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2019-05-05 21:14:46  阅读 149 次 评论 0 条

  据新华社电(记者赵文君)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美文《绿》,温州仙岩的梅雨潭扬名天下。而据媒体报道,仙岩景区为创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打算在梅雨潭前的石壁上,凿出一个国内最大的“绿”字摩崖石刻,字体长和宽4米多,来彰显仙岩景区的“绿文化”。从媒体发布的景区照片上可以看到,梅雨潭附近的石壁上搭着脚手架,盖着的白布上写着一个“绿”字,字体也如同小学生的字帖,场景全无美感,只剩下现代人工拙劣的痕迹。

  相传朱自清先生1924年慕名游览温州仙岩,那时的仙岩有三瀑三潭,周围山峰叠翠,林木幽深,而梅雨潭一汪特有的“绿”打动了朱自清先生,便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绿》。正是得益于此,养在深闺的梅雨潭才得以名闻天下,引来多少名人骚客前来寻访那心中的绿。古往今来,因诗词文章而出名的风景点数不胜数,家喻户晓的如《岳阳楼记》之于湖南岳阳楼、《滕王阁序》之于江西滕王阁,还有《登黄鹤楼》之于湖北黄鹤楼,名人墨迹和这些景区名胜互为载体,成为彼此的映照,已然说不清究竟是谁成就了谁。

  如此说来,来梅雨潭的游客,几乎没有不知道朱自清的《绿》,也无需画蛇添足,用一个巨大的“绿”来提醒游客,此处有“绿”。“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细细品读朱自清先生的《绿》,原来欣赏美景不仅在于身处美景,重要的还在于胸中有丘壑。

  今年春节期间,岳阳楼景区提出背诵整篇《岳阳楼记》便可免票的举措引来好评,旅游有时靠的不是外在的景致,更多的其实是打动游客的心。古人有游览美景题诗作画的风雅,如今,有一定文化追求的人们也追求旅游对心灵的塑造。如果景区想提升知名度,打造“绿”文化,靠的不是刻个大字了事,而是挖掘景区的文化资源,用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管理好景区的自然环境,用名副其实的“绿”来打动游客。

  更重要的是,《绿》此后还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如果因为这巨大的摩崖石刻“绿”字,破坏了孩子们心中的“绿”,难道这流传近百年的美文,要因为这个刻字大打折扣吗?景区规划设计,还应三思而后行,不应急功近利。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95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