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察干镇大井村养鸡、养猪、种果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本报全媒体记者张晓鹏摄
商都县佰惠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和贫困户实施订单农业,解决了贫困户卖甜菜难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图为商都县屯垦镇农民们忙着移栽甜菜苗。本报全媒体记者王俊平摄
王建社就职于乌兰察布市审计局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心。2018年4月开始,他担任丰镇市红沙坝镇三义永村党支部兼驻村工作队长。
为尽快适应从部门工作到乡镇工作的角色转换,王建社认为只有熟悉掌握农村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才能更好的开展好各项驻村工作任务,为此到岗后他重点学习了当前中央、自治区、盟市、县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了自己对驻村工作的认识,他主动向帮村工作组学习,总结他们积累的帮扶工作方法和经验,提升了自己驻村工作能力。他带领工作队克服贫困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困难,对贫困户进行了调查、走访,并与他们进行多次座谈。短短几个月,王建社成了三义永村的“百事通”。
2018年6月的一天,王建社和工作队来到双台自然村,村民刘旭东向他们反映“村民们守着自来水管却没水吃”。经深入了解王建社发现,村里因自来水地下管道多处破损,严重影响了全村正常供水,村民们吃不上自来水已经一年多了。村民戎三娃家院内,因管道长时间漏水,路面已严重下陷。东双台村村民年龄普遍偏大,自来水不能正常供水的日子里,人畜用水只能靠拉和挑,这给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王建社经过实地走访和情况调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维修刻不容缓。他马上组织驻村工作队召开会议,由三义永驻村牵头,经请示镇领导同意后,积极协调丰镇市水利局,并在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宗旨,工作队、村干部与水利局维修人员齐心协力,将下陷的地面挖开,把破损的管道彻底修好。经过大家不懈努力,当天晚上,全村供水恢复正常。历时一年多的吃水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村民刘旭东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流淌而出的自来水激动地说:“多亏了工作队的同志啊,让我们吃上这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安全饮水是衡量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指标之一,王建社和工作队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村民的事情当做是自己的事情,工作中用真心换真情,三义永村的村民纷纷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王雪海乌兰察布商都县卫生健康委的局长,也是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近年来,他在抓好全县健康扶贫工作之外,还十分重视自己的帮扶对象。通过近两年的贴心帮扶,他不仅帮帮扶户袁占平经济脱贫,思想脱贫,还成就了他的一段美满姻缘,一时间在当地广受好评。
王雪海虽然有过几年基层工作经历,也对当地的贫困户比较了解,但想要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脱贫王雪海一开始并没有太大把握,只是一门心思的想帮他们摆脱穷日子,过上好日子。经过与贫困户几次沟通交流后,王雪海意识到,真正让他们贫穷的并不是经济困难而是思想落后。村里一多半村民只有小学文化,文化贫困导致人们思想安贫守旧,观念落后,一些贫困户生活标准低,缺乏脱贫的信心和勇气,依靠国家救济,“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王雪海决定不能简单的帮助贫困户经济增收而是要让他们提高觉悟,进步思想,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袁占平是王雪海的一户帮扶对象,是该县十八顷镇大洼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家中人口多,家境贫寒,袁占平五十岁了还是个“光棍汉”,常年生活贫困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不思进取,成了村里有名的“懒汉”,与自己83岁体弱多病的老母亲挤在破旧的土房子里相依为命。2016年,王雪海和袁占平建立帮扶关系后,王雪海隔三差五到袁占平家,了解他家的贫困情况,为他制定帮扶计划和脱贫措施。同时安排乡村医生经常上门为其母亲送医配药,解决了袁占平老母亲多年缺医少药的困难,为袁占平后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只要一有时间王雪海就会拿上各种报纸、书籍去袁占平家,给他讲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讲各地贫困户通过自己努力脱贫致富的励志故事,慢慢的,袁占平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会主动找王雪海商量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母亲的办法,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在帮扶中,王雪海既注重输血,又注重造血,把扶贫扶智、增强脱贫内生动力贯穿始终。袁占平年轻力壮,是个硬劳力,王主任多次给他出主意、想办法,让他承包村民的土地,搞种养殖业,每年都有不少收入。去年共种了三十多亩糖菜,纯收入4万多元。他家还养猪、养羊,增加经济来源。袁占平深知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道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光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在脱贫路上迈出了大大一步,令人刮目相看。
袁占平一直和母亲住在两间土坯房里,房子又破又旧,四面漏风,赶上雨季更是外面下大雨,屋里漏小雨。王雪海多方协调帮袁占平建起了两间崭新的砖瓦房,并装修一新。前后只花了5000元,袁占平母子两就住上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砖瓦房。
搬新家那天,王雪海和袁占平开玩笑说:“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你脱贫过上好日子,又帮你盖了新房子,下一步如果能帮你娶上媳妇,我的帮扶工作就算圆满完成了”。
“袁占平旧貌换新颜,人老实勤奋,现在他家住上了新房,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把妹妹交给他我们全家放心。”村民们纷纷为袁占平的转变竖起大拇指,也正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袁占平获得了同村张翠芳姐姐的好感,最终把妹妹嫁给了他。
张翠芳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后一直单身,翠芳的姐姐和袁占平同村,她亲眼看到袁占平从不求上进的“懒汉”变成如今勤奋努力的“潜力股”主动将翠芳介绍给袁占平。张翠芳与袁占平重新组成家庭后,袁占平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更大了,去年农闲时家里全部安装了暖气,并且自信地说;“明年我还要再多承包一些水浇地,继续种糖菜,争取更多的收入。”
如今的袁占平住着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庭院又宽又大,农机具应有尽有,真是吃啥有啥、穿啥是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小俩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在脱贫致富路上努力拼搏,勇往超前。此情此景,让袁占平感慨万千,激动不已。谈到他家变化,袁占平深有感触地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我脱贫,是王雪海局长让我重拾信心,现在我真的觉得很幸福。”
3月26日上午十点,像往常一样,乌兰察布察右前旗供电分局巴音镇李英村驻村工作队四名成员正在驻点整理扶贫资料,随着电话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是李英村驻村工作队吗?我是这里的村民,G7高速路口边的杂草着火了,你们赶紧来。”火情就是命令。四名驻村工作队员带好灭火工具迅速赶往高速路口。
在起火现场,火苗蹭蹭的往上蹿,滚滚浓烟熏的四名队员睁不开眼,一阵大风令火势迅速蔓延。队员们顺手拿起耙子、灭火器控制火势,与随即而来的村民配合,在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将火全部扑灭。由于救火及时,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杂草燃烧。
“春季天气干燥,大风天气偏多,希望村民们密切关注周围,如有什么突发情况,及时联系我们。”顾不上擦一擦脸上的汗,驻村工作队队长对在场的村民说道。
“自从你们入驻李英村,我们有事总是第一时间想起你们,收割庄稼你们帮忙、老人生病了你们开车往医院送、孩子上学没学费你们还帮着凑,你们就是我们村的活雷锋呀,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前来扑火的村民感慨的说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