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丨“1+1”主题班会助力学生成长

2019-05-07 17:23:02  阅读 118 次 评论 0 条

  良好的班风如一条小河,流经之处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主题班会则如春雨,既为小河源源不断地注入能量,又及时涤清河流,让它流得更远。在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的主题班会在摸索中不断完善,营造了良好的班风,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们。

  最初,我的班会选题比较随意,单独来看还不错,但整体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往往是出现问题了,才去组织相应的班会,班会总脱离不了说教和补漏的意味。后来,我借鉴学科教学必修加选修的模式,构建了班会主题1+1模式。

  必修主题由班主任确定,它是对学年、学期重点工作的分解。高中三年,每学期的育人重点是不同的,我尝试把每学期的重点分解成一个个要点,围绕这些要点确定班会主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落实育人工作。如高一第一学期的教育重点是“适应、转变、规范、养成”,围绕这4个重点我确定了8个班会主题:

  确立这些主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寄宿生活、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的适应转化工作。

  选修主题由学生自主讨论决定,可以涉及社会热点、心理现象、思维探究、文化传统、旅行见闻等。如“欢乐水一夏”班会,引导学生从生活、科学、人文三个方面去认识、感悟水的内涵;而“思维逆流”班会,则用图片、科学的数据和经典的案例带领学生探讨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必修加选修的主题模式,各具其长。必修类主题班会主题明确,指导性强,有力地促进了正确班集体舆论的形成,保证了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选修类主题班会主题多元,视野开阔,满足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很多老师认为,班会应该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对这一观点,我并不完全认可。我多年组织和召开主题班会的经验证明,真正的好班会,主体亦需“1+1”,即班主任和学生缺一不可。班会的效果,有赖于班会的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好的班会,就效果而言,一定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我班的班会借鉴了参与式教学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全班学生依照兴趣爱好、能力强弱组合为不同的班会小组,在组长召集下商讨、策划、组织班会。每个小组每学期负责一期主题班会,从主持到组织全程、全方位负责。

  或许很多班主任会说,我也是这样做的呀,这有什么新鲜的。但我想说的是,班主任放任不管、完全由学生自主组织的班会往往会出现主题不明、娱乐为上、能者多劳甚至全包的现象,导致班会达不到预期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班会更需要班主任全程关注,需要班主任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引导学生提升主题、完善方案,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大胆创新。

  为了增强班会的计划性,使班会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分工明确,我设计了“班会方案策划表”,给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策划表内容包括班会主题、时间、地点、组长、组员、设计目的、活动重点、活动难点、班会分工及准备、班会流程。

  这张表在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后,由组长负责填写并上报班主任,我会认真研究,并提出修改建议。班会结束后,每个组员需要完成一份“成长记录”,主要记录自己完成的工作和班会后的感悟,以延伸有价值的体验和教育效果。“成长记录”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一份交给班主任。我会将一些共性的感悟再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在反思中得到成长,也为下一组策划、组织班会提供借鉴。

  以高一“童真不童稚”班会为例。班会小组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浅层次的原因是“六一”即将到来,大家想过最后一个儿童节;深层次的原因是成长中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困惑,用孩子们自己的话说就是“高中生比初中生复杂多了,真想回到单纯的童年时代”。所以学生最初设想这次班会的主题是“追忆童年”,通过动画片、歌曲、游戏等回忆美好的童年。但我觉得班会仅仅停留在回忆层面,既起不到解决学生成长困惑的作用,也缺乏对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引导作用。

  结合马斯洛“健康的儿童性”观点,我启发班会小组重新思考童年对于一个人的深层意义,思考成年人应具备理性和非理性双重视角的意义。班会小组商讨后改进思路,最终确定了“童真不童稚”这个主题,并依据主题把班会分为“回忆童年”“时光来信”“写给未来”三个部分。

  “回忆童年”部分保留了他们最初的想法。“时光来信”环节极具创意,由时光邮递员(学生扮演)把“过去的自己”写给家人、朋友或自己的信投递给学生,这些信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写出了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迷惘与困惑。收到“时光来信”的学生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给“过去的自己”回信,对信中提出的困惑、问题进行回答。第三部分“写给未来”,由心理测试和“快乐的十条建议”组成。

  这次班会开得很成功,真正体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班主任的引导,使孩子们开始思考“健康的儿童性”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在之后的班会设计中,孩子们不再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而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如曦儿同学在“写给过去的自己”中这样写道:

  童年,终究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昨天。我们纵有千般万般不情愿,但是岁月唱着永不停息的歌,没有任何人能阻挡。我们在成长,但是我们的童心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消失。所以,让我们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快乐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坚信世界的美好,怀着童心向着彼岸远航!

  这样的感悟源于孩子们真实的思考。班会后,孩子们都说这场班会让自己明白了成长中必然会发生的变化,从单纯到成熟是每个人无法改变的事实,活在当下,积极主动地适应高中生活才是理性智慧的。

  班主任的思考与引导会让班会的主题更鲜明,教育目标更明确,设计更科学;班主任的关注和推进会让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让班会更具教育性。而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织班会的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促进了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让班会的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

  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思考,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他们喜欢参加新颖活泼、知识性强、内涵丰富的活动,而对抽象、空洞的说教不怎么感兴趣。如何让班会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呢?唯有不断创新,尤其是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创新,即“创新1+1”。

  学生“早恋”是所有班主任都很头疼的问题。高二时,班上“早恋”现象开始蔓延,彼此爱慕者有之,偷偷表白的亦不乏其人。如果巧妙地设计一节具有新意的班会,引导孩子们自我教育,“花开会有时”的道理则无须多言。

  这次班会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学生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如果我告白的话》,讲述了一个男孩向女孩告白失败后发奋图强的故事。伴随着铿锵的音乐,男孩从身体到精神完成了自我超越,终于拿到了北大的录取书。在大学校园里,他给女孩打电话。女孩说:“做我哥哥好吗?”男孩释然地站在大学的操场上,那些曾经的画面一一浮现:他给女孩擦桌子,买她喜欢的蛋糕,被拒绝后在操场上狂奔、教室里苦读、宿舍里锻炼……影片的结尾处有一段这样的字幕:

  最美好的结局不一定是在一起,或许你最后也没有牵到那个人的手,但你在努力的过程中却获得了更多。尝试过后,不妨把这份倾慕藏在心底,作为你向上的动力。

  这部6分钟的片子,班会小组学生整整拍摄了半个月,配乐、剪辑、合成,都是他们自己一手完成的。片中男孩的原型就是微电影的导演,那段字幕是他的真实感悟。微电影这种新颖的形式让班会充满新意与生机,感染力很强。

  我班的班会,创新成了常态。“时间都去哪了”中的原创相声《鸿宇时光》,“你的心理你做主”中的“快乐的穿墙而过”心理游戏,“给我一朵夏花的美丽”中的全校范围内的采访,“童真不童稚”中的角色扮演,“好好活着就是爱”中的时文阅读,“光阴穿梭,励志人生”中的为电影配音……鲜活的内容、新颖的设计,让主题班会充满了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效果明显。

  一节节主题班会,如一粒粒种子,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关注社会,学习交往,直面挫折;一节节主题班会,营造了良好的班风学风,构建了合作、担当、分享、创新、奋进的班级文化,让孩子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这种班级文化氛围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499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