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学生往往是从中等水平一下就进入了优秀生的行列,小米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
初一到初三上学期,无论是月考还是模拟考,她的成绩都只能处于班里的中等水平,但今年中考她的主科成绩却突然上升到110分(满分120分),一下子成为学校里最大的中考黑马。成绩出来时,身边的人都惊掉了下巴。
科科请小米聊聊自己的故事,她仔细回想了自己的初中三年,告诉了我们,她成为中考“黑马”的奥秘。
如果非要给中等生定义的话,我觉得不是特别必要用分数衡量。但现实情况是,从初一到初三,我一直是大家眼中的“中等生”:
父母也从来不对我抱什么过高的期待,中考前他们曾经问我:“闺女,高中你想去A中还是B中(市内两所非重点高中)呀,去B中吧,离家近。”
但我不甘心,我一直相信:绝大多数的大人口中的“中等生”都是自己努力一把就可以前进的学生。
可是现实很骨感:到了初三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的阶段,还差尖子生非常多的分数。
按理说这样的成绩是没有任何底气的,但是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只要心中有信念,有目标,那么就能迎头赶上。
中等生其实有能力考出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把属于自己能力范畴内的分数丢的一干二净。
随着教学进度(有些学校赶进度,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赶不上,课也听不太明白,于是随着复习章节的深入,反而觉得自己越拉越远。
学习不讲究方法,复习没有规划,不能够及时把缺漏补上,明明认识到这个章节没有掌握,心中还有疑问,但是总想留到以后解决。随着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初的问题早已忘记了。
平时做题少,对于题目的变型不熟悉;只依赖老师讲题解惑,做题、考试时不自行思考,喜欢去“套”。当题型稍微变换一下,就变得无所适从。
有的同学因为短期内成绩无法提高,导致心理紧张、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考试时紧张、焦虑。一个问题往往反复无法确认,考试时间不够,导致丢分严重。
这类学生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成绩起伏较大,喜欢钻研问题。但是往往不够稳重,复习过程中总喜欢“啃大题”,看不上“小题”。考试不注重细节,不规范自我,最后丢分严重。
“中等生”有再多不足也别灰心,哪怕到了初三,只要能抓住总复习的最后阶段,也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三个方法最重要:
无论哪个学科,只要把基础抓好,那么考试时除了一些较难的题目,基本上都可以凭借能力拿下,分数的高低仅仅剩下发挥的问题。
一般来说,除非基础特别差,2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就能把基础抓牢。当基础复习差不多以后,要转变为以题为主导,即充分利用作业试题、试卷。
简单题、中等题一方面可以印证、检验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又一方面可以提升我们的复习信心。在选择作业上,简单题、中等题尤其一定要自己动手做,还要进行总结。难题可以参考答案,但要认真思考其中的步骤。
我从初一开始就有意识上网搜集当年中考真题了,到了初三,我已经有三年完整的各科中考真题,后来也证实,这是我的杀手锏,是最有用的中考资料。
每一年的中考真题都是命题专家智慧的结晶。每年题目虽有变化,但涉及主要知识点却是基本不变的,少数情况下还有重复的原题。而且由于出题人的变动不大,还可以在做的时候通过分析预测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重点难点。
17年中考前,14到16年的中考真题我完完整整刷了一遍,摸清了中考出题的套路,找到了做中考题的感觉。而最后考试我的确受益匪浅。
另外,中考真题其实从初二就应该尝试去做,那时候内容基本已经学完,做真题能更好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早针对性训练。
就是这样的方法,最后的结果出乎意料得好。还记得7月成绩查询,661分!我成功考上了省重点,给那些曾经嘲笑过我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我最想对所谓的“中等生”“差生”们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