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新作首次尝试“短文体”

2019-04-29 15:00:17  阅读 120 次 评论 0 条

  余秋雨将自己的阅历、感想浓缩在一篇篇笔调轻松又有分量的小篇幅散文里。全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万里入心”,有感、有悟,再谈废墟,不仅是苦旅足迹遍布四海的余秋雨在空间上的抓取和思索,更是一位年逾七旬的长者在回望人生旅途时的感悟与警醒。下部“文史寻魂”则是余秋雨的一个大胆实验。他在用一篇篇“支点很小”的短文撬起半部文学史。

  时年七十一岁的余秋雨在2017年出版的《泥步修行》,被媒体宣称为“封笔之作”,时隔两年,他为何又推出全新作品,而且是人生中首部短篇散文集?在《雨夜短文》中,余秋雨有这样的回答:“时至今日,生活节奏加快,一般读者没有时间沉浸在长篇大论中了。偶尔能过目一读的,主要是短篇。当代读者更愿意接受一个‘简短版余秋雨’。眼前这本书,把我写的很多独立短文收集在一起了,可供当代读者在繁忙的间隙里随意选读。”。

  人红是非多,随着阅读审美与的发展,红极一时的“历史大散文”模式陆续遭遇到很多诟病,余秋雨一直以写作回应。在《雨夜短文》中,余秋雨用流行的思维方式狠狠地“放纵”了自己,直接怒怼自己遭受的自媒体暴力。

  新书“着眼于当代读者极其有限的阅读时间”。余秋雨在新书正文之前提醒道“本书所有的短文,与传统观念和流行思潮都有很大不同。按照我历来的习惯,如果没有什么不同,就不写了。因此,我要在读者进门之前先作一个预告:里边颇多坎坷荆棘,需要步步小心。”

  新书下辑的“文史寻魂”,延续了余秋雨式写作风格,更是对中国千年文脉的点穴式提领。用余秋雨的话说“在做一个艰难的实验,那就是用短文撬起半部文学史。支点很小,工程很大,难度很高,却是古代散文家和外国散文家经常做的事情。”

  在《两个地狱之门》章节中,余秋雨自问自答式地回答了对“中国历史思维的奠基者”司马迁的崇敬,《史记》的宏大不仅仅是其文学著作本身,令余秋雨颤笔的是不能称为男人的男人司马迁在完成这部”伟大”的著作同时又是其“屈辱”的著作时的苟且与坚忍。“当极度的伟大和极度的卑辱集中在一个小小的生命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最高含量和最后边沿。”。

  从《诗经》《庄子》《史记》到唐诗、宋词、元曲、戏剧、小说一一说来,话虽不多,却提领了最精要的核心内涵与最关键的人文精神。《雨夜短文》文末附有余秋雨特选青年必诵唐诗、宋词、宋诗共计97首,供年轻人品阅。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81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