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苑丨好家风进万家邀你欣赏成人组获奖美文

2019-05-06 01:41:22  阅读 123 次 评论 0 条

  上周,我们公布了“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征文活动的获奖结果,并公开了各组别一等奖获奖者的精彩文章内容。回顾请点击:微·文苑丨好家风征文评选结果公布,让文明之风吹进万家

  如同1000个观众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眼中都有一个理想家园,也许他们的表述大相径庭,但是想要呈现出来的精神都同样美好。

  今天的清新文艺微·文苑,带领大家继续欣赏2018“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征文活动成人组别的获奖美文。

  清晨,当东方出现了瑰丽的朝霞,沐浴着这一座清新的小城;当第一缕晨光透过薄雾,亲吻着万物来到我家的落地窗,我们家的人儿们无论老少便也纷纷起床洗漱,开始了一天的晨。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厨房忙碌,为一老一少煮上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四岁的女儿则牵着九十岁的老奶奶走到玩具房,搬来凳子让她老奶奶坐,拿出心爱的书本让她老奶奶看。在陪伴老奶奶的同时,自己也在一旁趴着津津有味地看书……这便是我们家勤劳有爱的清晨日常。

  当我还是小女孩时,我是由爷爷奶奶带着长大的。在我印象中,爷爷奶奶总是天刚露出鱼肚白便起床忙碌了。爷爷扛着锄头出去忙活,奶奶则留在家里忙活。每天清晨睡眼惺忪中,我总看见奶奶拿着木梳子梳整齐她那花白的短发,别好发夹,整理衣装,然后就走出房间,从墙壁挂钩上取下一条围裙,系在腰间,便开始了一天的清晨:扫地,喂鸡,洗碗,抹灶头,煮早餐……小时候的我曾经天真地跟奶奶说:“奶奶,睡懒觉很舒服的,你也睡会懒觉吧。”奶奶摸摸我的头笑眯眯地说:“孩子,太姥爷教导下来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说完,搓搓围裙又笑眯眯地忙去了。

  那时的我不能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待到上小学,某一天的语文课上,我从语文老师的嘴巴听到了这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惊喜万分,追着老师到办公室,请教老师这句话的意思,老师耐心地跟我解释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从字面上的意思是,鸟儿以虫为食,如果能早起,就会比别的鸟有更多的机会吃到虫子。这句话是其实是劝告人们要勤劳努力,不要偷懒,一分辛勤便多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我顿时明白了。从那天起,我便跟着爷爷奶奶那样一起清晨起床。他们忙活他们的,我就坐在大厅里木凳子上翻起我的书本或做作业写写字。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是劝告人们要勤劳,这句话是太姥爷教导下来的。爷爷奶奶之所以每天都那么早起床,辛勤劳作,是因为他们一直在继承着我们家的好家风。一分辛勤便多一分收获。我的脑海里马上呈现出了关于我们家的种种画面:干净整洁的家,金黄沉甸的稻穗,绿油丰茂的蔬菜园,憨厚淳朴的笑容,儿孙满堂的乐融融……是的,凭着这份勤劳,太姥爷养活大了一大家子;凭着这份勤劳,爷爷奶奶在艰难的日子里也养活了十口之家;凭着这份勤劳,爸爸妈妈也养活并且培育了我和哥俩。

  如今,我也是一位母亲了。受爷爷奶奶的影响,我也成了一个勤劳的母亲。每天清晨当第一缕晨光透过薄雾,亲吻着万物来到我家的落地窗时,我便起床煮早餐,送孩子上幼儿园,然后上班;当一抹殷红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我就下班了,便匆匆赶去幼儿园接孩子,一手提着菜,一手牵着娃,踩着影子回家。到家后,煮饭,吃饭,伺候孩子洗澡,陪孩子看书,带孩子入睡……我就像一个陀螺不停地转啊转。而生活也总是一地鸡毛。尤其是当孩子不舒服时,糟心的病情,繁重的家务,繁重的工作,所有叠加起来,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那时,我也是终于明白为什么压死骆驼的最后是一根稻草……我沮丧了,我气馁了,我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而此时,爷爷奶奶忙碌的身影淳朴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我脑海,他们仿佛对我说:“孩子,不着急,一双手一双脚,总会做完成的。”

  “是的,当我长大了,我便成了你们,我也更懂你们了。”当我成为了一位母亲,一位同样面对繁重家务繁重工作艰辛养育孩子的母亲时,我才真真切切地明白当时爷爷奶奶为什么总是天刚露出鱼肚白就起床。那是生活的不易,需要勤劳去肩负;那是一种勤劳,需要毅力去支撑;那是一种毅力,需要恒心去延续,而这种延续下来的,也便成了家风。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天道酬勤,只要肯付出,就一定有收获。感谢祖先们传承下来的好家风,愿勤劳之风永驻我家,愿勤劳之风飘在中华民族的上空,走进千家万户!

  例如他说过的一句话,就常常我带进入到九岁那年夏天。那是老家玉米成熟的季节。玉米是旱粮,种在山间坡地。到了八月,家家户户的玉米成熟了,原来青纱帐似的玉米林子,似乎经过一夜山风吹拂,全都从肃穆的青碧转成了浩大的苍黄色调。饱满的玉米棒子在叶隙之间凸显出来,等待收割。

  我们的玉米地离家远,要把玉米棒子从秸秆上扳下,装进背篓沿山路背回,得花费不少时日。收获季节,山老鼠、獾子等野物也忙碌起来,它们趁夜出没,肆意啃吃玉米。为了尽量减少损失,父亲晚上必须歇坡守夜,惊撵野物。

  天黑后,父亲和我带上两床蓑衣,几块塑料布和毛毯走进坡地。我们在玉米地里寻到平整的青石,用白天备好的树枝搭起拱形棚子遮挡露水。父亲对付起这些很在行,露宿之所很快大功告成。我们坐在蓑衣和毯子上,望着身边黑黢黢的玉米林和头上的星空。每过一会儿,父亲就会拎起那个废旧搪瓷脸盆嘡嘡地猛敲一阵,而我在睡意袭来之前,会把那堆硬土块像手榴弹一样掷向四面八方的玉米林深处。

  父亲是一个勤劳寡言的农民,平日里我们并没有太多交流。他按时节种下稻谷、油菜、小麦、红薯、土豆,以及漫山遍野的玉米。在那样静谧辽阔、满目丰收的夜晚,面对儿子,他是自豪的。也因此,他变得健谈,判若两人,说了许多白天不可能与我说的话。我把头枕在双手之间,那一刻,父亲说:“你记住一句话:逢快你莫赶,逢慢你莫懒。”

  那时我一定听得似懂非懂,但神奇的是,我记住这句话已经有三十余年。父亲在我未及成年之时退场,他的这句话俨然成了时时言犹在耳的家训。在成长路上,我反复咀嚼这句话的深意,他或许是要告诉我:做人做事务须清醒,要有定力和主见,不盲从,不懈怠。

  现在想来,那些好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一定是接地气和体己的。我这样说,并没有轻薄典籍里那些名言警句的意思——就是因为它们太过完美,我斗胆认为那些朗朗上口的总结性言语,倒是遮蔽了百姓家里教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试想,如果当年我的父亲站在玉米林里,张口闭口都是那套口口相传的现成东西,结果一定是枯燥的,甚至有几分搞笑。

  依照我们现实的处境,找到更适合的表达方式,利己不损人,让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一定是大家乐见的。比如父亲,一个农民说的那样一句话,我就觉得非常经典和受用,我是愿意把它分享给我的孩子的。

  作为一名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教育学生已经有一些心得体会。但是作为一位一岁四个月男宝宝的妈妈,谈及教育,却是新手一枚,只能摸石头过河,一边摸索,一边积累经验。

  现如今,依然有人认为,三岁之内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教了也白教,谈不上什么教育,更别谈立什么家训,作什么家教了。但我认为恰恰相反,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你给予他什么样的教育,他便是什么样的孩子。

  近年来,“熊孩子”一词在网络上出现的频率颇高,网友们各种吐槽这类孩子的不是,例如随意乱动别人的东西、打人、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等等。我不希望我的小布谷(乳名)成为别人眼中的“熊孩子”,所以,尽管他只有一岁四个月,但是,给他立规矩很重要。例如教他“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动”,这一规矩小布谷可是遵守得不错。众所周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看见感兴趣的东西便忍不住要摸个究竟,玩个痛快,小布谷也不例外。下去小区玩,碰见他很喜欢的有米奇图案的滑板车放在路边,他就兴奋地跑过去想要踩上去玩。但是当我跟他说:“宝贝,这是别人的东西喔。”他听了便说:“哥哥的,哥哥的。”边说边蹲下摸摸米奇图案便罢。

  当然,他能做到这样,与我们平时经常强调有关。我们告诉他,别人的东西没问过主人不能随便乱动。并且耐心地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一句简单粗暴的“不行”了事。可见,做父母的教育孩子,“言传”少不了。

  守规矩,不成为“熊孩子”是最基本的家教,但我的“野心”不能止于此。我希望小布谷能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可爱孩子。现在的小布谷挺招人喜欢的,除去奶娃娃特有的天然萌外,便是他经常笑脸迎人,礼貌待人。例如,我们外出就餐,旁边坐着不认识的大叔,小布谷先是对着人家咧嘴一笑,便热情地打招呼:“Hello伯伯,你好!”惹得大叔哈哈大笑。上餐的小伙给我们上餐,他也能主动地说:“谢谢哥哥。”引得小伙一脸笑容。

  小布谷之所以会这样,除了我们平时的引导外,更多的是他观察我们的平时的言行而学的。大人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落在孩子的眼底,成为他们的底色。因此,教育孩子,除了“言传”要耐心之外,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要谨慎,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样的“身教”就是一种力量。

  懂规矩,培养好习惯,是对孩子的要求;而言传身教,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我们也知道,在教育这一条路上,不管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我们肩上的担子都不轻,一边是责任,一边是爱,但我们会一直砥砺前行。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教。家长应当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最正确的示范,成为每一个孩子最好的榜样。

  2017年5月26日,我和妻子接到区妇联的通知,参加了清新区“最美家庭”颁奖典礼,捧上了2017年清远市清新区“最美家庭”的荣誉证书。偌大的礼堂里,金碧辉煌。台上,华灯生辉,光彩照人;台下,掌声一片,媒体聚焦。激动之余,我在心里默念:爸、妈,谢谢你们……

  父亲是一个山村小学教师,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老实内敛,母亲精明能干。在那个苦难的年代,他们凭着勤劳与隐忍,省吃俭用,白手起家,在我们村建起了打水泥板的平房。那可是我们村第一座“现代化”房屋。浇水泥板封顶那天,按风俗,主人要从楼上撒下裹着红米的糍粑及硬币。乡邻和亲戚们则在地上抢——沾喜气。父亲满面春风,站在楼房上,从箩筐里抓出大把大把糍粑和硬币往下撒。乡邻们笑逐颜开,纷纷说,从来没有见过撒这么多硬币的。印象中,父亲连一个硬币都恨不得要掰成两个用,这次怎么这么大方?那天晚上,父亲喝得酩酊大醉,连母亲也喝了酒,向亲友们敬酒时,她笑出了眼泪。幼小的我不明白父母这么开心,就问旁边的舅舅。舅舅抚摸着我的头,神情凝重地说:“你知不知道为了建好这座房子,他们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我当然不知道,我只知道每天在外面跟小伙伴奔跑,只知道天黑了父母才慢吞吞地回来给我们兄妹三个做饭,在外面被人欺负了只知道向父母告状,肚子饿了只知道向母亲喊“我饿了!”

  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开始慢慢懂得了父母的艰辛。而且,我慢慢发现,即使生活再艰难,父母也从不在孩子面前数落。“儿子,爸爸加工资了,看,给你买了你最想要的文具盒!”“女儿,妈妈给你买了件裙子,试试看合不合适?”1988年的某一天,外出了一天的爸爸扛回了一个大纸箱,神神秘秘地对我们兄妹几个说,送个大礼物给你们!我们疑惑地打开纸箱,是电视机!我们村第五台电视机!我其实知道了,爸爸当年是民办教师,那年加工资也只是加了两块多钱,可买农药化肥买菜的钱却如影随形紧缠着他。为了买上电视机,不让我们去别人家蹭电视看人脸色,父母到河中帮人挑河沙,帮人从十多里远的深山中伐木,天没亮就出发,只带上蒸熟的红薯和腌制的豆角,到了天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他们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忍受着贫困的凌辱。而面对我们,他们却从来都是只报喜不报忧。对生活的重压隐忍,对亲人报喜不报忧,俨然已经成为我们的家风。

  记得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那时交通也不方便,一个学期只能回湖南老家一次。每次家里来信,爸爸都是说:家里很好,我和你母亲身体很好,不用担心。你安心搞好工作。那时妹妹在读师范,弟弟读初中,父母为了供我读书,已经家徒四壁。可我的工资才400多一个月,想资助妹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把自己的窘境写信告诉了家里,爸爸很快来信说,今年比较顺利,猪仔长得好,刚卖了一窝,有一千多呢!家里你别担心。寒假回家,我先在住县城的姑妈家住了一晚。晚上,姑妈问我:你知道你母亲被蛇咬了吗?我瞬间懵了,好久才反应过来,抓着姑妈的手急切地问:什么时候?现在怎样?姑妈神情黯然,喃喃自语:我就知道他们不会告诉你的,怕你担心啊!……言毕,她又讲述了母亲被蛇咬的经过:家乡蛇多,那天母亲去菜地割番薯藤作猪食,被一条毒蛇咬到了靠近虎口的地方,手肿得像棒槌。找了草药医生治了一个多月才治好。姑妈眼中含着泪,接着说,其实,你读高中时,为了给你交学费,你母亲挑起担子挨家挨户收废品,有一次去镰刀湾(我们那里最偏远的一个小村),过河时担子进水太重,被水冲走了好远,幸好有砍柴的人路过,及时追上去才把她救起来。后来你爸爸骂了她,她才没去收废品……我的眼泪早已模糊了双眼。我可怜的妈妈呀!不孝儿竟然完全不知道您的苦痛!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匆匆赶回家,母亲正用手搅拌猪食准备喂猪,我一把抱住母亲,刚说了一句:“妈,怎么被蛇咬了也不告诉我……”便泣不成声了。母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说:“告诉你只能让你担心,到时要是着急回来,会影响工作……”说着说着,她也说不下去了,跟着我哭了起来。

  潜移默化中,我和妻子也早就养成了不惧重压,即便身处困境,对亲人也报喜不报忧的习惯。每次打电话回去给双方父母,都是分享成功的喜悦,只讲顺心的事情。父母最希望的就是儿女平平安安,工作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儿子参加高考前,母亲打电话来特别嘱咐儿媳:要高考了,别干扰爽儿,嘴巴紧一点,少啰嗦,少发脾气,就算是两口子吵架,也别让他知道。放下手机,爱人笑着叹了口气:唉,我的老母亲,跟着您这么多年,这点我还不会做么?

  毛建国说:“家风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仰”确实,家风,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一个家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指向标,也是一个家庭幸福美满的见证;家风,也应该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信仰。对生活隐忍,报喜不报忧,彰显的是亲人间那种贴心的关怀方式和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这种方式和精神,将成为我家的信仰,永远传承下去……

  家,无论大小,华丽与否,只因有可亲的人,有了文明做底蕴,温馨为装饰,充满着爱,便会成为承载梦想的港湾。

  我们的家,有一对为人师表的夫妻——欧应文,清新区何黄玉湘中学化学教师;梁焕珍,清新区太和镇乐园小学语文教师;还有一个在清新区第四小学读四年级的儿子,名字叫欧朴,是千万普通家庭中一个平凡、简单、和睦的三口之家。

  但我们的家却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家庭,因为,“运动”是我们每天都关注而又付诸行动的话题,“今天运动了吗”是我们的口头禅。

  我们喜欢跑步。作为一名马拉松爱好者的老爸,自然就感染了妈妈和儿子,不要小看10岁的大耳朵儿子,5KM微马可是轻松完成还留有余力冲刺跑啊,10KM长跑也不在话下,每次家庭约跑妈妈都被他虐得一肚子气。清新环城路凤霞中学-观景台-花园酒店-凯伦堡的绿道上,飞来湖的环湖小道上,我们两大一小“凹”型组合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作为文明跑者,我们在路跑时,不乱穿马路,绿灯通行,避让车辆,礼让行人,偶遇跑友时,都会竖起大拇指点个赞,为彼此喝彩加油!我们还经常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种绿色休闲跑、慈善助力跑等活动,付出汗水的同时,传递正能量,收获满满的!

  我们喜欢徒步。背上登山包,装满茶水、干粮、水果和必备品,三到六个小时的穿越是我们周末偶尔都有的节目,黄坑、清城、小市、乡下到处走,但无论怎么走,有一样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垃圾袋,我们制造出来的废弃品可不会到处扔的啊。走在路上的时间长了,儿子见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不按交通指挥灯穿行的人和车、攀爬防护栏过马路的飞人、随手而丢的垃圾、灯柱墙体的牛皮癣等等,自觉抵制的儿子经常伸出抗议的小手,而作为他的爸妈,我们同样给了他一个大拇指以示认可和鼓励。

  我们喜欢登山。清城区的牛鱼嘴、天子山、南北峡,还有清新区笔架山的206、八片山,观景台的花尖山,禾云镇的天堂山等,俱都被我们征服在脚下。前年五一节,我们与另外四个家庭相约攀登天堂山,来回四个多小时的路程,儿子硬是成了领头羊,即使湿滑的山路令他摔了几次,满身的泥泞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但最有意思的是,登顶后,我们都在迷雾里欣赏着盛开灿烂的杜鹃花,忙着拍靓照的时候,儿子却率先带头领着一帮小伙伴满山跑,把散落在花丛中的垃圾都收集到桶里,眼尖的管理员阿伯,立刻对他进行了“采访”,然后用扩音器反复播放着“各位游客,我们这里有一位文明使者叫欧朴,今年八岁,在清新区四小读二年级,他主动的帮我们清理山头的垃圾,还发动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他这种爱护环境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希望我们也能自觉的与他一起,保护天堂山!”再加上同行的另几个家庭的表扬,使得儿子腼腆的面庞里,双眼闪烁着精光!

  我们还喜欢各类运动,如游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每天,我们都尽最大可能的克服困难,不为懒散找借口,多为运动创理由,我们坚信,只要双脚不停下来,总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两年,儿子迷上了乒乓球,每周一至五下午放学后,背着书包直接到少年宫报到,开始两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回家时总是满头大汗,接着下来冲凉、吃饭、做作业、睡觉,忙碌充实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征求他的意见,要不要调整一下这种节奏,换来的却是一句“我运动、我快乐”。我们都笑了!长期的运动,使儿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培养出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良好品格,在学校里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绩突出的他,多次被评为“三好、优秀学生”“校园文明之星”“优秀升旗手“,曾获二年级、三年级期末考试全级第一的优异成绩,连续三年代表学校参加清新区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取得2017年单打第六、2018年单打第五和团体第二的优异成绩,还代表清远市参加了2017年在惠州举行的广东省乒乓球锦标赛和2018年在肇庆举行的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做好了他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基于对运动的坚持,共同的爱好,赋予我们夫妻俩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更加强了我们之间的沟通、理解和相互的信任,有了一个和睦温馨、相亲相爱的家作强大的后盾,让我俩在工作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于钻研,为人师表。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当积极地营造宽松、宽容、和谐、愉快的氛围,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把美好的精神发扬光大,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一名好公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己之力。

  好的家庭能培养出好孩子,好家风能成就好人生。父母相爱的家庭是温暖的,家是讲爱的地方,温馨的家庭氛围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父母乐观向上,孩子也会有上进心,父母的言行给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我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他们没有受过高等的教育,但是他们懂得知识的重要,一直要求我认真学习。我父亲给了我自信,我读小学的时候成绩比较好,他逢人就说我以后会考上大学,会成为国家干部。我听到这些鼓励的话语,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很认真学习,成绩优异,如果哪次我没有考到第一名,爸爸就会问我:“这次是谁第一名啊?比我女儿还厉害啊,我们要向他学习。”听到爸爸的鼓励,我更加努力学习了。初中三年,我拿了很多次奖学金,初一的期末考试,我以平均分九十多的成绩拿到了一百元的奖学金,整个学校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学姐能拿到这个最高奖学金。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的时候,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分外激动,他说:“我的女儿是我的骄傲!”在爸爸的鼓励下,我的成绩越来越好,好孩子都是家长夸出来的。

  妈妈是一个很乐观开朗的人,她有一手好厨艺,在八十年代,生活不富裕,不过妈妈总能做出好吃的饭菜。在那些穷苦的日子,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不过妈妈也没有因为我是个女孩而萌生不让我读书的念头,那时我的学费都是妈妈辛苦一年养两头猪卖了才有钱交学费。从一年级开始,我的学费都是先拖欠的,一直到了五年级,妈妈外出打工,我终于不用赊账读书了。当我拿着妈妈辛苦赚来的钱去交学费的时候,心里觉得有了底气,也更加坚定了我要认真读书回报家人的信心。每次妈妈打电话回来都说自己在外面过得很好,叫我安心读书,直到初中毕业那年暑假,我去了妈妈工作的地方,妈妈照顾的那位老婆婆才和我说我妈妈很节俭,大热的天气也舍不得花钱买一根冰棍吃,恨不得把一元钱当成两元来花,我才知道妈妈为了我真的付出很多。妈妈一直都很乐观,她说只要认真读书,生活都会变好的。

  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中文和法律双本科文凭,我的好人生是因为有爸妈无私的付出——爸爸给了我自信,妈妈给了我乐观。以前日子过得很苦,爸妈很勤劳很努力去改变,现在过上好日子了,爸妈还坚持耕田种地,他们说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等实在不能下地劳动的时候才歇着。正是爸妈营造了这种努力向上的家庭氛围,我才一直那么努力,也终于拥有了好的人生!好家风真的很重要,爸妈的勤劳、自信、乐观向上一直影响着我。

  中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觉得生而为人,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礼貌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而教养则是跟随你一生的身份。

  我的一个堂姐夫,逢年过节到我家,从来不会主动和我父母打招呼,不会主动向我父母问好,更过分的是,我每次叫他一声“姐夫”,他都从来不应答,把头转开就当没听见,几年以来都是这样。有一次我生气地告诉我母亲,以后他再来我们家,我不会向他问好,您也不用招待他,他一无基本的礼貌,二无尊重,这么没教养的人,我们不必待见他!

  母亲教育我,你叫他那是你的礼貌,他没有礼貌不应答你,还不把我当长辈,那是他没教养,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没教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自己也变成没教养的人。

  父母对于我的养育,我最感激的是他们不是讲究穷养、也不是富养,而是难能可贵的教养。父母虽是没文化的农民,但却给了我很丰厚的财富,他们礼以待人,以身作则,一生传教。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无论在哪里,无论自己揣着什么样的心情,面对什么样的人,都必须把礼貌时刻带在身上,经常主动向人问好,脸带微笑;和人交谈多用“您”“请问”这样的敬词,多用“麻烦您”“打扰了”这样表示歉意的词,多用“抱歉”“对不起”“谢谢”等;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要注意多聆听,少插话,少打扰;无论是面对比你年龄小的,还是你的同龄或者你的长辈,不针对人,不分年龄,都必须和善、恭敬,以礼相待……

  其实礼貌是最珍贵的东西,但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只要我们多换位思考,多想一想人生而平等,那么礼貌将变成你内在的东西,会一直跟随你。

  仪表是一个人的身份证,礼貌则是一个人的通行证,礼貌能赢得尊重,教养则使人崇高。人与人相处,礼貌的人无疑是更受人欢迎的,我们都喜欢和礼貌的人相处,我们都希望被以礼相待,所有人格魅力都是有磁性的,首先你要是个礼貌的人,你才能认识到更多礼貌的人。

  如果说一个人的美丽是源于他的微笑,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他的礼貌,那么他的魅力无疑就是他的教养!一个礼貌的人得人喜欢,一个礼貌的家庭受人尊重,一个城市的礼貌,则能带给人愉快和信心。

  希望人人都能以礼待人,传承传统美德,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用礼貌迎接黎明,用教养送走黄昏,用微笑去享受每一天!

  我、妻、儿子,构成了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我和妻来自农村,自少就参加各种农事活动,深知粮食来之不易,故而在日常生活中格外爱惜粮食。

  儿子自小在城市出生长大,一向娇生惯养,虽不至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吃饭总是挑三拣四,更令我难以接受的是,吃完饭后他的碗里总有剩饭。每次提醒他,他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就是几粒米饭吗?何必大惊小怪。”其实,平时我和妻也对其灌输爱惜粮食的教育,尽管苦口婆心,但收效甚微,刚开始还见效,但几天后就故态复萌了。

  有一次,我有意问儿子:“你知道粮食是从哪儿来的?”他仰起头,一副天真的样子:“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粮食不就是从市场来的吗?”原来他平时陪妈妈到市场买粮食,所以就以为……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看来,得要再想其他办法教育教育他了。

  有一年7月,一家人回乡下,正碰上农忙季节。堂叔家缺少劳动力,正为如何收割稻谷伤脑筋。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儿子体验一下割禾,顺便也可以帮帮堂叔。于是我和儿子商量,没想到听说让他割禾,开心得不得了,一口答应下来。可能是新鲜的缘故,刚开始,儿子的积极性很高,来到田边就急不可耐卷起裤脚、挽起衣袖,像模像样地拿起镰刀,弯下腰卖力地割,有时还用鼻子嗅嗅刚刚割下来的稻谷味道。但随着太阳升高、气温上升,儿子的脸变得红通通,浑身是汗,开始显得上气不接下气,于是就向我提出不想干了。我故意激他说:“你开始不是信心满满的?干吗这么快就打退堂鼓了?”见状,儿子只好继续割禾……晚上一回到家里,儿子就累得趴在沙发上,连饭也不吃,冲完凉后就睡觉了。

  第二天,我问儿子昨天割禾的感受,他说原以为很好玩,没成想太辛苦了。我告诉他,割禾只是粮食种植中的一个环节,前期还包括翻地、播种、田间管理、喷药、施肥、除虫等等。儿子若有所思,脱口而出说,想不到粮食是那么辛苦得来的呀。我趁热打铁,与他一起重温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因势利导:“既然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以后还会浪费粮食吗”?儿子竟斩钉截铁地说:“不会”。

  说也奇怪,自从那次乡下割禾回来后,儿子每次吃饭都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饭不剩,与之前形成了鲜明对比。看来,讲一千遍、一万遍道理,还不如让其亲自体验一次。

  有一天,由于胃口不好,吃完饭时,我的饭碗里还剩下一些饭粒。这时,儿子竟指着饭碗,一本正经地说,“爸爸,你看你多浪费粮食?”闻言,我老脸一红,只好不好意思地吃光了饭碗里剩下的饭粒……

  从此以后,我一家三口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一起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我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无奈为了生计从河源来到清远工作,与孩子们不得不聚少离多,但是,我从未间断每日与子女沟通,从电话这头传过去的不仅仅是关心与爱护,更多的是殷殷家训,从小培养孩子们懂得“叶氏家训”里最重要的一个字——和。

  “勤为本,法为先;和为贵,学在前。”我不知道父亲的父亲,甚至更高祖辈从那里拣来的一句话,就这样在我家传承了下来,俨然形成了风雨不摧的家风。爷爷辈、父亲辈都有不少子女,到了我这辈,子女也不少,三个孩子,有时还真难管理,幸好家风良好,家训珠玑,字字刻在了孩子们的心坎上。逢年过节,我也会赶回故乡与家人们团聚,瞅着三个孩子调皮撒娇,我心里也乐开了花。但看见三个孩子为某事争吵或打架时,我会大为不悦。父亲曾经对我说过的话语,便轻缓地从我嘴上流出,淌进孩子们的耳朵里。“你们三个要懂得谦让,不要非常自私地去看待问题,即使面对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也不能抢。因为你们是聪明的孩子,可以想办法解决。譬如大家都喜欢这个东西,你们可不可以轮流玩?或者可不可以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玩?或者用自己的其它玩具交换着玩?三姐弟要和和气气的,怎么可以这样呢?”三个孩子听了之后,自然不会再吵闹,用我提示的方法玩得不亦乐乎。

  记得有一次在电话中,我听到老二在哭,便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老三欺负他。这让我猛然想起平日里在讲“和”字家训时,忽略了一个问题,总是教育大的让着小的,可是没有告诉小的要懂得尊重大的,所以老二礼让老三,可老三却一味好强,得寸进尺,这样违背了“和”字的最终意义。所以那次,我在电话中安抚了老二后,苦口婆心地对老三讲了“和”字的含义。此后,再没听见三个孩子为鸡毛蒜皮小事而闹得鸡飞狗跳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家和万事兴”、“兄弟和则不争,夫妻和则家兴”……可见,“和”字在治家传家上的重要性。不但我要谨记这一条条经典家训,还要口口相传给下一代,再下一代……

  孔子在《论语·为政》里有一句话非常出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輗,小车没有车軏,它凭借什么来行走呢?”这句话本质上就是强调一个“信”字,告诉我们人不可以不讲信用。为人必须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人,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

  孔子之后,儒家思想在这个问题上又有发展,孟子把信与诚相连,称“诚信”。根据《孟子·离娄上》的说法:“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实是天地之大道,天地之根本规律。追求诚信,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后来,随着孔孟之道的盛行,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诚信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就成了我们中华名族的有传统美德,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诚信也是我家的家风之一。良好的家风需要代代传承,从我懂事起,我爷爷就开始给我讲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和本村的村民一起担盐到几十公里外的普宁卖,走路走到脚底起泡长茧,风吹雨淋日晒,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有些人为了多赚几毛钱,往盐里掺假,爷爷从来不干这种不讲诚信且缺德的事,而且还主动制止他们掺假。由此可见,讲诚信的好家风,大概是从我爷爷那里传承下来的吧!后来我爸也是受到了我爷爷的影响,成为一个极其讲诚信,讲信用的人。我爸从小也教育我做人要讲诚信,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无信无以立”。他说,你不讲信用,人家就不信任你。人家不信任你,你有困难,人家也不敢帮你。你借钱别人怕你不还,不肯借给你。做生意别人怕你骗他,也不敢和你做。这和《狼来了》那个故事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件事很能体现出我爸的诚信。我爸是做木材生意的,有一次,他给上游的供应商给坑了,当时进货来的木材是一大卡车运过来,我爸因为信任对方,没有认真验货就签收了。后来发现这批木材里面有很多烂心的,根本无法交货给客户。客户下定的时候给了2000元定金的,交不了货必须退2000元钱定金,因违约还要倒赔2000元违约金。情急之下,我爸只能从一个同行那里调货,那个同行和我爸本来就是竞争关系,平时因为生意的争斗,几乎都像仇人一样。这次我爸遇到麻烦,他便趁机抬高价格,狠赚我爸一笔。为了守住自己的信用,按时履约交货,我爸也只能以每方高出几十块钱的价格从同行那里进货,然后又按照之前合约的价格转给客户,一来一回的差价算起来,总共要亏两千多块。当时我妈很生气,认为我爸是傻的。明明可以和客户说清楚情况,把订金退回客户,赔礼道歉,客户也能理解,完全没有必要亏两千多块钱。我爸却说:傻这一次是值得的,你违约了,也就没有了诚信。没有了诚信,客户下次还会和你做生意吗?我按时履约,亏了这一次,但还有下次,下下次,客户还愿意和我交易,我总是会赚回来的。当然,这只是我爸讲诚信的其中一个例子而已。他还有很多例子,都潜移默化地对我产生影响,让我也成为了一个讲诚信的人。

  总结起来,立身处世只有自己讲诚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往大的方面看,只有人人讲信用,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社会生活才能健康地运行、发展。

  人无信无以立。立身处世以诚信为根本。只有自己讲诚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只有人人讲信用,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

  家是温馨的港湾,她承载着心灵的归宿、家是社会的载体,她延续着文明的传递、家是生命的灯塔,她指引前行的方向、家是拼搏的依存,她给予澎湃的动力!谈及家庭,每个人都会有说不完的感想、道不尽的感慨……。复杂情感的交织,是家庭与时代和社会的缩影,是家风与情感和文明的延伸。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们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幼时的我便常有奶奶照看。奶奶历经生活的坎坷,早已养成了勤俭持家的良习。常听奶奶讲,困难时期全凭爷爷一人每月七十多元的工资供养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给村里的公公婆婆捎去生活费用,五个孩子的衣服、鞋子都由自己亲自手缝制,常常是老大穿过的衣服老二接着穿。所以,当时就流传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从我懂事时起,就记得奶奶起早贪黑的忙、勤俭节约的过,从未见过倒掉吃剩的饭菜,孩子们的碗底也不允许留下一粒米。长大后,还常常听叔叔讲起过年时听着街上的鞭炮声而催促奶奶快些缝制未完工的棉裤等着下地的情景。

  所以也不难理解当时有着“鸡蛋碰糕”的现实。在身教、言教的双重引导下,我也渐渐养成了踏实朴素、勤俭持家的良习。至今,没有在外用餐的习惯、不吃零食、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除特殊情况外从不打的。这种习惯也常常潜移默化到我的工作中,常从节支降耗的角度考虑问题。习惯坐班车送报表,双面使用复印纸、通过自学自己动手处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出现的问题。

  谦和诚信是长辈们对我从小的教导,也是我们全家待人接物、工作生活的起码标准,更是我们中华民族高尚人格魅力的具体展现。谦既谦虚谨慎、和既和睦相处、诚信既一诺千金。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从不忘记长辈们从小对我的教导:“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话虽朴实,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工作以来无论在什么单位,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竭尽全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友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待人接物中我学会了宽容、奉献、担当、感恩、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懂得了虚心接受来自家庭、社会、师长、同事、领导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循循善诱的教诲。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常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因为我深知在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才能勇立潮头、出类拔萃。我把《论语》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座右铭,学习用国学经典对照和激励自我、教育孩子,懂得谦和诚信与生命等同的价值。

  自强乐观,是我从长辈们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又一优点,虽他们从未以言语的方式告诫,但我还是能够耳闻目染。多年前,爷爷生病住院,不经意间我抚摸到爷爷的膝盖下方异常粗大,我只知道爷爷有腿疼的毛病,可从找到过问题的症结。那天我恍然大悟,曾听爷爷说过,他老人家退休前一直在运销站工作。五十年代时运销站装火车全部是人力装卸,每人肩头扛着一筐一筐的煤在斜搭在车皮与地面的木板上上下穿梭直至装满车皮,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从不间断,爷爷的两个肩膀上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两个高高的肉垫,是由于长期受力所至,可我却从未想过由于膝盖关节长期吃力,所导致的关节严重变形。爷爷总在晚辈们的嘘寒问暖时轻描淡写的说腿有点疼,平日乐观豁达的他却从未说起他所经历的艰难,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第一代同煤人开荒拓土,战天斗地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同煤精神;让我明白了生活不会一帆风顺,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吃苦耐劳,乐观对待生活,有自强不息、勇于担当、勇于探索、孜孜不倦的精神,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要有高尔基笔下海燕搏击风浪的斗士精神。

  每次离别,远嫁千里之外的小姨都会不舍地把娘家人送到车站,泪水涟涟,可我却从没捕捉到过姨父流泪的瞬间,是他性格高冷、人情寡淡,还是因为我们终究不是他的血缘至亲?

  可每次在我们回程的前几日,他和小姨就开始忙着用各种特产、积攒下的好东西把我们的行李箱塞得满满的,还得额外加塞几个包才肯罢休,生怕这些东西不够分给老家的亲人们。就拿这次来说,他硬要在我拉杆箱上再多装一箱龙眼,我说车站人流大,又要过包,太重了,拉杆断了就惨了。他却说,你学文科的不用跟我学理科的争,加这点根本不成问题。无奈,我只得听命,心里倒有些埋怨:现在谁家都过得不错,谁都不缺这些吃的,这么大热天的,像农民工春运一般,何苦啊?

  到家后,我发视频给小姨报平安,哥笑着抬腿给她看,说满腿的包全是摘龙眼害的。原来,姨父为了给小姨娘家人尝鲜,特意带哥去他老家摘龙眼,哥不敢爬树,59岁的姨父却像小伙一样,蹭蹭蹭爬上树,把果实递给树下接应的哥。大概80斤啊,满满4大箱。哥说他在树下都被蚂蚁、蚊子咬得受不了,催促了姨父多次,可他还是不肯下树。哥还模仿姨父下树后撑着腰直喘气的样子给我们看。我们都笑了,可陡然间我心里酸酸的:他不就是想让我们亲人多分点吗,哥在树下都被咬,姨父一大把年纪在树上肯定更受折磨,我突然为车站的想法内疚了起来。

  如果姨父只会做表面功夫,我们这些亲戚怎可能每两三年就来探亲一次,一住至少半个月,吃好,住好,玩好,临走还大包小包?

  这些足以证明姨父待亲人的真诚与慷慨。毫不夸张地说,在我眼中他是亲人当中最真挚,最有胸襟,最担当,最包容的男人!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无论是我们自己身边,还是电视剧里,总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我们在单位会对同事,领导很客气,可回到家,有时却把火发在最亲的人身上。而且,有一就有二,长此以往,明明是自己脾气不好,反怪在亲人头上,说他们不够宽容自己。

  对此,和姨父长谈过两次,我终于明白为何他有如此的胸襟去淡化一切在我眼中忍无可忍之事:“对待外人,我们要友善和气,尽可能不要去撕破脸,但若人家已经骑到我们脖子上,则必须堂堂正正地回击;相反,亲人是我最在乎,最不舍得伤害的人,是要和我相处一辈子的。一旦吵架,撕破脸,我不知以后该怎么相处?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多年来他和小姨一直都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我从未从母亲那听说小姨受过什么委屈,反倒是夸姨父对她种种的关爱。在婚姻危机高发的时代,他们这种恩爱夫妻的相处之道,实属难能可贵。如若不是姨父脾气好,小姨如何能在异乡生活得如此幸福,精彩?姨父虽做过军人,可他从不大男子主义,相反却很体贴入微,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都是他六点起来煲粥,煎煮鸡蛋,炒好送粥的小菜。最让我惊叹的是,当初生完表妹后,小姨整天都感觉睡眠不足,夜晚几乎都是姨父哄带孩子的。

  毕业那年,我去找工作,暂住小姨家,恰逢姨父单位要增加公务员编制的名额。像他们这种部队转业的虽不用参与国家统考,但也要参加内部考试。于是乎,晚上起夜时,我常看到姨父伏案看书,勾勾划划的身影。我为他这种不贪图安逸,拼搏进取的精神所感动。他的这种努力和毅力显然影响了正上初三的表妹,那段时间她也更用功了。临考前几天的晚上,姨父同事来串门,说考试其实就是走走过场,根本不用这么上心。小姨听了,劝姨父放宽心,不要再熬夜看书了,可他还是看到半夜。最后结果出来,有几个人落榜了,可见并不完全是走过场。经此一事,我由衷钦佩他不偷奸耍滑、全力以赴的处事态度!

  这次,我还发现表妹脖子上多了一道长长的疤痕,在追问中才得知:前几年的一个晚上,他们一家三口像往常一样,在附近的大学散步,不想在下坡路段,表妹被一个练车的新手当场撞翻倒地,当时小姨抱着昏迷的表妹哭天喊地,捶胸喊叫为什么撞倒的不是自己,连有泪不轻弹的姨父都失声痛哭了。表妹昏迷住院多日,脸上浮肿得厉害,他俩只能请假,日夜照顾。听到这些,我很气愤,忙追问那个肇事的怎么处理?姨父说他是外地人,打工仔,年纪轻轻没什么钱,没必要为难他。所幸住院费只有数万元,你姨又多年虔诚信佛,就没有向他索赔,毕竟钱财乃身外之物,女儿健健康康才是他最在乎的。

  姨父天资聪颖,可苦于出身贫寒,弟妹多,只读完高一,所幸应征入了伍。在部队里,他个子最小,却没人笑他,战友反以他为师为荣,当年在雷达修理所,他过硬的业务能力是被高度认可的。

  他的军人底色已然成为我心中的精神巨人!他对家人关怀备至;对自己严格要求;即使对待“恶人”尚有恻隐之心。如果每个家庭的顶梁柱都有姨父那样的胸怀,我相信和谐的家风将吹遍中华大地每一户人家!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好的家风家训经世代传承,积极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虽说我的家庭仅仅是一个寻常的三口之家,也没有篆刻成匾的家规家训,但我的家庭,有着的,确是受用一生的、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我的父母于日常细微处,言传身教的品格——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勇于担当、敢于逐梦。

  孩提时的我,跟大多数孩子一样,特别爱吃糖,尤其是裹着花花绿绿的糖纸的巧克力。有一次,我跟着我的母亲去她同事家做客,阿姨就拿出了一大罐我最爱的巧克力请我们吃。我看到后非常欢喜,当即就掰了几颗。临走时,我还念念不忘那罐糖果,于是,我就趁母亲跟阿姨告别的间会儿,偷偷地抓了一把糖果塞到自己的小裤兜,以为谁也没看到。可是,还是被细心的母亲发现了。我深感我的母亲会责备我,于是就低着头、嘟着小嘴儿,捂紧自己的小裤兜。但没想到我的母亲并没有凶我,而是摸着我的小脑瓜子,耐心地教育我——小孩子不能太贪心,如果实在喜欢,也要事先征求主人家的意见,同意后才能拿走。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是的,“莫以恶小而为之”,从那以后,我记住这个道理——做人要诚实、要学会知足、还要推己及人。

  青年时期的我,也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有很多自个儿的想法,但不一样的是,我的父母会从朋友的角度先去倾听我的想法,然后再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紧接着试着站在我的角度分析,最后再交由我自个儿做决定。尤其是我的父亲,他经常勉励我,让我大胆地去追逐我自己的梦想。还记得大三那年,我们学院有个到台湾交换学习的机会,我特别渴望能够得到这个机会,但又苦恼于需要额外支付一笔将近2万元人民币的学费。于是,我把我纠结的想法跟我的父亲说了,他听后,语重心长地说:“你想去就去吧,有这样的机会到外面长长见识,爸爸也想呀,所以爸妈支持妳。费用那边不用担心。”再到后来,不管是毕业后我响应国家“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去到飞来峡镇政府三支一扶,还是以“青春的名义”参加清城青年说的演讲分享,亦或是继续在乡镇基层“墩墩苗”,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乡镇公务员,我的父母,依然鼓励我、支持我。

  成长路上的我,有过迷茫、彷徨、也有过浮躁、气馁,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父亲时常告诫我的一句话:“头顶灿烂的星空,脚踩现实的大地,肩负时代的重托,争做时代的新人”。

  是的,我们年轻一代就应该像我们习总书记曾说过的那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担新时代的重任,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的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却给了我受用一生的、宝贵的财富——“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勇于担当、敢于逐梦”的王氏家训;我的父母,正是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也并将伴随着我的一生,经由我传递给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像细雨般无声地滋润着一代又一代。

  家是最小国,国乃千万家。如若家家都能传承好家训、户户都能培育好家风,中华泱泱大国,何以不兴?中美贸易之争,何以为惧?

  父亲以前做过生产队的会计。听母亲说,每年秋收后分红薯,父亲总先把个大的分给别家,一家挨一家按劳动力分配。最后轮到自己家,也不用称了,当父亲拿回剩下的几根蔫红薯根,总被母亲絮叨好久。父亲说,我是会计,得做榜样,不能先挑了好的。在母亲的絮叨中,还不忘告诫我们,做人得正直,得善良。

  如果说我们姐弟几个现在还在坚守着正直善良的底色,应该说,与父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特别有一件事,在我的童年里扎下了根,至今,我还常常想起。

  那时,刚分开耕作,解决了吃饭问题。村里每家每户一大早都会煮好一锅粥,晚饭前,主要吃这个充饥。村里有一个叫勤公的老人,带着一个傻儿子,住在靠祠堂的半间屋里,依着政府的补贴生活。过得很艰苦,早上也没多的米煮粥。早上起来,他通常拿着个大瓷碗在村里面转悠,按村里人的说法,逮着哪家吃哪家。时间一久,人们远远看见他的身影,就把门关了起来。每次,他只要来到我家门口,父亲总会给他舀一大勺粥。有时被母亲看见了,就会骂父亲几句,父亲不气,细声细语说,吃不了多少的。后来习惯了,母亲也不再絮叨了,再后来,母亲也会把粥舀到他的碗里。

  这些,都被我们明明白白地看在眼里。父亲只有小学文化,他并不懂什么家庭教育的大道理,但是,我觉得他的榜样精神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好的家风家训不是挂在嘴边的,也不是写在书上的,而是刻在行动中的;它不是静态的,是呈动态产生影响的。一家之长会对子女产生影响,子女又会对下一代子女产生影响,代代相传,自然形成了好家风。但很多人还不懂这个道理,认为好品质是学校和老师“教”出来的。只要把人放在学校,心就安了。这其实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家庭是第一教育现场,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最初模仿对象,一个家庭必须要有良好的家风,才会引领孩子走向正直与善良。《颜氏家训》云:“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意思就是说,做好事,无论是让人知道还是不让人知道,都会得到报答的。人人如此,家何不好?家家如此,国何不好?这一点,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致的。

  《荀子·劝学》有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翻译过来,就是“土堆起来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

  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却把这种“积善德”的朴素思想用行动诠释得清清楚楚。我想,这也是一种最朴素的好家风,我会把它一直传下去。

  自打记事起,感觉老爸非常严肃,但这种父爱一直影响着我,直到今天仍然历历在目。作为80年代初出生的我,也作为家里的独生子,感觉老爸在呵护宠爱方面似乎跟我无缘。生于50年代初期的老爸两岁多时便没了父亲。我爷爷的去世,加重了奶奶的负担。在那个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年代,奶奶一个人拉扯老爸四兄妹艰难生存。听奶奶讲,当时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一顿肉,还是生产队分配的。正是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爸爸,从小就训练我独立,七八岁就学会做饭煮菜。老爸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我。说心里话我一直惧怕老爸但他从未打过我。

  当我选择要去当兵时,老妈心疼我不让我去,还背着我跟老爸吵过架落过泪,说老爸怎么不阻止我,老爸吧嗒抽着烟,只说了一句,孩子长大了能够去部队锻炼锻炼也为保家为国出份力。记得我离乡入伍那天,回头刹那,清晰看见了老爸湿润的双眼。

  退伍后外出打工,老爸叮嘱道:出门在外友善待人,家里不要太多顾虑。正是这种激励,我感受到家是坚强后盾,努力工作一心为家。

  结婚后第二年我将爸妈接到城里一起生活。起初爸妈不愿离开生活几十年的家乡,但为了帮我们接送小孩上学放学,买菜做饭搞卫生,让我们上班没有后顾之忧,二老欣然同意了。

  前几年,老爸身体不好需要治疗,医生的交代不能抽烟喝酒,老爸第二天就戒掉了烟酒。对一个抽烟喝酒有一定年限的人是很难做到的,何况老爸是近四十年的“老烟枪”,需要何等的毅力和决心啊!

  前阵子,同事看新闻媒体的报道后告诉我,才知道老爸见义勇为的光荣事迹,他徒手救下了脖子被卡在三楼窗户外的幼童。当时许多人在场都不敢去救幼童,害怕救不了会担责。事后老爸说,他当时看到幼童生命垂危,情况万分紧急,没考虑那么多就上去救人了。朴实勤恳的老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题记:好家训与好家教合并一起,就能成就好家风。希望每个人都能用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辈辈传承下去!

  由于自选自摘,价格便宜,许多人驱车到果园摘桔子,摘好后再称秤、付钱给果农。当我带着女儿到达时,果园里已是一片欢腾,几乎每棵树都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摘桔子。女儿虽然只有七岁多,可机灵得很,直嚷嚷拿着篮子催我赶快去摘,我点点头,挽起衣袖,与女儿融进果林里。

  黄橙橙的桔子新鲜水灵,挂在枝上甚是诱惑,有的人边摘边吃,甜蜜的滋味早已荡漾在他们脸上。我问女儿要不要先尝尝,女儿摇头说还没称秤付钱,不能白吃农民伯伯的,我会心地笑了,这小家伙可爱得让我自豪。

  正忙着将枝头几个大桔子摘下来,女儿突然毫不顾忌地指着一个地方说道:“爸爸你看,那边地上好多小桔子。”我扭头一看,一棵树下真的丢弃了好多桔子,有的已经剥开了,有的完好无损,这一定是有人摘下来后嫌桔子太小就扔掉了,剥开了的桔子是有人尝过不够甜然后丢弃的。“爸爸,你再看,有个阿姨正从篮子里把小桔子拣出来扔地上。”女儿再次嚷嚷着。我看到几乎每棵树下都有被丢弃的桔子,零零散散躺在地上。

  女儿一脸不快,无不心疼地说:“爸爸,他们太不像话了,爷爷说过这样就是浪费,并且还不讲卫生,随地乱丢。”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望着满地狼藉,再想想女儿的话,我很是难过。这时,女儿捡起地上一个小桔子问我:“小桔子黄得好漂亮,一定很甜吧?”“桔子不管大小,只要成熟了都会很甜。”“那我们就把小桔子捡起来吧!”说完,女儿就蹲在地上捡拾那些被人丢弃的小桔子。

  我望着女儿蹲在地上的小小身影,再看看树下那些被随意丢弃的桔子,心里很不是滋味。生活在这个文明和谐的社会里,有些人的素质教育竟然不及格,甚至可以评零分,这不仅自损形象,还拖了文明社会的后腿。“珍惜劳动成果,不搞铺张浪费,爱护环境卫生,倡导勤俭节约……”这些大人们张口即来的行为准则却在行为上输给了孩子。我想,今天要不是女儿在身边,这些传承千年的家风美德,不会让我对个别素质底下的人深恶痛绝,因为,他们还真不如一个孩子。

  好家训与好家教合并一起,就能成就好家风。希望每个人都能用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辈辈传承下去!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96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