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励志还是逐利?

2019-05-09 14:44:43  阅读 116 次 评论 0 条

  中国新闻网刊发《兰州“励志书”琳琅满目,大多为“枪手”编写》,报道兰州图书出版市场上“枪手”编写的大量粗制滥造的“励志书”充斥图书市场、大众阅读生活的情况。

  “励志书”,一直是图书出版市场上畅销的图书种类。我们阅读的“励志书”,其文化精神和阅读价值,应该是点燃生命,给人震撼,唤起勇气和力量,赋予读者决心和行动的动力,所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青年学生、年轻白领、职场新人是这类励志书的主要阅读群体。

  励志、励志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文化的一种背景,这种思想、精神和文化能激扬起我们生命、人格的全面而深刻的发展。我们要建立起当代个人的“励志”的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励志的精神人格,一方面需要从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文化先贤著作中,以我们当代人的文化视角挖掘、提炼和汲取其中的“励志文化”的精神、思想和智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古往今来的所有的人类关于“励志”、“励志文化”方面的优秀著作,建立和发展我们的“励志精神”、“励志文化”,通过“励志精神”的培养、“励志文化”的教育,构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体系、道德原则和精神信仰。

  然而,再看看目前图书出版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励志书”,却发现存在许多问题。现在图书市场上的“励志书”类别似乎已无所不包,诸如有心理励志、职场励志、人物传记励志、成功励志、成长励志、情感励志、女性励志……等等,似乎这类图书只要冠以“励志”二字,就算出版了一本“励志书”,就能进入励志书的范围,就有了阅读市场,就会获得阅读者的阅读认同。有读者把一些励志书的书名串联起来:《邮差弗雷德》送了一封《致加西亚的信》告诉他《活在当下》《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礼物》,《通向幸福的选择》是《换个角度看人生》,你会发现《命运在自己手中掌握》。励志书的书名编起来就成了一部励志书,很能说明问题。

  这类的“励志书”,在装帧设计和营销策略上,是颇花费了一番功夫的。各色封面封底设计精美、书名诱人,而且附印上所谓“名人强烈推荐”、“史上最畅销励志书”、“成功人士必读”……等等一些促销的图书广告宣传语,如此励志书,因广告噱头吸引人,具有一定的市场阅读吸引力和号召力。

  而有的读者的感受是,“励志书刚出来时写得还不错,如今的励志书太多太杂,哪本卖得好大家就跟风。比如说之前有本《性格决定一生》的书很畅销,没多久其他出版社都跟着出。”市场上可以见到《左手马云右手史玉柱》、《左手马云右手唐骏》等书名相似的书,而其内容也不外乎先讲一下这些名人的企业发展史,然后配上一两句名人语录或简单到大家皆知的经商之道。有的书评认为,“励志书的内容都换汤不换药,基本采用平铺和毫无文采的叙述风格,来传达一种单向的价值观。”

  通过采访当地出版公司,一些记者发现,如今的励志书是大多由出版公司雇佣一些“枪手”来编写。一位曾“枪”过励志书的作者就这样说,现在的励志书内容都大同小异,除了成功名人根据自己的故事写出励志书外,很多枪手都在网上摘抄或改头换面,包括古代哲理故事、古今名人故事、西方传说等内容,然后再加点激励人的价值观,这样就可做成一本励志书。另外,在这个写励志书的圈子里,“枪手”流动性很大,有“枪”励志书的老手,但大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刚毕业,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彷徨,但却开始写励志书,为别人指点迷津,写出来的励志书,能“励志”到哪里去?

  “枪手”编写,内容粗制滥造,缺乏专业写作精神和追求,市场化特征明显,这难道不是励志书出版的“潜规则”?如此“励志书”,是励志还是逐利?一些出版界人士曾尖锐批评,国内出版业出现某种“GDP崇拜”,一些出版人将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谋取视为首要目标,甚至放弃文化理想,只看重眼前的蝇头小利。“枪手”编写如此“励志书”,就折射出了出版业这种功利、浮躁风气。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504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