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电影《致青春》的上映和明丽的春光,70后80后集体进入“怀旧”时光。站在导演赵薇背后的“时光捕手”是大名鼎鼎的编剧——李樯。从《孔雀》、《立春》到《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李樯以强烈而独特的个人气质,穿透影像给电影烙上自己深深的印记。
布衣布鞋、一副黑框眼镜,李樯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但却能让人感觉到平静表面下喷发的小火山。特别是当话题进入他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时,李樯时常妙语连珠。有人质疑《致青春》中的爱情不合理,他说:“爱情是不可理喻的,我还想问张爱玲为什么爱胡兰成呢。”
虽已是炙手可热的编剧,但他与现实保持着谨慎的距离,到现在也没开微博。对于文字、表达则是锱铢必较,和李樯聊天,他经常会纠正你对他的话简化的总结,“其实也不是这个意思”。然后再字斟句酌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问:赵薇曾经说过,小说《致青春》并不是很打动她,但“李樯敢改,她就敢拍”。这是真的吗?
答:赵薇上了研究生以后,要提前准备毕业作品,中间我们俩探讨过别的,包括一些日本小说,可是不太好实施。她给我找过一些案子,还跟我说过江国香织的作品《一闪一闪亮晶晶》,但一直没有找到契合点。一直拖到去年,她转过年6月就必须拍完戏毕业,不拍也得拍了。
有人给了她这本小说,她看完以后,没有马上给我看,她自己不是特别被打动。但没太多选择,我觉得这个戏可以做改编,只要有一些点可以支撑。首先,校园生活在中国电影里特别少,是一个空白;第二,小说里陈孝正和郑微这条爱情线很不错。
答:郑微这种敢爱敢恨,对爱情比较自我的态度挺像80后这代人的特质,是以往年代里出生的人不常见的。这种直来直往的东西很能反映80后包括独生子女这一代比较自我标榜的个性,这种爱情观比较打动我。
答:我从来没看过。好的小说不见得能改成好的电影,而一些经典电影,比如《教父》、《肖申克的救赎》、希区柯克的电影都是由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说改编的。我不觉得一个电影非得是好小说改编的,二度创作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对小说没有什么评判,我只是作为一个药引子,化蛹为蝶,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东西,我觉得可以做,就做了,也算束缚中的自由吧。
问:最近,原著小说作者提出,当时只签了剧本的改编权,没有同意改编剧本的出版权,指责你涉嫌侵权。
答:我跟小说作者没有任何接触,我跟她没有交集,也没有谈论过她的小说。我是跟赵薇签约的,不牵涉投资公司,所以说我侵权完全是胡说八道,我跟投资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我有兴趣的是在我规定好的情境当中展示我自己对剧本的创作。我理解创作有两种,一种是自发创作,比如《孔雀》和《立春》;有一种是规定动作,尽量做到力所能及的能量释放。
问:《致青春》上映后,一边好评如潮,很多人哭得泪流满面,有的人则完全入不了戏,觉得太假。反应非常两极,这在你的意料之内吗?
答:这是特别自然的事情,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看待事物、精神层面都是不一样的,这都是他自我的事情,听这些对我没有什么影响。其实不光是《致青春》,可能这次票房很好,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点,其实任何作品都有争论,这是必然的附属物。
问:很多人认为相比较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反而配角比较出彩,像张开这个角色就延续了你一贯的“小人物”的视角,与《孔雀》、《立春》一脉相承,反而比较打动人。
答:我觉得不要老是拿《致青春》和我原来的戏去比,我是什么样,我自己都不清楚,现在大家只是看到我三四部戏,今年年底的《黄金时代》可能是另外一种东西,《放浪记》又不一样,我现在的面貌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几个戏可以涵盖的。
问:有人认为这部电影中的几段爱情让人不可理喻,郑微怎么就爱上陈孝正了,缺乏交代,阮莞的命运也让人扼腕叹息。有人觉得是为了追求戏剧性,显得不真实。你觉得呢?
答:说这些话时,你是站在他者的立场,如果你是作为主观的一个人呢?你有没有发现你身边的男男女女恋爱全是不可理喻的,全是不正常的。爱情挺奇怪的,你特讨厌一女孩,那个男的爱死了,爱情本来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我还问张爱玲为什么爱胡兰成呢?他那么花,张爱玲不是活该吗?林徽因为什么就不能爱金岳霖呢?爱情是一种命运,这个人就发生在你的感情上面了,你就成为了一个被爱情驯服的动物。
答:我很满意,没什么遗憾。在现有的阶段,它只能是这个样子,未来很多年时光流逝之后,我如何看待这个电影,别人怎么看待这个电影,都要等到时光流逝之后才能看清楚。
答:没有刻意做商业性的考量,只是赵薇说我要求一定要好看,如果只是有深度,不好看她也不爱看,但是如果只是好看,没有深度,她也觉得不行。
问:在这部电影之前,《孔雀》和《立春》都是和顾长卫导演合作的,很巧的是,两位导演都是导演处女作,你似乎总是能看到一个导演的潜力?
答:这是偶然。顾长卫是一个摄影大师,他饱含经验,虽然导演是处女作,但有非常漫长的从业经验,也跟不同的导演都合作过,我相信他的导演处女作比任何人的储备都要丰富。最重要的是《孔雀》里的姐姐那代人就是他的青春期,他的整个经历和《孔雀》是百分之百吻合。
答:顾长卫是先看到我的剧本,然后跟我合作。赵薇认识我的时候还没准备做导演,我们先成了很好的朋友。赵薇是直觉型的,她领悟力很快,她读了很多书,在我眼里,她并不是一个演小燕子的明星,我没有把她当演员。顾长卫比较理性,一个是日神,一个是酒神吧。我和赵薇喜欢的电影都很像,她挺喜欢阿莫多瓦,我也很喜欢,她喜欢哥特式的东西,我也是。都爱喝红酒,性格都很直率,喜欢的音乐也很像,很多兴趣点比较接近,一见就好像做朋友很长时间了。
问:与《致青春》改编剧本相比,《孔雀》、《立春》是不是包含了你更多的生命体验?
答:小城市中的文艺梦,我在安阳的时候深有体会。艺术是奢侈的梦想,它不是单靠信心就能做到,爱艺术的人其实是又饱经幸福,又饱经忧患。热爱艺术的人最终他的心性一定是会比不喜欢艺术的人聪明、敏感、高贵。
《立春》的结局,说明“艺术是无用的”,但这个“无用”是带引号的。王安忆在《心灵的世界》里说,艺术不能功利地去对待,它只是你一种精神的需求。艺术不等同于艺术家,如果一定要当艺术家是逻辑上一个很可怕的漏洞,如果只是热爱,就不会如此饱经忧患了。
比如现在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成功了,我只是获得了一个职业的饭碗,就好像去了一个满意的公司而已。面对未来很长的岁月,等待我的依然有挫败,很多根本达不到的欲望,依然会面临各种心灵的困境。
问:很多写字的人都不太愿意去当编剧,因为电影是导演作品,写字的人想要对作品有更大的掌控力。一些作家坦言自己当编剧不过是因为有更好的报酬。
答:我没有这个想法,我热爱电影本身,不是文字本身。戏剧家田纳西·威廉姆斯曾经在好莱坞做电影编剧,后来才去写戏剧。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这些大作家曾经非常想当编剧,电影有它独特的魅力。
答:不太会。剧本创作有它自己的魅力。受限制未见得不是好事情,即使小说创作也是有局限性的。目前我想写的故事还蛮多的,还没有罢手的意思。明年还会写几个剧本,我甚至会写警匪片和杀手电影,包括悬疑,我喜欢的东西非常多,电影有太多种,我都有兴趣去尝试。
答:这样看待电影态度是有问题的。电影的种类很多,我不是只喜欢艺术片,我就很喜欢希区柯克,当时你当做商业片看,但是今天看来绝对是大师之作。我并不认为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有界限。比如库布里克,他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他非常丰富,有严肃意义的文艺片,改编自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也有杀手电影《杀手之吻》。再举个例子,我喜欢的美国导演比利·怀尔德,他是我非常佩服的导演,电影类型非常多,《热情似火》、《公寓春光》,还有黑色电影《双重赔偿》、《日落大道》。
答:首先要有好看的故事,同时有它独一无二的精神视角,第三,它要塑造别材别趣的、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华语电影很多,比如《阮玲玉》、《胭脂扣》,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天水围》,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侯孝贤的《童年往事》,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剧本是电影的一剧之本,一个很好的剧本一般拍不差的,但是一个烂剧本一定拍不出好电影。
答:我最近在写《放浪记》,提纲已经做完了。这部电影赵薇和陈冲演,两个黑白分明的人物,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跨度很长,从她们的青春到中年产生心理巨大的冲突。今年年底拍摄,明年上映。《黄金时代》今年下半年上映,萧红是我非常想写的一个人物,我和许鞍华都非常喜欢她,萧红非常罕见,她的生命历程和她的作品完全吻合,多数作家不是这样的。她有点像天人合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