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莫斯科没有忘记高尔基

2018-01-06 15:46:41  阅读 103 次 评论 0 条

  高尔基故居坐落在莫斯科小尼基茨卡亚街。这是一座造型典雅的小楼,20世纪初由俄国著名建筑师舍赫杰利设计建造。据说当时是莫斯科最有名的新式建筑之一,原房主是俄国大企业家里亚布申斯基,因而这座楼房又被称为“里亚布申斯基别墅”。十月革命以后,原房主移居国外,“里亚布申斯基别墅”从1918年3月起由苏维埃政权的国家机关使用。

  从1931年5月起,这座楼房成为刚从意大利回国定居的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住所。高尔基是听从列宁的劝告于1921年秋天到国外治病和疗养的。他在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接受治疗后,从1924年春天起在意大利小城索伦托居住。

  对于高尔基的归国定居,苏联政府十分重视,特地为他提供了当时莫斯科最好的住宅之一——里亚布申斯基别墅,并专门进行了整修,配备了家具。后来,政府还为他在克里米亚和莫斯科郊外各提供了一栋别墅,供他度假使用。

  高尔基入住里亚布申斯基别墅后,他的卧室、工作室、藏书室、餐厅兼客厅以及秘书室都设在一楼。二楼则由他的儿子、儿媳及两个孙女居住。现在,一楼当年高尔基使用的几个房间均保持作家在世时的原样供人参观,而二楼则常年举办高尔基晚年生活和创作展。

  在这里,高尔基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继续进行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的创作。他在这里写完了第4卷,并对前3卷进行了修改,但这部作品并没有最终完成。他还在这里写作了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关于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关于富足和贫苦》、《马具匠与火灾》、《体罚》,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托斯契加耶夫等人》、《瓦萨·日烈兹诺娃》等,以及大量的文艺理论文章、回忆文章和政论文章。

  尽管身体状况欠佳,高尔基仍每天工作8至10小时甚至更多。他写作时完全靠自己亲自动笔,从不采用口授而由秘书打字的方式。他认为,打字机的敲击声会扰乱句子的节奏。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至4卷的书稿他亲自誊抄了3遍。

  除写作外,高尔基还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组织工作。高尔基的住宅成为当时苏联文学生活的中心之一。1932年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成立统一的苏联作家协会的决议以后,在这里举行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的一系列会议。高尔基亲自为代表大会起草了报告。高尔基还在这里会见过许多文学艺术界和科学技术界人士以及国际友人,与工人、集体农庄庄员、少先队员等进行过谈线月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病逝,使高尔基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但他仍以极大的毅力坚持工作。

  1936年高尔基逝世以后,他的儿媳继续在这里居住。后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1961年作出的决议,在这里设立了高尔基故居博物馆,于1965年5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十分难得的是,一楼高尔基居住和使用过的几个房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室内的原物都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在保持原貌方面,莫斯科众多名人故居中只有列夫·托尔斯泰故居可以与之相比。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内围绕对高尔基的评价出现了不同的看法。高尔基故居也仿佛被一些人冷落和遗忘了。这次高尔基故居于10月初重新对外开放,虽然并未进行宣传,但每天闻讯前来参观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这一事实说明,在莫斯科对高尔基感兴趣的仍然大有人在。莫斯科没有忘记高尔基。

  一位名叫亚历山大的俄罗斯朋友对记者说,现在俄罗斯社会上对高尔基有各种不同的评价,但他本人反对否定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的作品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为大多数老百姓说话的。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7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