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故事 读后感

2019-04-11 02:13:53  阅读 143 次 评论 0 条

  我看了一 本《名人故事精选》的书,里面写的都是名人们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我被高尔基的认真,钱学森的爱国与诺贝尔的奉献深深感动了.

  高尔基是一个苏联作家,他的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它的人们》正在上演.导演没经他同意就擅自将结尾处改成布雷乔夫死了,观众们很激动,谢幕达二三十次,但高尔基,硬要导演改回去,原因是布雷乔夫根本没有死,导演没办法,只好改回去.这样一来,效果差多了.但高尔基很满意,因为他尊重了事实.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触很深,明明是结尾耶戈尔.布雷乔死了的效果好,高尔基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剧本,硬要导演改回去呢 也未免太认真了吧,这么认真干吗 但我又反反复复地读了几遍,改变了对高尔基的看法.对啊,是应该向高尔基那样尊重事实,如果人人都为了索取某种好的利益和效果,不分黑白,颠倒是非,那,世界就是虚伪的了.就如:两个学生,都是很聪明的.有一次考试,他们俩都考砸了,老师让同学们回家签字.其中一个同学对另一个同学说:我们俩互相签字,告诉父母自己得了好成绩,就不用被父母骂了.另一个同学说:你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永远不可能多一分或少一分.说完,就回家了.一个同学就让别人签了个字,他的计划成功了,父母带他出去是了一顿;另一个同学被父母批评了一顿后,又帮他分析了错误,让他明白了错的原因,他心里十分充实.因为他没有象另一个同学一样,他尊重了事实.

  至精,至善,至诚,乃认真的最高境界.我读了《名人故事精选》后,明白了这样一种精神.在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具有这样一种精神,那世界就会变的越来越美好.

  活着,是对生命的珍惜;坚强地活在痛苦中,更是一种对生命地依恋、不舍。然而能使人支撑这个生命地是一股庞大的,震撼人心地力量——生命地力量。

  虽然生命的脆弱就如同一颗小草,任人践踏,任风吹摆,任雨潮打。但只要有求生的意识和信念,为自己而努力奋斗,为自己的一生而活着,我相信终有一天,它能历经狂澜,变薄弱为力量;更能顽强自己的意志,创造生命的奇迹!

  从古至今,这股生命的力量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为生命奋斗拼搏。在冥冥中,我真真正正地看到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不仅能在黑暗中为自己寻找光明,更为无望的世界带来了希望……她让为生命绝望的人类相信命运可以用双手去改变;她让为生命叹息的人类坚信命运无法掌握人的生死;她更让为生命而自暴自弃的人明白生命的可贵!海伦,是世界上所有人类的精神楷模;海伦,她更是世界的一个奇迹!

  当我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心里是三分惊喜七分好奇。然而当我翻完这本书中每珍贵的一页,我心中是汹涌彭湃的,又是惆怅万千的。它带给我的是惊讶,是感动,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在整整的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里,竟磨练出一个如此勇敢、坚强,有着顽强的求生意志的非凡女子。对于一个常人来说,三天——也就是72个小时,能办成的事根本就寥寥无几。但是对于海伦来说,三天似三十年。如果她能拥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里满足和快乐……

  谁能想象年幼的海伦面对自己又聋又哑又瞎的现实曾经也堕落过,暴躁过,为上帝的无情而忿忿不平,但正是因为她在老师,莎利文的帮助下,正确了自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依靠着自己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竟奇迹般的重新振作起来,用那仅有的却又蕴藏着不可思议的力量的精神去创造更多的奇迹!日复一日,海伦成功了,她终于成功了!她借助了自己的双手看到了美丽的世界,听到了绚彩的世界。海伦终于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海伦的不幸与生活在黑暗中的痛苦是我一辈子都无法体会的,但她对生命的永不放弃是令世人刻骨铭心的。可能在一百年、一千年后,还会有人提到海伦·凯勒,还会回忆起这个创造生命奇迹的女士,诉说生命的珍贵与短暂……

  海伦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同时也是一种可惜。而我们这些花样年华的青少年有着青春美好的时光,难道就让它白白流逝吗?海伦·凯勒说过:“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我将把这三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海伦的三天就如此仅仅有条,可我们的时间和机遇还很多,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对我们来说不是奢望,声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对我们来说,并不缺乏身体上的组织结构,我们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顽强,不向命运投降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敢于创造奇迹的心!

  为善为恶在一念之间,生命中的奇迹出现与否也是一念之差。上天赐予我们眼睛,是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上天赐予我们思想,是让我们改变世俗,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赐予我们双手,是为了让我们拥抱未来,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展开全部张海迪(zhāng hǎi dí),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山东文登人,当代女作家。1982年12月加入中国,1981年9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肢体残疾。曾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青联副主席,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历任山东莘县城关医院医生、广播局无线电修理工,济南市文联创作室创作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创作员,中国残联第一、二、三届主席团委员,第三届肢残人协会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张海迪学习非常刻苦,曾经自己翻译过一本10万多字的外语小说。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美丽的英语》《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展开全部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小时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亲夏尔·波拿巴,是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母亲莱蒂齐亚·波拿巴,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严酷的母亲。

  1778年,拿破仑9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跟随父亲、舅舅约瑟夫·费舍及兄长约瑟夫离开母亲从阿雅克肖港出发前往法国。从此以后,兄长约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仑去了军校,舅舅做了神职人员,四人去法标志着拿破仑的少年时代从此结束。

  少年时代的拿破仑没有波澜起伏,但军校的生活却开始改变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贫使得他过早的成熟,刚刚进入军校仅仅9岁的他便深知,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努力,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一无所有,当时他的成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在军校时,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会使他成功。为了毫不怀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军校提供的一切优越性,无论多么谦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岁的拿破仑进入了巴黎皇家军官学校。由于扎实的数学功底,他成为了14名精选出来的非贵族炮兵学员之一,开始了真正的军训生活。

  拿破仑沉默寡言、勤奋好学。他对于抽象的科学他能够运用自如,其数学和地理知识扎实。他安静而孤独,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负不凡。

  拿破仑传 拿破仑一生体现出了人类的超越性,他是个愤怒的理想主义者。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改变整个欧洲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勤奋与荣誉。

  拿破仑自己这样形容:“事业和前程的大门是向有才华的人敞开的,而不论其出身或财产如何。”对于我来说,如果可以归类的话,自己的永不满足和大胆的欲望可以归类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仑心智的原动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实质,它是如此紧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区别开来,甚至有时还达到了不知不觉的程度。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73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