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课晚上拉洋车他走进近代中国顶级艺术圈的故事很励志

2019-05-08 07:30:56  阅读 123 次 评论 0 条

  李苦禅是山东高唐人,“高高的个儿,健壮的身体”,穿一双北方的中式圆口鞋。他拉过人力车,也唱过大戏,曹禺评价他,集合了山东人的彪悍与朴实于一身,是司马迁“游侠列传”中的人物。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还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1899年1月,李苦禅出生时家中一贫如洗,老辈人以“英杰”二字为他起名,寄望于这个孩子能在茫茫大雪中拼出一条艰难的生存之路,多年以后,李英杰成了李苦禅,以苦难坎坷为土壤,坚韧豁达为养分,终成大家。

  1918年,李苦禅中学毕业第一次离开家乡,带着亲戚乡邻凑的微薄盘缠来到北京学艺。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主持创建了一所特殊的美术培训学校,名为业余画法研究会(后改名造型美术会),师资中不乏李毅士、陈师曾、徐悲鸿这样的知名画家,学校附有不收学费的“勤工俭学会”。李苦禅凭着幼年在家乡学习寺庙壁画的美术功底,竟也考上了,才有机会触碰到当时中国最高美术学府的入门台阶。

  1922年,李苦禅正式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油画系(即后来的北京国立艺专),开启专业美术学习的道路。为了筹集生活费和学画的材料费,他白天上课晚上还得去拉洋车,寒暑不停。仗着苦出身练就的身体底子,晚上拉几个钟头车,第二天还能照常上课。那会常有公子哥之间赛车,他因为身材魁梧被点上好几次,每次都能得个好名次。拉洋车也要划分地盘,城里被占了,他就往远点的城外跑,有时候在荒郊野岭遇上劫道的,他抽出腰上缠的七节鞭三下两下就给打跑了,为了多挣几个子儿,有时竟拉个通宵,两天睡一次觉。北京城的路坑坑洼洼都是石头,拉慢了或是颠得厉害会被客人骂,不小心翻车还会被警察大骂。晚年李苦禅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拉车)这档子事我原先不敢讲,怕让人瞧不起。”在当时社会,拉车的地位低下,是最被人看不起的行业之一。

  即使辛苦打工,生活上仍必须从简,李苦禅只能以米粥和便宜的虾皮糠度日,冬天没有棉袍,冷了就在雪地里打一趟拳,还得捡别人丢掉不要的铅笔头和炭条画画。就这样日日连轴转,在旁人看来苦不堪言的生活,他自己却乐在其中,说这样的日子给个府尹也不换。同学林一庐以“参透苦谛”“悟得禅理”为寓意,赠他苦禅二字作为艺名。他欣然领受,觉得这名字太恰当了,竟用了一辈子。

  2018年11月,国家博物馆呈现了一场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的艺术展,展陈规模庞大,包含百余件李苦禅的书画作品、画论手稿,以及他与齐白石、徐悲鸿之间的书札往来。观者从中能看到一个农村娃如何走出闭塞乡村,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又如何广纳变通,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走进近代中国的顶级艺术圈。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01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