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我是一个蒙古文化旁听生

2019-04-30 09:44:20  阅读 156 次 评论 0 条

  刚刚送走王蒙、易中天,上海书展又迎来了上世纪80年代的文坛大腕、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炙手可热的人物——席慕蓉、梁晓声和周国平。席慕蓉细说了她和她的原乡内蒙古;梁晓声推出了他转型期的长篇反腐小说《欲说》;周国平则带来了他的新作《碎句与短章》。文化味日益浓郁的上海书展,给了中国80年代的文学代表人物一次集体回眸。

  17年的岁月中,席慕蓉频频来往于台湾与内蒙之间。一个是她的出生地,一个是她精神的原乡,两个地方都令她割舍不下:“17年,我这个‘旁听生’终于向我的原乡交出了我的作业簿———一本图文并茂的《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17年行走拍下珍贵照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是该社继《沈从文和湘西》、《黄永玉和湘西》、《王蒙和他笔下的新疆》之后的第四本系列图书。书中收录了席慕蓉17年来对她的精神原乡内蒙的感怀之思,辑录了她多年来为内蒙古所创作的诗歌,还有大量她行走于内蒙古大地上亲手所摄的珍贵照片。席慕蓉把这本书称为她作为一个旁听生的作业簿,“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也可以是一部报告文学。”

  “行走在内蒙古的大地上,我常常被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所震撼,常常面对着先民的遗迹,幻梦到他们才刚刚走开。所有的一切,似乎在对我说‘你是谁啊?你,一万年后诵读我诗篇的人?’”面对记者,席慕蓉也并不掩饰她的感情,“我和内蒙古是有牵连的,她关乎我的父母,我父母的父母,甚至我的祖祖辈辈。”席慕蓉表示,她希望这本书会像她的其他诗集一样,流传下去,“让现在刚刚开始读我诗歌的年轻人,将来也可以和我分享对内蒙文化的感受。”

  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席慕蓉,历经10多年方才融入内蒙古:“面对草原,我一开始是有些害怕的。”席慕蓉说。但后来,随着不断地深入腹地,席慕蓉再度乐观。在她看来,耕作文化与游牧文化有着太多的矛盾与冲突:“很多人到了草地上就会雄心勃勃地想要教导牧民开‘荒’。但他们不知道,在草原文化中,‘荒地’指的是无人之地,长满了荒草的土地则是适宜于生存的‘有皮之地’。相反,被开垦过的土地才是不适合生存的‘无皮之地’。”席慕蓉欣慰地看到,有很多人在进入内蒙古多年以后,已经成为深谙草原精神的“蒙古族人”,“只要彼此努力地去互相了解,草原文化的保持和传承是很有希望的,并不像我一开始担心的那样,会被遮蔽。”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83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