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扁担戏:一根扁担闯南北 手指演绎兴衰事

2019-05-02 15:51:57  阅读 178 次 评论 0 条

  亳州晚报消息 一根扁担挑起全部家当,幔布拉开便是一个戏台,一个个身穿彩衣的小木偶人伴着铜锣声登场,演绎世间美丑善恶在利辛县,曾经流传一种名叫扁担戏的民间艺术,成为很多当地人谋生的手段。如今,这门艺术日渐式微,急需后继者来传承。

  在利辛县胡集镇,年过六旬的老艺人张金发正在表演扁担戏。舞台上的小木偶在他手指的操纵下,憨态可掬。

  利辛扁担戏在当地又叫肘头猴子,是一种小型的木偶戏。一根扁担可以挑起全部家当,包括乐器、影人、小型舞台等道具,演出时,小型舞台也是依靠一根扁担支撑,所以被称为扁担戏。

  扁担戏多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传统戏曲,其内容都是伸张正义、惩恶扬善、乐于助人等积极向上的内容,因此,起到了积极的教化作用,在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的年代,给群众送去了精神食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那时候,只要一表演扁担戏,好多人都围着看,热闹的很。”张金发说,人越多,表演者越有成就感,表演的就更加卖力。

  “道具主要是木偶,同时也是看这个艺人的口技。”扁担戏老艺人沈怀明介绍,戏的每一种声音都得由这个表演的人做出来。最多的时候需要同时出场多个木偶人物,而且这些人物不但要动要静,要大打出手,要翻筋斗、打旋子,还得有兵器的碰击声、雷声、雨声、风声和说唱对话声、锣鼓铿锵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得凭借表演者的十个手指,一张嘴和两只脚来完成。

  扁担戏最重要的一项道具就是艺人口中的哨子,哨子由两片中间略鼓薄铜片,内夹布条做成。表演时,它是总指挥,一些对话、口技、戏曲唱腔都是艺人用嗓子控制哨子发出声音。一般学会使用哨子要两三年时间,等到哨子能纯熟运用,手技的活早已经不在话下,可以挑起扁担挣钱了。

  利辛县南部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易受水灾。约在清朝中期,为了生存,当地一部分人不得不学一技之长,走出家门混口饭吃。因此,这一地区的胡集、大李集、新张集等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杂技之乡,除了猴杂剧、提戏,扁担戏也广为流传。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利辛县胡集镇东北部的耿庄、张营、张大庄、老海等几个连片的村庄以及大李集镇的解寨、解楼,马店镇的东门、聂庄等地,几乎家家都有人从事扁担戏的营生。

  “外地没有玩这个的,看到后觉得好奇,也很喜欢。”胡集镇的老艺人王开云说,他十四岁就开始表演扁担戏,后来还一根扁担挑着家当一路表演到了四川、湖南,最远还到过黑龙江。

  如今,日子好起来了,不需要再走南闯北去表演养家糊口了,扁担戏也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在农闲的时候,张金发就在家捣鼓自己从事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扁担戏道具,不仅是为了修补、保养,更重要的是回忆一下当年走南闯北的难忘时光。

  扁担戏又叫五指木偶戏,集戏曲、坠子书、鼓词、口技、民间工艺泥塑、彩绘为一体,被誉为世界三大木偶剧种之一,是我国单人木偶戏中仅存的表演形式。如今,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利辛县张营孜一村民介绍,他们家可谓是表演扁担戏的世家,从他的爷爷到他父亲,再到他们兄弟六个,都表演过扁担戏。然而,现在他们兄弟几个都改行了,“挣不够吃。电视戏剧啥都有了,谁还看这呢?

  随着老一辈扁担戏艺人不断逝去,年轻人没有人从事这一行当,能完整的表演扁担戏的艺人已经凤毛麟角。“老辈人不在了,年轻人哨子都吹不好,表演不好这样的节目。这个哨子你搁嘴里,吹不好你就表演不好。”说起扁担戏的日渐式微,张金发直摇头。

  据了解,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利辛县从2016年开始收集整理扁担戏道具,建立非遗展览馆,并计划在大李集、胡集建立两所扁担戏传习基地,然后成立精品扁担戏剧班子,在周边县市巡回演出。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88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