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主编李钊平:守正出新

2019-05-03 07:39:34  阅读 132 次 评论 0 条

  李钊平,1970生,陕西省岐山县人,文学博士,副编审,中共党员,现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青年文摘》(下半月刊)主编。2001年5月,被评为共青团中央直属机关“新世纪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7月、2008年7月,连续两次被评为共青团中央直属机关优秀员;2008年1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新锐主编”。

  入选理由:身处传统文化出版单位,他却能不断求新求变,带领他的团队大刀阔斧进行编辑创新,更新编辑理念,成功避免了品牌期刊老化的问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他意识到期刊竞争不再是同类期刊间的捉对厮杀,而是全媒体间的江湖大战,提出了竞合与自新的策略。

  岁月的脚步迈入2009,李钊平作为人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十年,他与期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他从一名普通的编辑成长为《青年文摘》(下半月刊)的主编;十年,他从传统期刊脱颖而出,一度被评为“十大新锐期刊主编”之一。这个传统的新锐者,在传媒人的跑道上奋斗着、坚守着、创新着、学习着。

  从陕西农村一个地道的农民的儿子成为繁华大都市的一员,从一个中专生成为古典文学的博士生,从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刊的主编,从一名不为人知的传媒人成为期刊界的新锐代表,从一个普通员工成为“新世纪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员”……

  “逝者如斯夫,来者犹可追”。对于李钊平来说,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源于他争分夺秒的“奋斗”。1988年中专毕业后任教于陕西省一个小镇中学的李钊平抱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始踏上了自学考试的道路,之后又以地区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两年的奋斗之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在陕西师大度过了六年的攻读硕士和博士的生活。

  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让他毅然选择了北京,选择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出版、传媒行业。1999年博士毕业后,李钊平放弃了一些地方高校开出的优厚条件,赤手空拳来到北京,真正开始了一个传媒人的探索之路。在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文教中心工作了半年之后,2000年3月,恰逢《青年文摘》改版,李钊平被调至《青年文摘》编辑部,两年之后便被增列为《青年文摘》的编委,2004年9月成为《青年文摘》(下半月刊)的主编。

  一个生于70年代的人,在他不到四十岁的生命历程中,用执着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断的惊喜,用勤奋书写着期刊人的生涯。记者在李钊平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段记录:“今天是周日,又来办公室干活。记不清最近连续多少个周末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了。也隐隐有些负疚,一两个月前曾答应周末带两岁的儿子出去玩儿、拍照片,至今没有实现。整日为杂志奔忙劳碌,总觉得还有那么多事情没有做好。”他说,一位好的杂志主编,一定是把杂志看作自己挚爱的孩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把它当成一份工作;一本好的杂志,应该是一位有智慧、有个性、有魅力的人,诚信坚毅,才华横溢,有情有义,丰富精彩。正是怀揣着这样一种对期刊的期许与梦想,他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用激情与奋斗实现着一个传媒人的理想与追求。

  李钊平说:“做杂志关乎信仰。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价值观,那肯定是有问题的,何况是做杂志这个高度文化凝练的产品。因为有信仰,我们才执着、才投入、才有激情,也因为有信仰,我们有时候很保守、很固执、很迂腐,不知变通。”他引用美国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柯尔教授的一个统计:全球1520年前创办的组织,现在仍用同样名字、以同样方式做同样事情的只剩下85个,其中70个是大学,15个是宗教团体。据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往往最有生命力,它们肩负着一种特殊“使命”。他说,想开“百年老店”,就必须做“社会的良心”。在李钊平的带领下,《青年文摘》(下半月刊)拒绝庸俗,不靠“拳头、枕头”,也不为人情所动。平日静悄悄的办公室,每月却有一两天充满了“火药味”,那是编辑部在开“比稿会”,无论资深编辑,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手,都拿出自己准备的稿子让大家评议。

  李钊平在秉承前辈“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引导青年”的办刊宗旨的前提下,通过竞合与自新,实施编辑方式的变革,在发挥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吸纳新媒体的长处,保持健旺的活力,防止内容和品牌老化,满足当代青少年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为青少年休闲阅读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他告诉记者,在杂志社内,有许多“口头禅”,譬如要像老一代优秀出版人学习,把心交给读者;文摘的编辑工作从来就不是“剪刀加糨糊”式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凝聚了大量心血的创造性智慧劳动;编辑要做读书人,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要与自己的思维惯性、思想惰性“较劲儿”,如果你不与自己的思维惯性、思想惰性“较劲儿”,市场就会与你“较劲儿”。

  编刊十载,李钊平坚定地认为,杂志即人,做杂志就是做人;选择一本杂志,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好人一生平安,好杂志才有未来。执著地坚守、追求真善美,是做好人、好杂志的前提和基石。采访中,李钊平一再向记者表达他的办刊信仰:“人总得有点精神,杂志亦然,杂志要有坚守,弘扬主流价值观(真善美、人性的东西),要有类似于宗教信仰的超越精神,如友善宽容、敬业乐群、悲天悯人、有所敬畏、克己自省等等。”他认为现在所从事的编刊工作和教师一样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书育人,而编刊则通过刊物的影响力向更多的人传达思想。

  因为有信仰,《青年文摘》成为了读者可以信赖的朋友,它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很多家庭用以沟通的媒介,深深地锲入了读者的情感肌理,记录与珍藏着读者的步履与悲喜。曾经有一位黑龙江读者,刚做了爸爸,给李钊平写信说:儿子8斤6两,哭声响亮,能否给起个大名?江西有一位少管所少年,写信希望能找到因对他失望而离家出走的爸爸。至于感情受挫、高考失败、生活困惑之类的求助信,则是难以计数了。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90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