創綜藝《少年可期》聚焦師徒關系,讓新生代歌手拜訪音樂界前輩,並在共同生活中習得更多感悟。節目用流行化的表達方式剖開“傳承”的積極立意,讓年青一代在前輩藝術家的感染下獲得專業和綜合素質的成長,有助於實現對當代年輕人的正向引領﹔職場類綜藝《我和我的經紀人》,對焦當前文化產業裡最鮮活的職業——經紀人,通過全方位的長線記錄,真實展現當代青年職場現狀,讓觀眾在節目中尋找共鳴,能夠正確對待工作中的壓力與難題﹔情感類綜藝《遇見你真好》,既有對社會情感痛點的洞察,也有對普通人情感生活的觀照。熒屏主角變身普通人,節目對嘉賓情感觀念的觀察和分析啟發著更多年輕人。在何天平看來:“無論是哪一類選材的綜藝節目,在面向年輕人進行傳播時都要去平衡娛樂性和社會性的關系。這些‘青春向’綜藝之所以受到觀眾喜愛,是因為既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表達,也傳遞出了能正向引領年輕人的價值觀。”

  正在走向主流的青春文化,如何才能引發共鳴?正在不斷轉向“現實”的青春題材創作,如何才能讓觀眾深有感觸?也許,隻有真實是創作的不二法寶。《青春斗》給觀眾傳遞的理念是,你隻要努力過了,不管有什麼樣的結果,都是一段難以復制的成長經歷。青年一代要學會接受自己的失敗和平庸,在不停地肯定和否定中脫胎換骨,要清醒、要面對、要承擔,也要破繭成蝶,因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總之,不論是影視劇還是綜藝,隻有基於這一條創作規律,才能走得更久、走得更遠。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70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