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有此佳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声高亢激越,有惊天动地之势,后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近日,书海出版社推出一本新书,针对余秋雨散文中的硬伤进行学术批判,名曰《石破天惊逗秋雨》。本书作者金文明为《咬文嚼字》杂志资深编委,他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部约二十余万字的文集。本书主要集中了金文明阅读《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这三本散文集时发现的130多处文史知识差错,并进行阐释和分析。
据说在这本书写出来寻找出版商的时候,很多上海的出版社都拒绝出版本书,书海出版社的本书责编石凌虚说:“对事不对人的学术批评不会害怕对方是不是名人。”他同时表示,即便余秋雨散文里存在不少文史细节的错漏,也不必否定余秋雨先生的文化史功底,更不能否认余秋雨散文的阅读价值。
一口气读完了此书,不觉感叹作者的学识之渊博,考据之细心,秋雨先生如果不是一个不善于接受别人批评的人,我想读了这本书也应该感到高兴的,因为有人如此细心地研读他的书,而像我这样平时做什么事情都粗枝大叶的家伙,虽然喜欢秋雨先生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却从来没有做过如此耐心的探究。其实呢,像先生作品中的“娥皇,女英是舜的女儿”、“吕洞宾是道家始祖”这样很明显的错误我也是知道的,只是阅读时没加注意就略过了,相信很多读者都会和我一样犯有类似的毛病吧?
关于秋雨先生的批判文章这些年来在文坛上一直是层出不穷,《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余秋雨批判》、《正视自己的过去》、《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样的作品相信很多读者都是不陌生的,正如对琼瑶、金庸的批判也一直没有偃旗息鼓,这些锋矛尖锐的批评文字的大量涌现,不仅没有减少读者对作家作品的喜爱,反而激起了读者的购买欲望,促进了作家作品的销售。我以为,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进步表现,不盲从,不信仰名家,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因此,敢于向名人叫板的行动是值得提倡的,只要这“板”叫的有理,叫的有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