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星青年按】一首节气歌,记录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耕作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也见证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去年的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过去这一年里,文艺星青年推出了“日课”专栏,在每个节气的清晨,都与大家分享节气之美。
其实,“二十四节气”背后是一个细腻诗意的世界,一草一木都饱含着古人对自然的体悟。今天,我们一起回顾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感悟四季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一、用户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规定,审慎、合法地利用伊妃(E-file)平台发表言论、作品。
二、用户的言论、行为若涉嫌违法或侵权,用户可能被强制承担因该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全部法律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伊妃(E-file)运营方有义务提供用户资料,有义务和权利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各种必要措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