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简章发布,招生范围由往年的“高中毕业生”改为“高三毕业生”,引发考生质疑北大歧视复读生。11月21日,北京大学招生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北大并没有歧视复读生,只是不鼓励复读,不鼓励学生因为追求北大而复读。(《信息时报》,11月22日)
十多年前,或者说计划经济时代,高考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考能改变一切”的情况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可以说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考上大学,就能脱胎换骨、改变命运、荣宗耀祖;靠不上大学,指定要吃苦受累,“面朝黄土背朝天”,做一辈子农民或者低薪工人。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大批卧薪尝胆,意图东山再起的复读落榜高考生。而为了给落榜生一条活路,我们国家一直允许复读行为。这种计划经济时代造就的独特现象,便一直延续至今。
但客观公正地说,复读现象的存在,是时代的悲哀。因为它的的确确对应届生造成了影响,“抢”去了本应属于他们的录用名额,使得一部分应届生,不得不自己也沦为“复读生”,接着去影响学弟学妹。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势必浪费了考生的时间,增加了社会成本,对考生个人和家庭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完全是一种没必要的浪费。
随着“大学生毕业包分配”等政策的寿终正寝,很多“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已完全被“市场经济”所取代。此种情况下,上大学,已不再是事关“生死”的唯一通道。这时候,我们也没必要继续给落榜生留这么一条路。我觉得,应顺势而为,全面叫停复读现象。
完全可以在某一年度,根据考分情况,能上重点的上重点,能上普通的上普通;能上本科的上本科,能上专科的上专科;该去民营的去民营,该上职业院校的上职业院校;能毕业的毕业,不能毕业的结业或者肄业。总之,应该彻底封死复读这条通道,没必要把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再一直历史遗留下去。也就是说,高三生必须毕业、肄业、或者结业。
这样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保护更多学生、更多家庭利益的必要手段。无论如何,复读不必、为了上北大等名牌复读更不该。从这点来说,北大不鼓励复读的做法没错。只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与时俱进,迅速研究全面停止学生复读的因应之策,尽快出台相关规定,也好让“北大们”,能理直气壮、于心无愧地去拒绝“复读生”,而不再是“心有余悸”、遭人非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