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卧薪尝胆”,兵败的越王靠什么奋起灭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交付上海中西书局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七辑整理报告新鲜出炉,它以传世文献未见的4篇佚籍,揭开了前所未知的诸多历史细节。
勾践灭吴的历史故事在各地普遍流传。在流传过程中,“卧薪尝胆”这一戏剧性情节被局部放大,而关于吴国重新崛起的具体原因和过程则语焉不详,退为历史的混沌底色。清华简第七辑整理报告共包含《子犯子馀》《晋文公入于晋》《赵简子》《越公其事》4篇竹简,其中分量最重的当属《越公其事》。《越公其事》的最大价值恰在于揭示了在“卧薪尝胆”的表象背后,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五政”。它用8章篇幅,详细记载了勾践励精图治的全部过程:先是无为而治,让越国休养生息,以此“安民”;随后,“五政”推行,以此“用民”。“五政”即“好农”,发展经济;“好信”,文化育人;“征人”,征四方之民,增长人口;“好兵”,扩张军力;“饬民”,修命令,明法度,严刑罚。“五政”把民众调教成可供驱使的战争工具,成为越国取胜的资本。《越公其事》言辞缜密、音节响亮,对取胜原因条分缕析,闪耀着理性的政论色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