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许多创业者都对大佬的“至理名言”趋之若鹜,但这恰恰走入了误区大佬们的“大梦想”、“大情怀”,未必适合还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你。在互联网的社群时代,“去中心化”的群组学习,反而是更适合创业者的学习形态。
这几年的朋友圈以及公众账号一直充斥着这样的文章:《马云的励志金句》、《雷军:我们要做风口上的猪》、《xxAPP获xx百亿融资,创始人xx在xx峰会讲出惊天秘密》抛开这些标题党,这种文章的可读性,以及所谓的大佬干货对创业者线年的同时也在思考,所有的创业屌丝为何一味崇拜所谓的“大佬”、“大神”,而只向“大佬”学习又是不是个谬论?
年前的时候,几位创业朋友小聚,在场有几位所谓的“大佬”。本人作为90后创业晚辈,自然想把握一切能够学习提升的机会,于是聚精会神地听大佬讲述他们的江湖风云。也许是因为无知者无畏,我提出了一些细小的产品疑问,但这位大佬竟然全然不知自己产品的bug。这让我意外的同时又觉得奇怪,为何一个大佬竟不知其产品的问题,或者迭代版本中新添的功能呢?回家后,我仔细想了想,也许这位大佬并非不懂产品,但已脱离基层产品端好久了,因而导致他看起来不是那么真懂用户。大佬所教给我们的也许是在“道”的层面上,但是他同样需要靠近用户端去了解市场需求。
也许,只向“大佬”学习是个伪命题。对于屌丝创业者而言,大佬的“至理名言”对于你完善产品,以及满足用户需求是不是真的有帮助呢?初创团队在一个App原型都没做好的情况下,就急忙听所谓的“大梦想”、“大情怀”,是不是有点自我麻痹呢?每个人都憧憬当下一个时代的马云,是不是真的可以如愿呢?
前阵子,一篇文章《5年前节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宾嘲讽,如今他们都欠他一个道歉》火遍了朋友圈,我们在觉得方xx和张xx态度恶劣的同时,是不是又可以说这个“民间科学家”深受爱因斯坦以及诺贝尔的影响,觉得自己可以颠覆之前所有理论,自创门派呢?其实这个道理跟创业者听乔布斯、巴菲特的言论一样,更多的人都没能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虚幻了自己罢了。
社群的探索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有着很深的影响,“去中心化”更是许多创业者讨论的核心问题。那么,“去大佬化”是不是这种社会化群体里人与人之间互相学习的一种方式呢?以所谓人格魅力体鼓吹的社群,其实并没有达到所谓的社群理想状态,依然如同勒庞的《乌合之众》里的群体描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如今,一味信奉所谓的大佬之言,而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也导致了众多创业者在生计都有问题的情况下,还梦想成为下一个乔布斯。很多时候,规则背后还有“规则”,但你永远不会从公众言论里了解和熟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老夫子说出这句话已有几千年,但为何我们依然只爱听“大佬”的呢?其实,所谓的学习,不是只向“大佬”学习,更多的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学习,而学习也是深度社交的工具通过知识和观点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认同。因此,我喜欢通过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认知,去捕捉同道中人和过滤“过客”,我也依然相信一个艺术家和一个企业家,一个理科生和文科生可以深度交谈和互相学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不变的本质是最深层次的理解和连接。
正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我们的学习已突破了原有的方式,即时通讯以及社会化传播大幅降低了获取知识的成本。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从本质上做到“去中心化”,而Kol也是这个时代的必需品。我们期望着人人都可以独立思考,有时候“直言不讳”、“童言无忌”未必不是真理。对于初创团队来讲,除了建立思维模式、深挖用户需求,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与连接则更为重要。
陈菲菲,90后创业者,人格分裂的姑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视频节目《胸大吾脑》创始人,长期对财经科技保持独立的观察与思考,分析创投圈(贵圈)的现象和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