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致橡树》曾情牵几代人,被许多情窦初开的女生奉为爱情启蒙宝典。舒婷也曾成为许多60后、70后、80后的偶像。不过说起这首成名作,舒婷表示,“其实我不太喜欢这首诗,它简直成了我的噩梦。如果我先生听见‘致橡树’几个字,一定会捂着耳朵逃走,他的心脏病都要犯了。”
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来汉,现场绝对挤爆了。昨天,作为中国诗人面对面系列活动的首场嘉宾,舒婷来到卓尔书店,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粉丝多得坐到了台上。舒婷坦言“我不会长篇大论地说教”,整场活动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内敛和谦和。从不接受采访、从不做主题演讲、从不为别人写序,舒婷说,这样可以保持内心真实的声音。
一首《致橡树》曾情牵几代人,被许多情窦初开的女生奉为爱情启蒙宝典。舒婷也曾成为许多60后、70后、80后的偶像。不过说起这首成名作,舒婷表示,“其实我不太喜欢这首诗,它简直成了我的噩梦。如果我先生听见‘致橡树’几个字,一定会捂着耳朵逃走,他的心脏病都要犯了。”
到底是为什么呢?《致橡树》的影响力太大,“这首诗发表之后,很多人以为我只会写爱情诗,我很不服气。”虽然舒婷后来也发表了不少诗歌作品和散文,但走到哪里,《致橡树》一直是她的“标签”。30多年过去,这首诗在大大小小的诗歌朗诵会上依旧是朗诵的高频诗作。这个月舒婷刚刚参加了剑桥徐志摩诗歌节,主办方让她自选诗歌朗诵,她选了《神女峰》和《惠安女子》,可主办方硬要把《致橡树》加上。舒婷幽默地说:“作为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再一遍遍读着20多岁时写的爱情诗,是件难为情的事儿。”
就算在她厦门鼓浪屿的家,舒婷每天也都能听到导游带着游客在她家巷口喊着:“致橡树,致橡树……”
这次来到武汉,就不得不说舒婷在汉创作的诗歌《神女峰》。她回忆,当时《致橡树》在读者心中的影响力很大,她来汉时遇到了两个女孩子,一个是研究生,一个是播音员,舒婷从她们口中听到了同样的一句话:我一直没找到自己的那棵橡树。“我触动很大,深感《致橡树》带给她们的困扰。”
后来舒婷游览长江三峡经过神女峰,回汉后有感而发创作了同样是爱情婚姻主题的诗歌《神女峰》,“我的读者中,年轻人喜欢《致橡树》,有一定生活阅历的读者可能更喜欢《神女峰》。不过不同读者读同一首诗歌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一百个人都只能读出一种感受来,就没什么美感了。我认为一首诗歌能留给读者想像的空间才是真正的诗歌。”
在昨天到场的众多粉丝里,60岁的朱建斌绝对是最铁杆的一位,为了和偶像近距离接触,他全程坐在最前排的地上。他喜爱舒婷诗歌多年,以至于创业武汉首席顾问公司后,他在招聘员工条件里指定了一条:须能背诵舒婷诗歌20首。“我认为舒婷诗歌传递出来的真善美、家国情怀是非常值得欣赏的。”今年初朱建斌又以“精神补钙,诗词呵护中小学生”为宗旨,编选了一本《金诗100首》,他认为古今中外志士仁人留下的诗篇如同黄金般珍贵,特别适合培育孩子髙贵的心灵。
朱建斌现场背诵了一首舒婷诗歌,笑称“一定会比员工背诵得多”。他表示,舒婷诗歌是非常动人的,根本无需刻意背诵,“我读过之后就非常喜欢,自然而然就记住了,那份诗意融入我的了血液。”
写诗不是要写出比别人更漂亮的句子,写诗是一种精神体操,是灵魂的洗礼,一个写诗的人,感情会比不写诗的人丰富很多,对世界的感知程度也会很不一样。不要觉得担心自己写不好就不写了,那是功利主义,不管能不能成功,无论别人承不承认,写诗是一种情感的修炼,是给灵魂做瑜伽。写作不为别的,而是丰富自我感情,写自己的心。
写诗并不是要比华丽的辞藻、漂亮的句子,而是解决人内心的精神诉求。求真求信仰,是诗歌存在的意义。
如果读完一首诗歌觉得没味道,那就不要生硬去啃,首先去读自己感兴趣的。诗歌是一种享受,不能带给你美好感受的诗,即便在诗坛地位再高,也不要勉强自己去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