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间,是中国社会动荡空前剧烈、变化空前深刻的时代。在这一百多年近代历史的全部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社会充满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主要的就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一百多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这种斗争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也表现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上。这些复杂激烈的社会主要矛盾,和这种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在中国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才彻底改变,中国近代史也才宣告终结。
从时间上看,中国近代史不过只有一百多年,比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要短得多。但是从社会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上看,从社会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上看,这一百多年甚至要超过以往的几千年。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不仅会使人们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增加历史知识,而且会使人们对于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以及根据这种社会性质所决定的革命性质、革命任务、革命理论和策略,得到了解和认识。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过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还会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大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因此,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和研究,引起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同志的重视和兴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有些有志于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青年同志往往要问:怎样进行研究才能收效快一些、好一些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也是笔者无力回答的问题。这里仅就个人的一孔之见,提出几点想法,和同志们商量:
中国近代史也和任何社会历史过程一样,它是由各种社会因素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既有它的社会经济基础,又有它的上层建筑和各种意识形态;既有它的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又有与这种生产力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生产关系,以及在阶级社会中表现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矛盾的阶级斗争。在中国近代,还有突出表现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的反侵略斗争。在这种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又有层出不穷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历史事件,涌现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时代思潮。这样,就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画面。在这样的历史画面面前,就会发生研究工作从那里着手的问题。
为着试图说明和解决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处理好统观全局和就事论事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处理好“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或者说是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就中国近代史来说,研究者当然是要从研究一个一个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侧面、历史段落等等具体问题入手,因为离开了这些个别的具体的历史内容,也就没有整个中国近代史。然而实际上恐怕没有什么人对整个中国史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还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就去着手研究具体的历史课题,即或是确实有人这样做了,我觉得那也不是一种可取的方法,而且也很难取得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比方说,一个医生,当他对整个人体的构造和各种器官的功能及其与整体、与其他器官的关系还没有了解以前,就去医治个别器官的疾病,那是很难找到病源并把疾病治好的。所以,我认为在进入研究工作以前,应该下功夫把整个中国近代史好好学习一下,学得越扎实、越深入越好。而为了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比较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问题,特别要下功夫认真学习同志对中国近代史的有关论述。例如在《中国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矛盾论》等重要着作中,都对中国近代史的许多理论问题和原则问题作了科学的论断。如果说研究中国近代史要练“基本功”的话,那么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树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在打下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有了比较深入、全面的理解的基础上,再去着手研究各种具体历史课题,那就不会是孤立的、零碎的研究,而是与历史整体有机联系的研究;不会是片面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窄研究,而是高瞻远瞩、以小见大的研究。就是说,从统观全局着眼,进行个别的具体的历史课题的研究;在个别的具体的历史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更充实和更有助于深刻地统观历史全局。
发表评论